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时间:2024-06-19

解丽琴

(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小学生提高成绩,还需要帮助小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用微课、多媒体和Flash 动画等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以具体实例为对象,总结归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微课

现代教育背景下,微课是重要的助学资源。通过引入微课资源,帮助小学生丰富教学模式,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微课资源具有时间短、知识点较少、讲解较详细等特点,教师在选择和制作微视频过程中,需要将视频时间控制在10~20 分钟,保证小学生在微课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微课资源与课前预习相融合,引导小学生利用微课资源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使小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加深小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资料,展示各种图形的物品,如房屋、车轮、钟表、黑板等,让小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小学生在脑海中拥有图形的概念。在视频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小学生根据视频中的物品找到其他类似的物品,在分析和逐渐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拉近其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微课资源为依托,引导小学生思考并总结不同类型的图形特点,主动概括不同图形的内容,最终形成各类图形的概念,使小学生初步掌握图形的相关知识,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满足学习需求。

(二)多媒体

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属于基本技术形式,其主要包括图片、视频和PPT 等资源,教师将数学知识制作为图片、视频和PPT 形式,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引导小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具有价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使小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点,深入理解深奥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加法和减法”内容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使小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从而在情境中真正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应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视频内容,主要内容是小兔子买了一个萝卜,花2 元,他给小牛店长5 元;小花买了一瓶水,花3 元,他给小牛店长5 元,问小牛店长需要给小兔子多少元。在没有应用多媒体情况下,小学生认识的生字较少,教师难以帮助小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容。在应用多媒体基础上,视频中的小兔子和小牛店长可以讲话、可以做一些动作,小学生可以从视频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大部分小学生可以得到答案“5-2=3(元)”,发现小牛店长应该给小兔子3 元。小学生在多媒体资源中寻找有价值的条件,在找到条件后,自主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Flash动画

在信息化环境中,Flash 动画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但经常被教师忽视。教师应用Flash 动画帮助小学生将问题分解,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小学生形成解题思路。通过Flash 动画问题分解方式,教师帮助小学生将问题难度降低,避免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畏惧心理。通过引入Flash 动画技术,教师引导小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并形成多种解题思路,使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活跃思维,应用多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内容过程中,教师设置重点内容帮助小学生了解旋转三要素,识别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对应的点、线段和角。由于图形运动属于抽象内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无法理解图形旋转方面的知识。为使小学生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教师引入Flash 动画,使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运动过程,从中找到图形在运动过程中对应的点、线段和角,在屏幕上显示一个表盘,在表面上,时针从1 走到2,属于一个旋转的过程。教师应用Flash 动画呈现旋转的过程,小学生发现旋转中心点为表盘中心,旋转角度为30o,在训练活动中,小学生发现物品在运动过程中的旋转点、方向和角度,若缺少一个要素,就不能构成旋转活动。通过Flash 动画,引导小学生理解旋转三要素,并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呈现,形成高效的数学学习思维,符合数学教学原则[1]。

二、基于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问题情境,增强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学科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引导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问题,提炼有价值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数学表达形式。教师引入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学习提供切入点,为教师渗透其他知识提供途径。数学问题比较多,其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习精力基础上,教师无法带领小学生完成所有题目。为帮助小学生熟悉大量题型,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渗透各类数学思维内容,使小学生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全面提升数学认知水平,改善解决问题效果。当小学生发现一个学习题目后,一方面应用多种方式解决此问题,另一方面将题目变换为其他题型,应用一种方法解决同类问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使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同一个类型、多种形式的问题。同时,教师将同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整理在大屏幕上,使用特殊颜色将不同的解决步骤进行标记,使小学生发现多种解决方案的相似处和差异点,引导小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二)设计小组探究活动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学习方式,合理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机会[2]。教师重视提问教学方法,在设计问题后,将问题布置给小学生,组织小学生自行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拉近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小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作用,认识合作解决问题的作用。在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小学生深入分析题目,对其印象较深。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思维活跃度,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使小学生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并进行自我调节,使小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过程中,教师将小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他们提供多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种类型的题目为:1+4=()、2+4=()、4+1=()、4+2=();第二种类型的题目为:5-1=()、6-2=()、5-4=()、6-4=();第三种类型的题目为:小兔子有3 个苹果,小猫有2 个苹果,小猴子有1 个苹果,小兔子、小猫和小猴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兔子吃了1 个苹果,小猫丢了一个苹果,小兔子、小猫和小猴子还剩下多少个苹果?为帮助小学生顺利解答题目,教师将题目放在大屏幕上,同时将第三种类型的题目应用Flash 动画进行演示,使小学生真正理解题目的含义和其中的规律。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的题目具有相似之处,其中“1+4”和“4+1”的答案都是“5”,“2+4”和“4+2”的答案都是“6”,同时,“5-1”由“1+4”转化得到,“6-2”由“2+4”转化得到,算式和算式之间存在联系。部分小学生在算完“1+4=5”和“2+4=6”两个算式后,已经得到其他算式的答案。在计算第三种类型的题目时,小学生发现第一个算式为“3+2+1=6(个)”,得到小兔子、小猫和小猴子一共有6 个苹果,在计算第二个问题过程中,小学生之间出现不同的解决答案,部分小学生直接应用“6-1-1=4(个)”进行计算,发现小兔子、小猫和小猴子一共还剩下4 个苹果,部分小学生应用“3-1=2(个)、2-1=1(个),2+1+1=4(个)”,发现小兔子、小猫和小猴子一共还剩下4 个苹果。教师利用Flash 动画还原题目,引导小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小学生通过多个渠道解答题目。

(三)设计循序渐进教学活动

小学生首次接触数学题目,难以直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进入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中,使小学生拥有学习自信心,增强其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动态视频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价值。

例如,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内容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介绍混合预算的特点,直接讲解混合运算无法使小学生真正理解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应用连加、连减算式方式进行引入。以“2+1+3=()”为例,动画中出现2 个苹果,“+1”的含义是在动画中再加入1 个苹果,教师询问小学生动画中出现几个苹果,小学生发现动画中出现3 个苹果,“+3”的含义是在动画中再加入3 个苹果,教师再次询问小学生动画中出现几个苹果,小学生发现动画中出现6 个苹果,从而得到“2+1+3=6”的答案。若遇到减法算式,教师将动画中的物品减去,引导小学生得到答案,在小学生意识到连加和连减的计算规律后,教师带领小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小学生可以顺利地理解相关内容。

(四)引入丰富性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大部分知识的具体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可以增强学习能力,逐渐实现自我价值。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深入掌握和运用知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鼓励小学生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入信息技术,以小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提出丰富性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充分掌握。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小学生经常碰到抽象的公式和定理,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遗忘速度较快。教师可以创造形象生动的动画,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内容,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思想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帮助小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引导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3]。

(五)应用多种练习形式

教师帮助小学生拥有主动学习能力,在课上认真听讲,在课下积极复习,使陈旧的知识和新知识形成连接[4]。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练习方式具有单一性特点,仅要求小学生完成大量习题,不关注他们的接受程度,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没有热情,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引用信息技术,创造新式练习方法,将练习题目转变为闯关比赛形式,使练习方式具有趣味性特点,小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逐渐拥有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习热情。教师组织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小学生将已经学习的内容放在一个框架中,当遇到复杂题目时,直接应用相对应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帮助小学生扩大学习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将单一的习题转变为开放式习题,帮助小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利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

(六)应用问题总结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增强问题总结能力,将相关内容进行积累和总结,使小学生不断在学习活动中回顾知识,为后期复习活动提供便利条件[5]。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记录小学生的易错点,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小学生需要训练的习题和需要巩固的知识点,使小学生可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从而真正理解、记住相关内容。教师帮助小学生形成“电子易错本”,当开展复习活动时,方便小学生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达到巩固知识目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小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小学生不断回顾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强化自身素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实现数学学习目标,形成高效学习模式,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擅长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小学生在高效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综合分析小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充分引入信息技术解决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学习框架,为小学生创建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重视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多种教学方式融合,使小学生稳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为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