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邳州221300)
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探析
☆ 顾玉荣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邳州2213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网络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选题、探究和创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学习形式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依托于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主动探究以及创新实践的机会。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以及其在专题网站学习中的优势出发,将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基于专题网站学习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为高效的网络学习提供指导。
学习;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科研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源于对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研究课题,自主研究,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接受型学习方式相比,在便捷、超时空、交互性强的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更有益于学生相互协作、交流、探究,因此也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国内,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是最早开始研究专题学习网站的,他提出了“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思想。李教授认为专题学习网站包括四大模块——专题结构和知识库、专题资源库、专题协作学习工具和专题学习评价。可见,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一般的资源型网站,它强调借助网络技术,整合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让学习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探究,提高学习者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专题学习网络环境下,有各种各样的课题资源,这些开放的资源有利于学生共享课题信息,学生依靠运用、处理这些信息培养其探究能力和研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而在专题网站学习环境下,可依托的网络技术,师生角色、学习过程和学习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师生关系由“主导”转变为“交互协作”;利用网站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工具开展“媒体化”学习,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学习”;在整个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传授技能,而是在信息化浪潮中会学、乐学。
研究性学习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种多样的专题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内容之间多种交流和互动。网络环境下,信息交互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还体现在生生之间、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检索信息,需要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积极探求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性学习实现了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此学习过程中网络不仅作为学习工具,更成为内容的载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培养了其创造能力。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需要从多样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所需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搜索、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由此可见,专题学习网站具有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以网络为载体的学习工具等优势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在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们一再提出专题学习网站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差;在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传递知识时,只是一味的接受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没能充分发挥互动环节的优势。
专题学习网站下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主动探究、相互协作的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面对面的讲授、互动,整个研究过程存在一些难点。虽然能通过访问记录获得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在线研讨和在线作业获得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但是时时评价还是存在着延时性,教师作为协作者难以时时掌控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学的整合,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开放性、动态性、共享性的网络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主体,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利用网络技术优势的同时,不能过分依赖网络,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适合做成专题学习网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而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培养网络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学习能力。
[1]李宗书.利用专题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任英杰,刘兴富.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1):74-75.
[3]肖爱芝.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44-47.
G434
A
1671-7503(2016)23-0027-02
庄丰源]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年会举行
第三届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年会12月3日至4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在开幕致辞中提出,高校智库要把握好“接天线”与“接地气”的关系,追求前瞻性与针对性。
沈晓明指出,智库研究的基本逻辑是问题导向,逻辑起点是现实问题,它不同于学术研究,不追求原理的阐述和规律的探索,也不求发表文章和著作,只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高校智库要想发挥好作用,要找到真问题、大问题、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把握好“接天线”与“接地气”的关系。“接天线”就是说智库要主动站在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大局下进行思考、谋划、研究,追求前瞻性;“接地气”就是说智库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样研究才会有针对性。
沈晓明希望,高校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努力打造一批新型高端智库,为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董少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