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王美玲

(萧县龙城镇丁山小学,安徽宿州 235200)

在小学阶段,数学属于主要学科。根据数学课程特点分析,不难发现,数学具备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以形象化、直观化思维为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信息化教学包含多种资源,可满足小学生学习需要。同时,信息化教学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了教学思维和学习思维。但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就可以实现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信息化功能的导入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小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为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备课环节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大多需要通过备课,整理本课程教学要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一般情况下,备课环节多以教师为主导展开,即教师根据自我理解完善备课方案[1]。但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偏差,即使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也无法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更注重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基于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备课形式,结合信息技术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引导学生参与备课活动中,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学习课程前预习课程知识点,另一方面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以“图形运动”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具备的交互性功能,组织学生共同开展线上合作备课。首先,引导学生预习文本知识,并向学生发放电子表格,学生要在表格中填写自己希望学到的知识,包括“平移、变换原理”等。其次,教师要回收学生填写的电子表格,以此作为基础补充教学知识点,如“对称轴、图形旋转”等,并结合信息科技收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利用Flash 动画等功能,制作信息化数学课件,以此拓宽小学生数学知识视野,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与自身预期相符甚至超出预期的知识点内容,并在更具动态化、新颖性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水平和核心素养。此方式不仅优化了备课形式,更促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确保课上教学更具针对性。此外,信息技术具备信息反馈功能,学生在预习或是复习中出现任何困惑,都可在线上平台向教师请教,而教师也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备课、教学等多个环节,为构建更高效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课堂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均应围绕学生需求进行。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特点分析,诸多抽象性内容易使学生发生思维混淆的情况,而小学生以形象化、直观化思维为主。为此,教师可以以情境导学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可为教师创设信息化情境课堂助力。基于此,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位学生学情,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更具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深度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实现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虽能帮助教师乃至学生攻破教与学的难点,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须契合数学教学主题,以免教与学脱离实际,影响教学活动的稳步推进。

以“认识角”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涉及诸多概念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角和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根据此阶段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大多在以往生活中形成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还须进行正向引导[2]。基于此,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的影像功能,向学生逐一展示生活中有关角的画面,包括地板与门之间的夹角、书桌的四角等,带领学生认识角的应用领域,使角的概念能够从抽象的文字中脱离,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展现角的特点。同时,影像功能还有利于创设数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同步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是如此。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直观化展现数学概念,还可创设多类型的教学情境,协助教师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以此保持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新鲜感,使学习过程更具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比如“统计学”一课教学完成后,学生大多掌握了一些统计图特点,此时,教师便可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分析知识特点。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请大家列举出生活中最喜欢吃的食物,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此方式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更使学生明确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为未来开展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更改变了社会各领域传统的运行模式。此种指导方式主要为引导学生善用信息技术,从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真正在加深理解数学课程的同时,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引入信息化游戏资源,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导学的方式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传统游戏过于局限,还占据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且学生如果长期处于同一种游戏形式下,也会降低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引入信息化游戏资源,利用更具娱乐性和知识性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感官,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领悟数学知识道理,感受数学课程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息化游戏资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游戏上,而忽略课程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合理设置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比例,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小学生数学技能和实践水平,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推进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完成“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点教学后,教师可结合信息化游戏资源,设计带有关卡的闯关游戏。在闯关初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如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等,在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后,再逐步调整游戏难度,融合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内容,只有全部计算正确方能闯关成功。最终,教师可给予一些闯关速度快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方式不仅转变了传统游戏形式,更在节约课上游戏时间的同时,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应用水平。除闯关类游戏外,教师还可结合信息技术开展一些竞赛活动[3]。如以小组、班级甚至学校为单位进行数学题有奖竞赛。在竞赛活动开始前,可以以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在以往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奖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活动中,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游戏、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多元评价。如组织学生回顾游戏和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上进行交流讨论,其他同学也可针对学生表现情况提出完善建议,以此确保评价精准性。在评价完成后,教师可依托信息化功能生成评价数据表,以帮助学生明确下阶段的学习方向,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打好基础。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为此,教师应兼顾学生各方面需求,基于其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竞赛内容等,既要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新鲜感,更要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攻破学习的重难点,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提高学习质量助力。

四、依托微课设计,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数学基础方面,还是在兴趣偏好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大多有所区别。从传统教学模式来看,虽然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但课上教学时间有限,为保障教学进度,教师只能以统一化的教学方式设计活动,而此方式直接影响不同层次学生吸收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微课等,这些内容可满足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认知需要,有助于开展高效分层教学,既保障了教学进度,又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利用微课资源创建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每位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为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教师可采用录制微课的形式,动态化展现圆的面积公式,包括推导过程,带领学生走出认知误区。录制微课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项手工制作的活动:在硬纸板空白区域绘制一个圆,将圆分为12 份,再用剪刀沿着分线剪开圆,在裁剪完成后的圆形,整体形状近似于等腰三角形图形。随后,教师再将此图形从中间开始裁剪、拼接,最终形成长方形图案,以此建立长方形和圆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微课直观化的视频中掌握“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即πr,宽等于圆的半径r”的概念,由此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故圆的面积=πr×r=πr2”。此方式不仅为学生预留了自主思考的时间,更建立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此外,微课具备快进、慢放等功能,结合微课展现教学内容,不仅保障了课上教学进度,更加深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4]。在完成微课教学后,教师还可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并将完整的视频上传到平台上,在学生出现理解困惑或是遗忘知识点的情况时,可前往信息化学习平台重复观看视频,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五、挖掘信息技术功能,辅助综合实践活动

从传统教学模式来看,因学生在步入小学阶段前,大多未针对数学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加之数学学科中包含诸多概念知识,为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往往更倾向于讲解理论知识,这也影响了学生提升实践水平。生活中包含诸多数学知识内容,此类内容均可作为数学课的教学素材,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基于此,教师可挖掘信息技术功能,将信息技术作为连接数学和生活的桥梁,驱动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稳步提高数学实践水平。所谓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特点的数学课程,其不仅能够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更连接了生活、实践、数学等多方面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以“百分数”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在教学初期,教师需要先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百分数特点后,再设计带有生活化元素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结合信息技术收集关于百分数的微课视频,此视频资源可融合一些名师讲堂内容,带领学生了解其他教师的讲解方法,以此保持学生对百分数的学习兴趣,从多个角度了解本课程知识点。随后,教师可引出发明家爱迪生,结合信息化教学系统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并导入其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由此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分析99%和1%的概念。小学生年龄尚小,大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以名师讲堂、名人名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使其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为拓展小学生思维,教师还可结合信息技术播放一些生活物品中的成分含量,如某款混合果汁中,桃汁和苹果汁含量分别为40%、35%;某款奶粉蛋白质含量≥17.5%;纯棉T 恤的纯棉含量为100%[5]。由此导出实践类问题:“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一款食品,并观察其配料表,提取百分数信息。”综合实践类活动的设置主要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避免实践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引导学生在实践完成后制作电子报告,并将报告上传到信息化学习平台,在平台中展开讨论,叙述自身的实践方法和计算过程。为避免部分学困生因能力有限,无法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互助式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此方式不仅结合信息技术完成课上教学任务,更可拓展课后实践活动。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现自我实践成果,更能交流学习经验,为促进学生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结合现有数学教学资源来看,不足以促进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包含多种数学教学资源,打造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有助于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备课、教学等多个环节,构建信息化备课模式,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同时,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预案。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入微课教学资源,开展游戏化学习活动。最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综合实践融为一体,构建更完整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技能,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