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一轮医改背景下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4-06-19

王双彪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将近3年,在探索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但也要看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以有序推进改革进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因此,在当前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各级医院尤其是市、县级医院如何适应国际国内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以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着力优化医疗业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1 医院信息化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所属部门从事行政后勤管理、临床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数据采集、存储、提取、加工、汇总等,为医院整体运行和综合管理提供各种便捷、高效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从内部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医院检验化验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情报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医嘱处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诸多子系统[1-2]。

一般地讲,医院信息化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医院信息系统(HIS)阶段,是以辅助医院管理和领导决策、人事管理和财务核算,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标。有代表性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门诊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②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CIS)阶段。主要是以建设数字化医院为基本目标,以病人为中心,辅助医护人员临床医疗活动,为病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医疗服务;③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GMIS)。是以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实现全社会范围内医疗卫生信息交换和共享为主要目标。通过构架医院应用集成平台(application integration protocol,AIP)推动医院内各类系统全面交互集成并与区域内医疗卫生发展融合,包括远程医疗、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医疗信息发布等子系统。

2 当前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全国绝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各地医院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挂号收费、药品采购、临床诊断检验、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医生工作站等信息化管理和综合利用,在辅助医院领导决策和管理、改善医生临床诊断质量、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之间信息化建设很不平衡,部分医院尤其是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还较为滞后。从各地情况分析比较来看,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

2.1 少数医院领导、老专家在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

一些医院管理者受传统观念束缚及知识结构缺陷等方面影响,片面地认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一些软件辅助医院管理和医师工作,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是对医院管理制度、医疗业务流程的一次革新,没有从长远角度上认识到是适应全球信息化大趋势、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探索和实践。在他们看来,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与改扩建门诊楼、增加病房床位、采购大型检验检查设备相比,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以至于往往流于如何应对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检查上。另外,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从医几十年,习惯了用手书写病历和医嘱,而对电脑操作、网络技术并不熟悉,或多或少会对电子病历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而这些从医几十年的老专家声望较高、贡献突出,在医院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一直延续用手书写病历和医嘱的习惯也会对电子病历推广形成较大的制约。

2.2 相当一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门诊挂号收费、急诊、住院管理、病历管理、人事财务管理、医疗统计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和分步实施。但是,目前一些医院管理层对自己医院业务未来发展变化、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缺乏长远考虑和整体规划,没有结合本院及当地其他医院、患者、医护人员数量及结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信息系统建设往往存在着对需求短视行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有的基层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之间、各业务科室之间信息资源无法互通共享,以及随着医院未来业务发展,需要二次资金投入和系统重新开发设计,结果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下降等诸多问题。

2.3 市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额增长较快,2010年超过4 80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63倍,占财政总支出、GDP的比重也分别上升了2.2、0.6个百分点,但与教育财政支出相比差距明显较大。2010年教育财政支出达到12 550亿元,是当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2.61倍,占财政总支出、GDP的比重也分别高出 8.7、1.9 个百分点[4]。而从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来看,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要对全院实施信息化建设,至少需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往往需要医院自己筹集,对于医院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在一些医院管理者看来,信息化建设投入规模大、直接效益不明显,短期内很难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结果往往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短期内可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住院病房改建扩建、先进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

2.4 缺乏统一的信息化规范和标准,在较大程度上导致了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

从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比较来看,一方面,受临床医学记录大多采用自由文本格式、临床医学概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影响,全面推行医学术语尤其是临床术语标准化难度较大,无法满足全面推广电子病历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医院20 918家,比2005年增加了2 215家,增幅达11.8%。其中,按照经济类型划分,有13 850家公立医院和7 068家民营医院;按照医院等级划分,有1 284家三级医院、6 472家二级医院、5 271家一级医院和7 891家未定级医院;按照医院类别划分,有13 681家综合医院、2 778家中医医院和3 956家专科医院[5]。这些医院在整体实力、管理体制、治理结构、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不同开发商所采用的系统平台、数据结构和接口也有较大区别。医疗信息软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功能需求规范,以致于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只能在本院应用,与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其他医院无法进行信息共享,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

2.5 缺乏既熟悉医疗卫生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于医疗卫生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是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绩效,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大趋势和我国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各级医院迫切需要一批既熟悉基本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又知晓现代管理学知识,还精通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各级医院特别是县级综合医院十分缺乏。懂管理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医学的不懂管理也不懂技术,是造成医院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互脱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仅从学历及技术职务层次来看,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总体上仍亟待提高。2010年大学以上学历仅占24.9%,而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则分别为36.3%、34.5%、4.2%,三者合计超过75%;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分别为7.7%、25.5%,两者合计仅略超1/3,而初级技术职务和未聘人员分别为 60.4%、6.5%[5]。其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学历和技术职务层次总体上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学历和技术职务层次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既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6-7]:

3.1 切实加强领导和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医院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大趋势以及国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认识,还要提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断增强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广大医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宣传加快推进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努力营造一个全院领导和职工都关心、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2 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

有条件的医院要尽快成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纳入本院重要工作日程。必须从全国和区域医疗卫生全局出发,结合本地医院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医院信息化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谋划、反复论证的原则,合理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综合评估(包括系统设计、系统功能、系统效益评价等),逐步完善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支持医院和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3 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并规定各地医疗卫生事业经费中要有适当比例专门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积极拓宽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争取社会捐赠、银行低息贷款、重大项目合作、医院自筹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

3.4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体系

健全完善统一的功能规范和数据标准体系,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并参照国际上著名的医疗卫生数据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其他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如国际疾病分类系列(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 names and codes,LOINC)、国际医疗资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seven,HL7)等,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有条件的地区和医院先推行本地区、本医院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包括医疗卫生活动术语和编码标准、医疗卫生信息编码和交换标准、实验室检验项目编码标准等,逐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

3.5 着力培养精通医疗卫生、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有条件的院校要尽快建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涵盖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方面核心课程,或者与医院合作,建立医学信息教学科研基地,着力培养精通医院管理、医疗业务流程、网络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对本院在职职工培训力度,针对医院管理层、不同科室职工和信息技术人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哪项弱,就补哪项”的原则,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人员的医疗、管理专业素养,破解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瓶颈。

[1]徐庐生.近十年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3):1-8

[2]温晟.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78-79

[3]付云.我国医院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3):563-566

[4]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80

[5]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11)[R].北京:卫生部网站,2011:95、103

[6]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S].卫生部网站,2003-3-24

[7]李春林,刘建辉,周根鸿,等.浅析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7):2032-20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