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

时间:2024-06-19

林陈沐 张淋娜 郑雅芬

(1.厦门市演武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2.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3.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2022 年4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各门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成为独立的国家课程,这是值得全体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师铭记的日子。新课标的诞生,打破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课程长期没有课程标准的尴尬局面,提升了我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师的学科地位。本研究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颁布背景下,延续学校二十年教育信息化特色,擦亮“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实验校”“厦门市智慧校园三星达标学校”金字招牌,继续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全学科“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平台,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路径,通过学校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杜威先生“让儿童以整个身体与心灵来到学校,并能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的教育理念。

一、“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设计与功能

1.“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课程实施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就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一体化地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学习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没有”,真实地评价教学效果,以便调整下一步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与评价相互整合,重视开展日常学习评价,以评价促进学习,把评价用作教学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合为一个整体。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团队基于学校教学实际需求研发全学科“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供全校(区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设计开发

近年来,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应用平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期望通过平台提升师生的课堂效率,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评”三位一体。在建构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与SOLO 分类理论的指导下,团队依托福建省教育教学研究室基地校建设研究,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见图一)。平台基于钉钉简道云的零代码开发,实现了师生PC 移动多端快速访问,实现了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借助自主研发的“教—学—评”一体化平台,教师将课题生活化呈现于教学主题,将课堂任务单设计呈现给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时自然分层);学生打开平台,依据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快速上传作品、课堂40 分钟学生表现数据、作品自评组评数据,云端实时进行数据加工,生成学习评价统计图表,用SOLO 分类理论对每位学生本节课实际学习水平进行精准测评,以确定每个学生本课的实际学习水平层次,干预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的课堂与课后的学习路径(比如生成小老师、指导个别学困生、创新应用名单产生、课后云端一对一指导、调整下次课内容与节奏等),奖励铜星给课堂综合表现优异的同学;促进以学习为主体的差异化教学与个别化指导,实现课堂过程可收集、数据可分析、评价可量化、结果可复盘,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

3.“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功能

“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功能如表1。

表1 “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功能列表

二、构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课堂教学实践

近两年来,所在学校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师不断收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功能需求,研发团队数次迭代更新“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从而探索出了一套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生活导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创新提升—数据收集—作品展评—效果诊断—总结奖励”。下面以厦门市“人工智能进百校”项目之五年级人工智能课程“智慧农业”之“自制机械农具”一课为例,展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的课堂教学实践。

1.生活导课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播放平时使用农具的片段,请学生认一认都是哪种农具(锄头、铲子、镰刀);分析其运动方向,请学生上台表演三种手工农具(锄头、铲子、镰刀)的操作,请学生观察、分析每个农具的操作运动方向,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任务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登录云平台观看相关任务单对应的授课视频、教学课件、微课及相关学习资源等学习支架,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详细记录。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2.任务驱动

本课任务单分解如下:任务一是尝试搭建简易机械农具;任务二是改造升级灵活机械农具;任务三是尝试智能农具。课堂上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等方法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知识,讲解机械农具运动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农具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同伴交流讨论,分析现有简易机械农具的不足,运用限定器材(增加舵机数量)进行改进,比如增加档位、功能等方式,通过编程手段加以验证,达到迁移应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的作用。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素养。

3.自主探究

根据任务单要求,以两人一小组为单位(人工智能教室学习分组:班级分八大组,每组再分二人小组)进入自主探究,二人小组利用平台任务单学习资源分工协作,完成机械农具创作;二人小组自主选择器材(传感器+执行器)、模型搭建等搭建部分任务,快速完成搭建小组分层实现运动功能的程序编写。全程教师围绕八大组巡视,指导学生完成模型搭建,并引导负责编写程序的同学灵活顺序、条件、循环三种结构完成农业半自动化劳作。在作品调试环节给予各小组有力帮助的同时,积极发动大组长与快速完成的同学为本课小老师进行组内帮扶,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模型搭建与程序编写。本环节提升了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4.创新提升

农机具实现了半自动化劳作,那么如何更省力智能地劳作?继续鼓励组内学生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智能化改进创新小组作品,以自主探究形式完成作品创新,优化改进模型搭建与编程逻辑,努力完成创新应用作品。本环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5.数据收集

完成智能化农具作品后,小组长将本组成员课堂表现性评价、作品上传、作品自评数据上传,大组长根据小组作品完成情况,与组员就本节课课堂表现情况,将组评数据上传,这是基于云平台的课堂数据采集环节。自评与组评结合,力争做到平台收集的数据客观公正。在小组上传作品的全过程,教师会逐一对已上传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一部分作品质量高的同学当选本课小老师帮助组内同学;另一部分作品质量一般的小组引导其学习查看平台上其他优秀作品,继续改进自己的作品搭建与编程。

6.作品展评

接下来教师浏览作品,请创新应用小组展示作品(用数据说话,打破以往教师主观抽取学生作品展示),并阐述表达自己作品的创新元素;其他学生评价与分享收获、感想、反思。在本环节中,平台运用SOLO 分类理论,将收集到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实时加工与处理,实时呈现班级与学生的学习诊断图表,诊断每位同学的学习水平,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高效与快捷,引导学生通过智能农具作品的探究,升华到自主可控、国家安全的政治高度,激发学生自主可控、创新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

7.效果诊断

本环节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平台最大的亮点。绝大多数小组作品上传完毕,课堂进入诊断环节:请学生观察并分析本节课班级总体学习情况,柱形图告诉我们本课本班所有同学课堂表现评价总得分184 分、自评得分231 分、组评总得分184 分。指标图代表本课所有学生学习水平层级人数分布:创新应用20 人、完全掌握28 人、基本掌握2 人、掌握一点与完全不会0 人。折线图进一步告诉我们每个层级学生名单,以及课后进行线上线下的个性化差异辅导的学生名单。每位学生都可以进一步反思成果与表现,学生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素养。

8.总结奖励

教师通过数据图表总结本节课学习总体情况以及个体学习情况,将课堂常规星颁发给创新应用小组组员。课堂常规星的颁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争星的期待与学习热情,也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推向了高潮,实现了数据说话、以生为本的个性化课堂,做到课堂精准分析学情,促进学生再次学习,引导教师用数据进行课堂反思,改进加强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开展课后个别化指导。

本案例充分运用“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开展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还实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课堂。课堂上,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创设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环节,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创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的课堂实践效果反思

就老师而言,平台实用高效,师生操作便捷,不占用课堂时间,不影响课堂进程;课堂上师生的教学互动留下了痕迹,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且生生互动受益最大(课前课中课后皆可)。平台的评价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其学生作业成果、作品欣赏、评价活动,特别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自评、组评,都实现了可量化、可追踪、可统计、可分析,简单实用,一目了然,教学效果显著,促进了学生对一节课的再学习与教师对一节课的再复盘。

就学生而言,每节课上可以不用等老师课件的教学进程,可以直接在平台看分层任务单。对于学习资源(课件、视频、操作说明等),学生可以自己看、自己学着做。有时课堂分神了或者没学会怎么做,可以复盘多看几次。如果完成的比同学快,既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提前做下一个任务(像闯关一样),真正实现自主分层学习。学生还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同学。特别棒的是最后的学习诊断,大家既爱又怕:爱的是平台用数据说话,告诉你处于哪个学习水平,让你不得不服;怕的是这节课没学好,永远留下痕迹,全校师生都看得到。这也激发了同学们课堂上认真学习,争取每节课达到创新应用或完全掌握水平。

总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云平台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研究团队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背景下革新学校课堂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它探索大班化以学习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建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性,体现了以建构主义与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SOLO 分类理论为等级评价指标、“以学习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差异化教学与个别化指导,全方位提升了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通过课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