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托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曾小川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广西南宁 530012)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建立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采用单一学科教育会限制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难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挑战。因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首次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也为各学科教师展开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技术支持,依托信息技术展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优势为语文课堂创造多样化教学条件,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与传统口述式教学模式相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课堂可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软件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将教材中较为抽象化的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拉近学生和学科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媒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大幅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第二,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自1984年我国开始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逐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可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软硬件已经十分完善,如希沃白板、平板设备、电脑、VR、微课等,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灵活选择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及教学设备,带领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剖析和理解知识,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充分利用信息化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21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为我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指导和参考。但实际上,小学语文学科依托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近年来,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交媒体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升学焦虑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尤其是当前部分公办重点中学和私立中学会举办小升初的选拔考试,很多小学教师为保障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配合教师。而且,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频率较低,难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第二,未能实现学科融合突破。很多教师采用保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作为唯一教学依据,以本论教,未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创新,难以突破小学语文本文内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发展。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现状分析,多数教师提交的教学方案中并未注重融合跨学科教学,导致小学教学中的课程整合效果不理想。结合新课标要求,大部分教师的授课重点全力集中在素质培育层面,而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共通点探索上,涉猎甚少,因而多学科间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小学语文教师综合水平有限,教研重心仍围绕提升授课质量展开,而在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信息资源融合等方面,并未进行有效创新,导致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效果不佳。

第三,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虽然当前各地区中小学都已经完成多媒体教学设备引进工作,但大部分学校未能针对跨学科教学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更新和升级,导致校内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形同虚设,未能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发挥优势作用。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动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虽然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采用分科教学方式,但每个学科内的知识体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任何一门知识是一座孤岛,传统教育未能强调跨学科融合教育,需要学生自行探索和发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小学生本身知识储备量较小,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起步阶段,通常难以自行完成跨学科融合工作,导致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效果不明显。将跨学科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易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挖跨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本学科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利用互联网筛选、获取更加多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创造相应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做好教学观察,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反馈和问题,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大胆尝试、勇于创造,融合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好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海底世界》一文中,本文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海底世界中奇妙的景色和多样化的动植物知识。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收集海洋文化资料的作业,让学生自行利用互联网收集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的科普资料,并将其上传到智慧教学平台中和同学分享,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利用VR技术为学生展示课文中海参、乌贼、贝类等海洋生物的活动轨迹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仿佛真实置身在海底世界一样,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娴熟,通过简练的文字描述出栩栩如生的海底生物活动画面。本节课中含有生字“迅”,为加深学生对生字字形字义的印象,了解“迅”字组成的常用词语及用法等知识,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演示“迅”字的由来及字形字义的视频资料。最后,让学生根据VR 体验及课文内容,将自己最喜欢的海底生物的样子画出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实践操作能力。

该种教学活动设计形式环环相扣,利用信息化手段营造教与学的多元化发散条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良性互动氛围,为学生提供综合素养成长空间。

(二)打破教材文本限制,拓展跨学科教学路径

跨学科教学的本质目的是推动学生打破学科限制,掌握知识融合应用方法,将学科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合理关联,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领悟知识,有助于获得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打破教材文本限制,从多学科知识融合角度挖掘其他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拓展跨学科教学路径,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知识体系。

如在小学三年级下《赵州桥》一文中,作者应用准确、简练且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精巧造型和美观外貌,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课前上传到教学平台中的古代桥梁资料,如图片、绘画作品、桥梁模型等,部分同学在分享资料时,还能应用物理学和数学知识解释桥梁建设中的种种原理;有些同学则能够应用数理思维解释不同桥梁的大小和结构设计的相得益彰。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掌握生字“桥”的写法和用法,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希沃白板制作教学课件,将生字“桥”的文字演变过程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在几千年传承中形成的文化底蕴。在学习文章内“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路两旁走人”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代表用尺子测量教室宽度,并根据测量结果推算几个教室的长度能达到赵州桥的长和宽。该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形象感知赵州桥的建造规格,又能有效培育学生的量感。接着,教师可使用AR 技术为学生展示赵州桥在八次战争和八次地震中安然无恙的经历,让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感受赵州桥的恢宏和坚固。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让学生保存二维码,让他们在课后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中国十大桥梁的图片,以此打破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限制,扩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和知识储备。

(三)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培育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既能增强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感,又能为学生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创造知识交叉互动条件,同时,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教育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以实际教学目标为主导,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应用微课、线上线下复合课堂、VR 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有突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主体性,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作用,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质效。

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一文时,课文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两个材质不同的罐子的故事,铁罐自命不凡而鄙视、奚落陶罐,陶罐不卑不亢礼貌谦卑,历经千年岁月变迁成为文物,但铁罐却化为尘土不复存在。该故事启示学生应正视自己及他人身上的优缺点,学会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后,让学生使用平板设备自行操作屏幕,模拟陶罐和铁罐互相撞击产生的后果。当然,在两者撞击时陶罐必然会被打碎,但教师此时可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陶罐和铁罐制作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罐子的构造和特点,了解陶罐和铁罐因为材质差异,被长时间埋在泥土中会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反应,铁罐虽然在制造初期异常坚硬,但经过漫长岁月的腐蚀后自身慢慢消失,反而是其貌不扬的陶罐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一直存在。

在多种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实践操作,打破传统小学语文在教学条件上的局限性,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又可巧妙地创造学科交叉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历史、化学、物理、数学、绘画等知识,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堂内容丰满而有趣。

(四)融通共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融通共生,撷取多学科知识充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传统分学科教学是为了保障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以更加系统的方式获取学科知识,有助于培育学科尖端人才,且能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提供便利。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大量综合型的人才支持,能运用多学科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并能依托多学科知识能力进行创新,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各级教育和各个学科应积极打破学科壁垒,以本学科主题作为教学重点,合理延伸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加强多学科教学联动,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一文时,教师可联合数学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等进行集体备课,增强教学内容的联动效应。首先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在课堂上应用VR 技术为学生展示夏日荷花的色彩美、形态美等,让学生在VR 教学情境中进行“荷花园深度游”,教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培育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数学教师可创编以荷花为内容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字,确保应用题题干的正确性;美术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荷花的画法,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古今中外各大名家创作的荷花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和美术课,画出自己心中的荷花的样子,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音乐教师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经典儿歌《荷花红》,配合音乐,在轻快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该种教学联动方式,依靠信息技术进行协同管理,既能促进小学各学科教学创新,又能突出学科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学科交叉环境中提升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更加成熟,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虽然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缺陷,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尝试,既能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又能为培育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