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06-19

李秀梅

(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1)

信息技术课程是伴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展开的,计算机与网络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呈现出的复杂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快速掌握复杂的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现状给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微课作为一种时长较短的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制作微课,为学生提供现代的助学资源,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

时代的巨变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教师要意识到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前提开展教学。在当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思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最高效的途径,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十分明显。第二,信息技术并非中高考的科目,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升学作用不大,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太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学生无法借助信息技术课堂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这种视频的针对性很强,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有难度的知识点。第一,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理念其实是相吻合的。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后,每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每组的需求制作微课课程,让学生反复学习这些知识难点,弥补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欠缺。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在面对这些差异时,教师要能够针对这些差异性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利用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高效率地学习知识。第二,利用微课教学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能够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反复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助力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脉络,知晓本节课的大概内容,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介绍课堂教学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单元“走进信息技术世界”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一条先导视频,让学生大体了解关于本课程、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自主观看视频的任务,即观看本视频后进行主题为“信息技术是什么”的自由讨论。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便开始自主观看微课视频。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该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较为通俗、易懂、有趣的方式为学生讲授复杂抽象的知识,以期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能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讨论与交流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身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与探讨,并倾听学生的反馈。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正式课堂教学前,可以借助微课的方式制作相应的课堂导入视频,引导学生对整个课堂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二)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助力课外学习

信息技术本身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并且其发展瞬息万变,需要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在信息时代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能仅依赖于课本与教师的讲授,还要借助相关的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源开展学习活动。相较于为学生提供既有的知识,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进行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教材的更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其间,信息技术领域可能会出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影响较大,虽然不能及时在教材中呈现,但学生需要去了解、掌握这些较新的知识和技能。此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的助学功能,将新技术、新理念的相关内容做成视频,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比如,在讲解第二单元“管理计算机”第3 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时,教师可以制作一条单独的视频为学生介绍当下各种危害计算机安全的技术,让学生了解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知识,了解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知识及计算机安全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理解。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地思索并鼓励他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积极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网络病毒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尽职尽责地做好引导工作。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及时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交上一份全面准确的答卷。而且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评价纠错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在微课教学中都处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融入集体。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拓展性的学习过程,教师所做的工作并不是要为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信息思维,促使他们更新认知,让他们去了解这些新兴的事物与技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视野,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助力实践活动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学生只有在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后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究。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以期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操作练习。

比如,在讲解第一单元“走进信息技术世界”第2 节“有效获取信息”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根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录制一个演示性的视频,在设计视频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示范运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方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功能。当教师将知识讲解的任务转移到学生自主观看视频这一方式中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学会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开展练习活动。但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或者经常忘记操作步骤的学生可以反复听课练习,这样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效率。此外,通过运用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在教学中确定了重、难点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深化知识点。以创设适合学生具体生活实践的问题情境,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课堂较之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学习效果尤为突出。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无须反复讲授同一知识点,在课堂上他们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答疑解惑这一教学环节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

(四)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助力教师成长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应该一成不变,不应该墨守成规,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师自身应该借助各种方法进行自我提高。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方式之一就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与借鉴,以期实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目标。但是,现实生活中,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同地区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较少,无法实现互相学习的目标。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不受时空影响,可以达到与教师沟通的目的,这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比如,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具体的课程开展同课异构,以第3 单元“设计应用文档”为例,不同地区的教师都以该单元的教学为主题制作微课视频,制作完成以后,教师互相观看这些视频资源,并就各自的观点和体会开展交流与讨论。这样的方式能够打破教师之间闭塞的现状,有助于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另外,利用微课开展教学的方式还能够缓解教育不公平的现状。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可以引进发达地区学校的微课资源,鼓励本地区的教师进行学习,并将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总之,微课的方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不同地区间教师的交流,有助于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并且,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制作视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更有兴趣。

(五)借助微课资源,布置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并为学生提供课后复习的微课资源,促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学习。

比如,在教授“编辑文档”的内容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当堂的练习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比如,A 组的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较好,并且课堂提问的完成度也较高,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较有难度的作业:总结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自主完成一份文档的编辑。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讲解文档的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如果B 组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课堂任务的完成度也较一般,教师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复习,并为学生提供讲解基础步骤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可为学生提供一份基础知识的自测任务。这种利用微课资源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课后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六)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微课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扩大教学范围,教给学生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时应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比如,在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上的视频为学生普及基本知识。在为学生讲解互联网的起源时,教师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视频。由于这些视频具有趣味性和普及性,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够较为形象和直观地学习到“万维网”的起源,意识到物联网的真实内涵、在播放视频时,教师也要借助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概念。再比如,在讲解“设计艺术字”知识时,在讲解前,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一些艺术字的范例,学生在观看一些漂亮的艺术字时能够获得很大的启发,在他们设计艺术字时能够突破自身思维局限,更好地学习艺术字设计的相关知识。总之,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学习到更丰富的信息知识。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微课资源的价值,并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制作微课视频,以期将其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这种做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师生的教学与工作效率,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