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核心素养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宛晴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安徽合肥 238000)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他们应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应该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紧密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热爱学习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并且能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在小学阶段,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理论性很强,一些内容可能一时很难理解,而且使用的教材也相对单一,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无聊和厌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像、Flash 动画和视频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表达情感等能力。

(二)提高课堂交流和互动,促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教师的讲解激烈而有力,学生却感到疲惫不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课堂的交流和互动,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三)深入研究法律案例,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在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中,许多法律知识都被添加到课程内容中,虽然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容易理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接受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希沃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的栏目,如《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与法同行》,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法律知识。经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结合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并且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行和法治意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需求及学生特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涵盖各个环节和领域,但涉及这些环节和领域的知识可能比较抽象,需要更多地深入探究才能真正掌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实现教育目标,从而削弱课堂的有效性。为了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有用的教学信息,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教师须尊重学生的主导权,并根据他们的学段和接受能力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课程内容。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丰富信息的宝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和分享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潜能。在使用互联网平台搜索和传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时,小学教师仍需要谨慎地选择,并做出适当的评估。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调整,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把握课堂知识。当教师选择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时,应遵守一些规范和标准,并依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目标进行选择。同时,还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探究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件,有效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日常生活技能。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章节过程中,利用现代科技,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有关法律的资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并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这样,有助于孩子从小就培养守法、遵法的思想,并且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再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章节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应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日常生活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重点讲授。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规则,从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用效果。

(二)将“微”转化为“情”,规范小学生道德行为

在道德和法治课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原则,还应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以此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在教授道德行为时,教师应使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指导,并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具体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变成具体的日常生活,并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话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道德的真谛,进而提升道德素养。

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教学为例,通过“公民”具体的场景,教师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出发点,制作出一系列教学微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公民履行基本义务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正确的义务观,同时学生也可以加深对宪法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能够清楚地知晓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等等,以此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标准。

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微课阐述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门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并成为遵守法律的公民。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加入一些关于法律的简要介绍,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从而培养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通过微课,教师可以深入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既尊重法律,又尊重道德。还可以使用Flash 动画,将日常生活中违反法律的场景呈现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深入观察、分析、结合实践,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动画、图片、视频等,帮助他们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规。

(三)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授课时,教师应特别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加以深入阐述。然而,许多学生在遇到复杂的知识点时,会感到困惑,无法轻松掌握。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思路。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还不成熟,不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全面性,容易出现漏洞或分析错误的情况。但小学生对于具体的概念和事物特别敏锐,他们的注意力也会更加专注。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独特优势,设计信息化教学情境,创造有利于他们理解难点的信息化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例如,在讲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时,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探讨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义务的重要性以及如果不履行义务将会面临的后果。为了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制作了一段令人振奋的视频,视频中的主角每日辛勤劳作,周末从未获得过休息,更无法获得任何报酬。通过观赏这个动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如果你是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不少学生都表达了对这家公司的强烈不满,并且决定起诉。教师启发学生:“因此,我们有理由向该公司提出投诉?”学生马上就明白了休息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更是一项基于法律的基本义务。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宪法”的理论,并向大家阐述“宪法”中提到的权利,以及应当拥有的权利。随后,教师展示一幅生动的图片,内容是小红在午饭时间装修房子的画面,这对周围居民的休息造成了影响。尽管小红拥有控制自家房产的权利,但在实施这一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正当权益得以实现,这样才能体现公平正义。“义务”的难点可以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排队、赡养父母、保护边疆等场景中,让他们明白义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是对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根据法律,任何人都有义务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惩罚。如,拒绝服兵役的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创建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通过分析和思考,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合理使用技术设备,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教师、媒介和教材是信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认真协调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本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并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传授道德和法律知识。小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形象记忆能力,并且能够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清楚地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避免滥用信息技术工具,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来源是个人的主动性。采用激励和引导的方法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构建网络平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制作课件、设计活动以及收集有用信息,而要想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恰当地运用现代科技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小学生的判断力较弱,无法保证每节课都使用相同的设备。为了解决此问题,应建立一个小学道德和法治的网络资源平台,鼓励教师分享课程中的经验和成果。通过深度整合道德与法治知识信息,更好地指导和组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减少课堂负担。

2.合理使用软件。百度地图、QQ、腾讯、微信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应用软件,而学生很熟悉这些应用程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使用网络工具,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拍摄精美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拍摄的照片,从而更好地保护他们的隐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并且能够感受到当今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主题成果,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网络软件,从而优化网络环境。

(五)有效进行延伸检索,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保障教学成效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资源融入他们的教学方案中,那么,他们的课堂内容就会变得更加充实,学生也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在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改革和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搜索和获取各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料,这有助于提升教案设计质量。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清晰地把握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之后根据这些信息扩展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传授“宪法是根本法”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组成,教师应提前收集有关宪法的信息,以便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进行资料搜索,这些资料涵盖了宪法的定义、历史渊源、最近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完成检索后,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到教学计划中,以此提高课堂效果。教师不仅要收集有用的教学资料,而且要积极收集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案例,从而优化自身的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当今信息时代,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思想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坚持使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与教学条件,努力打造高效的信息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身心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