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杨文鹏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教师的教授不仅仅以简单的知识传递为主,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加强小组交流合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利用项目式学习,教师设定任务,小组成员商议解决方法,共同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交流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相关概述

当前,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卢小花(2020)认为项目式学习以任务为导向,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1]。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项目式学习。学生掌握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拓展资料,充分预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解答。它是兼具创新性、探究性、挑战性的新型学习方式。

1.项目式学习有利于顺应新课改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坚持“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抛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的要求,而项目式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要求相吻合,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收获知识,并且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目前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及随迁子女较多,父母工作较忙,部分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隔辈亲”带来的溺爱使部分学生显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平常上课中的小组合作经常由于太过个性或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难以完成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为了完成同一个任务、同一个目标,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展示交流。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加强团结协作能力,相互监督,发挥各自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自私自利的行为。

3.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以实践操作为主,学生乐于参与,但在教学实际中,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操作较少,一节课,学生操作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左右。项目式学习方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够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上课时以不同的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也使得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有所益处,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项目式学习基本原则

将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与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相结合,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解决自己的生活实际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体验感、喜悦感、收获感。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贴近学生生活。

1.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布置任务后,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探究,包括组内分工、交流研讨等,在知识性理解的同时锻炼探索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坚持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不仅局限于教师传递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多的是学生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全面,教师将教学重难点设置为任务单,标准答案不唯一,学生可采用多种解决方式,拓宽学生分析和理解知识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坚持培养学生抽象逻辑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演示部分通常比较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但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样很重要。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逻辑能力,能够将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化,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取信息源,提高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4.坚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结合不同课堂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用信息技术自己设计计划表,这里体现图表知识的应用,或者使用演示文稿进行小组汇报,检验演示文稿学习情况,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解决了实际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与实施

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标背景下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展现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1.运用项目式学习,明确教学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新课导入得好,便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项目式学习,导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例如在讲解“数据加工”时,可让学生罗列出一周的花销。此任务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理财,还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练习日常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方面,情境导入、布置任务、交流总结,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应用项目式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学习任务,组内进行分工,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享交流成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其他组同学是否可以解决,同学都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公布答案。整个课堂上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形成“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锻炼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但这里不得不考虑到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尽量保证均衡分组,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长与进步。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让学生对一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落实好项目式学习目标,巩固知识,检验学生听课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项目式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准”。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式学习时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基础,充分考虑学情,便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在课堂导入后,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教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生便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开展合作探究,掌握信息,锻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意识,整堂课下来一一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小组讨论的中心议题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应设置重点任务单,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完成,有利于提升小组成员的信息技术技能。例如在讲解文本加工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利用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Excel、PPT 等教会学生如何制作素材,分为素材搜索、素材制作和素材操作等几个步骤。在教师演示之后,学生对主要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下发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小组针对任务先在组内进行分工、讨论和研究,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教师,最终完成任务,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成员之间相互评价。最后在总结时,教师可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是否还存在疑问,这样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3.运用项目式学习,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指路明灯,明确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教师在每节课应明确学习任务,讲解主要信息技术知识点,分阶段完成任务,每一个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加强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文本信息”时,教师可设置两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分别是文字处理的设计和文字处理的应用,在设计过关后,小组方可进行应用操作,这样给学生“闯关式”的挑战感,增加学习趣味性。

不同课程,学习任务的层次结构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方便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搜索引擎”一课时,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当你假期做作业时,发现有一道题不会,想要上网查询题目讲解时,你会怎么做?”同时可以让学生将做法实际演示一下,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搜索引擎的方法,哪一种能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在这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对课堂充满兴趣,又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

高中生智力迅速发展,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增强。因此高中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式学习应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认知能力水平。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自控力还有待提高,尤其信息技术课,很多学生认知不端正,认为是“上课玩电脑”的学科,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随意玩电脑。针对这一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监管,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可停止其操作电脑的权限,正确引导学生。

4.运用项目式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是重要的项目式学习方式之一,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样也很重要。高中信息技术课是在上机操作中完成的,小组合作前或是在课前,学生先要有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性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互相学习和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目标,实现在评价中对知识的动态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样以“搜索引擎”为例,项目式学习中小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相互沟通交流。教师首先对这一部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突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学生都能够学会自主项目式学习后,课堂将更加流畅、更加丰富、更加有层次。最后学生之间要有评价,有评价才会有提高。学生在不同小组交流过程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网络搜索的知识,也收获了同学之间的情感。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主要是搭建框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点,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信息技术知识,逐步提高信息核心素养。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收获知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为课堂“减负”,为课堂“增效”,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完成教学目标。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活跃度;通过自主探究,掌握重难点知识;通过总结评价,养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样的课堂,师生的笑声多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促进了学生、教师、课堂的高质量发展。总之,项目式学习与高中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今后各个学科之间的能力渗透以及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