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索

时间:2024-06-19

喻苏培

(如东县友谊路小学,江苏 南通 226400)

所谓计算思维,指的就是立足于计算机科学而开展的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求解的思维活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初始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教师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形成初级阶段的计算思维能力。学生具备计算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还能够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层次均得到提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比重,引导学生完成头脑风暴,使小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思维优势,让小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能力,使他们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生活中遇见的难题,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具备计算思维,有利于小学生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计算思维形成中得到改变,而这种计算思维方式又与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一切事物均充满了浓厚的求知欲,他们对所有新奇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受到外界思维的冲击,因此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这也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为小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提供了途径,并且课程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学生总体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计算思维与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相当重要,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升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要设计具有趣味性及生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规划及巧妙设计,以此来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之间恰当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而将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具体路径

(一)为小学生创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境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为学生设计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助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工作。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构建的情境中有效启发自己的计算思维。教师所构建的情境是需要被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需要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相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得到满足,并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理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借助于信息技术生动化的教学优势,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索问题,在学习中积累相关经验,获得计算思维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认识多媒体”这部分课程内容时,该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完成对多媒体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并熟知多媒体的概念、分类、内涵及特征。引导学生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对多媒体产生了解,借此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游戏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多媒体并对多媒体产生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上随机抽取四位学生,将其分为两人一组,让他们完成游戏活动。学生需要完成“猜词语”的游戏,其中一组在进行游戏时需要一位学生用肢体表演内容,另一位学生根据肢体表演进行内容猜测;而另一组学生除了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展示所猜内容外,还可以用口头简单描述的方式引导另一位学生进行猜测。两组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答案最多的一组即获得胜利。毫无疑问,能够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游戏的小组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只有将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美地表达出来,而猜测方的同学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表演学生的内容含义。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媒体的概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肢体动作与语言内容这两种形式,而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多媒体概念的认识。又例如,在开展“调整图形”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图形的“拉伸、扭曲、旋转、翻转”上,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构建如下教学情境:在讲台前为学生展示一朵向日葵,让学生仔细观察向日葵的特点,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均能够回答出“向日葵的花瓣很多,每个花瓣的大小及位置均不同”的结论。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入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张图片进行复制,获得相同的图形,而对图片进行拉伸、扭曲、旋转、翻转等操作后又能将其调整为新的图形。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中提升了自身的计算思维水平,增强了信息技术学科能力。

(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时,一般都能够对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充满兴趣。但现阶段的课程教学,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有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也就导致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实验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并且,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更有利于他们完成对知识的记忆与思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及发展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计算思维。

例如,在开展“计算机病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病毒的理论知识,并且提出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及发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在轻微病毒的影响下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而严重的病毒能够对计算机中的内部资料及个人隐私进行窃取。在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的视频,并提出一些现阶段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详细了解这些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危害,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查询到的资料进行总结与归纳。学生在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计算思维能力,还增强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对教师而言也有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产生深刻体会。又例如,在开展“下载和安装软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口头讲述使学生明白软件安装的基本操作方法。接着带领学生前往机房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软件的安装。学生在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下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信息技术课程未能与其他课程之间形成紧密的关联。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强化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信息技术课程中充满新的活力,并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难度大大降低,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计算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关联的过程中,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段规律,使用学生能够接受且不感觉生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感觉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距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其计算思维能力。

例如,在开展“计算机画图工具训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对计算机画图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产生初步了解;其次,为学生展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图片,由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与练习,使学生运用计算机画图工具完成画图制作,学生在完成绘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画图片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讲解及绘图内容进行点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会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画图工具。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这一教学氛围中,不仅提升了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使学生的计算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四)拓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堂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讲解,这些内容难以使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计算思维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需要教师将课外信息技术知识引入到课堂中,让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多方面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并获得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课外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时,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感兴趣的例证,使所引入的课外学习资源与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例如,在开展“制作班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班报的制作,引导学生每人负责一个板块,由个人完成对该板块的主题确定及素材收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同时还获得了较强的信息分析与总结能力,最主要的是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在制作班报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彼此的交流合作也调动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游戏元素,以此提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进来,以此来完成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在参与游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在思考与感悟中完成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索,进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开展“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那么学生将很难熟练完成将图片插入幻灯片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与“冬季”相关的图片,并利用所收集的图片完成对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任务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助于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的完成,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计算思维能力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引起重视,为学生将来的稳定发展添砖铺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融合计算思维的培养方式,使思维训练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形成统一性,使学科知识与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局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上,以此为培养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与社会发展建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