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邢敏
(通榆县实验中学校,吉林通榆 137200)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它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性课题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并且在此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呈现酶的三个特性,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取得满意的效果。
(1)能够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及意义。
(2)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1)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2)形成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酶的特性探究活动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电脑,投影仪,POWERPOINT课件,有关实验药品,器材。
首先,播放视频——“奇强”的广告,接着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酶相关图片(如图1),并进行简要的介绍。利用广告动画,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1 生活中的“酶”
教师: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多媒体图片再现“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如图2)。利用多媒体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图2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教师: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2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其实酶都普遍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许多,一般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陈序经则直言对于徐炳昶教育“以农业为主”的结论“生出很大的失望”,将其视为教育上的“复古的运动”。他在《教育的中国化和现代化》一文中指出,教育“以农业为主”论的最大错误是“忘记了现在的中国,已经和六十年前的中国,很不相同”;“固有的中国的国情,不过是从旧的中国的国情,到新时代的中国的国情的过程中,逐渐的已成以及将成为过去的陈迹罢”。中国教育“决不是,而且决不应该要中国固有的农村化”[18]。可见,陈序经对于中国“以农立国”论并不认同,“以农业为主”的教育也是他所反对的。
教师: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很广,如酸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酶也具有这个本领吗?
教师: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几个酶,几个反应物?
教师:你探究的是什么问题?选择什么反应物和酶进行实验?用什么鉴别生成物?
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实验材料用具。由于给定图片材料有提示作用,因此,避免了盲目性。用视频演示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如图3),使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有直观的认识,对后面的实验设计有提示作用。
图3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
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实验材料、用具。
教师:从上面材料中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出假设吗?
教师:如何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投影图片激发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定材料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引导设计、进行实验并及时进行评价与激励。最后,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图4 温度和PH影响酶活性曲线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进行小结(如图5)。
图5 小结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这节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笔者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探究实验,一个是对实验分析得出酶的高效性,另一个是通过对实验录像的观察总结出酶的专一性,第三个是通过实际的实验探究得出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这一特性。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已掌握实验二的方法后,在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中开展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酶所需的作用条件的实验设计比较灵活,需要和物质鉴定实验相结合,难度较大,宜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另外,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对于酶的催化作用的原理不宜探究过深。
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但教学时间不容易控制,完成教学计划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预计时间要长许多,实验设计的思想体现得还不够充分,所以,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对于一些没有关注到的组,必然效果要大打折扣,这些只能在以后的课程中注意调试,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