时间:2024-06-19
田 贞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教育技术引入中国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在校的学生,不少人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教育方面可以由教育学的人员来替代,在其技术方面可以由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来替代,这样教育技术就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色[1]。事实上,大家应该纠正这一认识,明确教育技术正是这两者的结合,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长足发展。本科教育阶段根据培养目标设定的课程中包含相关计算机课程,不同院校设置的课程有所不同。
目前,全国有将近200所高等院校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2],渭南师范学院于2002年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专业早期的课程设置也是在摸索中前进,相关计算机课程中关于必修课、选修课存在相对少、比例小,以及课程陈旧、相对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开课时间安排上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这样以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尤其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3]。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培养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电教馆、教育技术机构工作人员。因此,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应当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
教育技术学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发现课程设置的问题,并积极组织讨论、修改教学计划,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压缩总教学学时的同时,保证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趋于合理。目前,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针对原有教学计划对教学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调整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表
从表1可以看出,所开设的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占据一定比例,这极其有利于以后专业方向的发展。这些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毕业生或者考研的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开设的科目来看,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还是比较全面的,包含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所需要学习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技术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开设的专业拓展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该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研究方向。
其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期安排较为合理。在大学四年中,大一、大二除了开设基本的教育技术理论课外,还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所巩固,在所开设的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课程中都能熟练地操作软件,充分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开设的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教育软件开发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必不可少的,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可以开发网络课程、搭建网络环境,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1 明确相关计算机类课程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重要性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主,由此影响到教育中信息传播媒体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延伸,加快了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技术手段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直接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因此,应该重视相关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通过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为原则,依据教育技术理论、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大脉络构建新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4]。
2.2.2 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进行课程改革 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市场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各个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差距较大。因此,各个高校不可能实行一样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该师范院校主要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采取适当的灵活机制,对本地区教育技术相关人才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有根据的论证后因地制宜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5]。例如:针对进入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人才,在校期间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搭建与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保证毕业生到相应岗位上的就业需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实际的就业适应性,应拓宽本专业的就业范围,淡化专业界限,因此相关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的设置应当兼顾到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提高本专业学生的适应性。
2.2.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先进性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获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借助课本、图书馆等途径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从课堂上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学生也需要获取全面的信息来武装自己,才能面对毕业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严峻的市场选择。因此,可以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质的研讨班或学术会议,以便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并且在参会教师向其他教师汇报学习内容和体会以后能尽快将新的思想与内容引入课堂。在技术应用上,改变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媒体工具使用的传统认识,转向以教学资源开发、设计、应用等为主的认识上。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媒体,相关计算机课程应该准确把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调以计算机基础为主线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高级语言开发网络教学媒体的能力[6]。教育技术学相关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应当把握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最先进、最新的课程体系,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2.2.4 注重实验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实践环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计算机课程都辅助有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相关实验环节的配套设置,删除内容相对陈旧、手段落伍的验证性实验,尽量多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制定实验大纲时已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向以设计为主的实验。要求教师在实验项目的选题上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使学生在充分应用本课程所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的训练[8]。当然,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要保证实验能尽量反映出课程的新发展,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9]。例如: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中,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为基础,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根据选题要求分工合作,开发出实用的管理系统,在一定基础上既能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加以推广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不仅仅是从事基础教育,也有部分学生会到电视台、软件开发公司等就业,因此,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院系内部的工作室,与教师联手开发教学软件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电视台的节目拍摄及制作工作,把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有关计算机知识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组织学生去软件公司参与项目开发,以项目带动学生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当然,对于学生的实践环节也要有明确的监管机制,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2.2.5 加大课程设置的弹性,使学生精通专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学生个体差异大。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招收的学生属于文理兼招类型,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但这并不影响对于这个专业的学习[10]。目前,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把握和认识,并根据专业所划分的不同方向,如影视编导、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软件开发等,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加大弹性与灵活性,比如: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Java、C#这样的课程;在计算机动画课程中引入Flash新版本;在图像处理课程中引入Photoshop的最新版本;在数据库课程中给学生讲授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等。在必修课已经完成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可选课程的数目,对于同一门课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毕业后的工作意向选择相应课程。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已经开始执行新的教学计划。经过一系列计算机类课程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均包含实践教学课。目前,重新制定的实验教学大纲重在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普遍提高。以往实验课上学生完成的基本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现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中大幅度提高了设计型实验的内容。实验教学中引用任务驱动法,80%的学生每节课都能按要求完成既定任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大幅提高。大一学生能够积极参加信息处理员考试,在机试中的通过率比以往有较大提高。大二、大三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院内部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以目前学院正在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例,学院承担了ITAT大赛报名任务,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已经开发出了“ITAT报名系统”,目前运行良好;学院现有学生1 000多人,学生根据学院实际需要开发出了“学生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收获不少,也激发了学生对实际应用技术的渴求。近几年内,随着计算机类课程的全面改革,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选择设计、开发类的选题逐年增加,以2009级毕业生为例,46人中已有22人选择设计开发类的题目。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在掌握开发技术的同时,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理论应用其中,克服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如计算机专业的认识。
日常教学中,专业课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创作作品,开展作品教学。以《图像处理》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实例,更多讲授的是自己创作的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大辅导强度,该课程的最终考核除了要求完成学完课程以后创作的两幅作品,还需在网络实验室按既定选题处理图像,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人人有作品,学生普遍反映学有所获。学院在开展作品教学的同时,每年举办“传媒学院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作品形式多样,有开发专业网络课程的,也有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还有利用现在主流的安卓平台开发教育软件的。近几年内,40多件师生教育技术作品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大学生DV作品大赛、全国税法Flash动漫大赛中获奖。
教育技术学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对教育技术学科有一个科学而明确的定位是比较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从而更加有利于课程的开设。只有从事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起努力,积极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景,对课程体系不断进行合理完善,才能更加有利于它的发展。
[1]高凤芬.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5):10-12
[2]徐林.和谐教育理念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4):369-372
[3]齐宇歆.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理性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21):24-27
[4]张文辉,杨辉华,杨兵.工科特色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23(4):72-75
[5]徐冰,徐磊,崔健.关于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85-87
[6]黄慧斌,翁林敏.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3(3):74-78
[7]邹霞,钱小龙.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80-83
[8]崔杰,邢薇,张淑玮.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计算机课程教学[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50-652
[9]李健.“逆向思维”在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6):137-139
[10]饶爱京.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21(3):65-6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