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孟军
(赣榆县特殊教育学校,江苏赣榆 222100)
让聋校的习作教学搭乘“信息快车”
☆孟军
(赣榆县特殊教育学校,江苏赣榆 222100)
聋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不能通过听力准确获得充足的信息,视觉成为他们感知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信息技术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融于一体,充分调动聋生的视觉及其他感官接受信息,从而引发其注意,丰富其表象,激发其兴趣,让聋生轻松愉悦地徜徉于习作之中。聋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兴趣、素材、方法三个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聋校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聋校的习作教学搭乘“信息快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用于这三个方面,从而达到提高聋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绪和词语。”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聋生的愉悦情绪,强化聋生的情感体验,把聋生引入能产生深刻感受和认识的情境当中,从而激发聋生的写作欲望。
由于聋生的心理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影响,致使其无意注意淡薄且容易转移,观察品质缺失且情绪不稳,即使是刚刚观赏过的美丽景色、参与过的有趣活动也会印象模糊,所以,当提笔习作时仍旧是无话可说。在此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之优势,再现那情那景,唤起聋生的回忆,激发起习作的激情。
1.重复播放
将一场景重复播放,提示聋生有意观察,使整个过程清晰而深刻地烙刻在聋生脑海。如节日联欢、各类体育比赛、外出参观游览、参加义务劳动……当画面再次呈现在眼前,聋生无不沉浸在喜悦、兴奋之中,或为自己的忘情失态而羞涩,或对他人的言谈举止评头论足,那一笑一颦、一言一行,使得聋生提笔抒情的欲望呼之欲出而欲罢不能。
2.画面定格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之处、细节之点等静止地定格在那一时刻。如:联欢时兴高采烈的表情、腼腆扭捏的神态、眉飞色舞的样子;参赛前紧张专注的神情、跳高时矫健灵巧的身姿、拔河时脚蹬地身后仰圆睁二目拼搏的姿态、队列比赛时的精神抖擞、比赛胜利后的欢呼雀跃、失败时的沮丧落泪……画面的定格,使得聋生观察得以细致入微,为那一个个画面而吸引,在激发起习作欲望的同时,也有助于表达的准确、具体、生动。
3.画面慢放
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时转瞬即逝而不易捕捉,事后想来总有似曾相识而又模糊不清的感觉。而画面慢放则为聋生细致的观察、恰当的捕捉提供了便利。如:春游时的蝶飞蜂舞、花红柳绿;赏秋时的落叶纷纷,果实累累;观霞时的色彩变幻、彩云朵朵;踏雪时的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当聋生的遗憾得以弥补之际,正是其渴望表达之时,既能倾情习作,又能清晰表达。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聋生拿起笔去描绘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练就习作能力的同时,无疑会激发起聋生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可以将过去的东西播放给聋生看,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激发他们习作的欲望。
我校因创建“江苏省特殊教育合格学校”易地迁建。现在的校园非常漂亮:巍峨壮观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而可调的桌椅、平坦且颜色鲜艳的塑胶操场、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械、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在指导聋生描绘今天的校园之前,可将学校昔日旧貌通过录像呈现出来:破旧低矮的平房、阴暗潮湿的教室、简陋破损的桌椅、晴天土雨天泥的操场、寥寥无几的运动器械、零零落落的树木花草……所有这些,都会撞击聋生的内心深处,使他们感受到新旧校园的强烈对比,更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与重视,至此,聋生的习作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渴望将自已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展示于众人面前,在赢得他人尊重的同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对于聋生而言,这一点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基于这样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为聋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其享受成果的快乐。
教师可以将班上每一位聋生的习作都挂到班级网上,供全班学生品赏。只要轻轻一点,便可弹出某位学生的习作,大家品读并点评;可以精选聋生的习作,挂到学校的主网上去,供全校学生点击欣赏,从而扩大阅读的范围;还可以鼓励聋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输入家中的电脑,让家人、邻居、亲戚朋友都能够浏览,从而使聋生习作的阅读面更加广阔……在这个过程中,聋生感受到“小作家”的喜悦与乐趣,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他们乐于习作、渴望习作的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平时的积累。将信息技术佐以聋生习作指导中,提供素材,开阔视野,能极大丰富聋生的习作内容,使聋生因有的可写而乐意习作。
在对聋生进行习作指导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便捷、形象的特点,将聋生的思绪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使聋生虽然身不在其中,而情却融在其境,从而使其产生情感上的涌动,提笔一吐为快。如:我们常以“我的照片”为题,使聋生围绕着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去叙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习作前要求聋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粘贴在16K纸上,下面注明拍照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并简单介绍照片的内容。然后,教师在技术处理后将全班学生的卡片存储于电脑中。指导时教师随意点击,当屏幕上弹出谁的照片,就请谁来到台前,详细地向大家介绍拍照时的情境。通过介绍,能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到那时的情境当中,一同感受那时或快乐、或有趣、或尴尬、或羞涩的情境。为丰富习作内容,台下聋生还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请该同学仔细回忆、认真解答。这样,有聋生自己的叙述、有同学的提问,更丰富了情境,为习作时“有的可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习作既能有效地增强和丰富聋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又能让聋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拓展习作素材。我们可以设计场景训练聋生的想象编写能力。如:可从电视剧里截取一个片段,让聋生根据人物动作表情想象发生了什么事。在一次写作训练中,笔者截取了这么一个片段:“一个阿姨站在门外,一手拎着大包小包,另一只手正按门铃”。让聋生根据这个片段进行设想,学生反映积极,思维活跃,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这位阿姨正要去看望卧床生病的朋友;有的说这是某单位领导干部正要退还家人收下的礼物……
聋校的语文教材中时常会安排补写结尾的训练,形式未免太单一。而信息技术以其呈现画面快捷、生动的特点,丰富着“补写”这一训练形式的内容。给开头补写:将故事的开头展播,然后戛然而止,让聋生去补写事情的发展及结果;给结尾补写:将事情的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让聋生去补写事情的发生及发展;给开头与结果补写:将事情的开头及结果一并呈现,让聋生去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此,补写之处给了聋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任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生活经验自由去发挥,使其想象能力得以培养。
可让聋生任意选材,用画图软件在电脑的屏幕上画出自己满意的图画,然后根据自己的图画内容看图写话。由于是自己所画,在感觉特别亲切的同时,更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自然有的可写。教师也可在屏幕上画出“○、□、△、◇”等图形,让聋生看图想象:看到这些图形你都想到了哪些具体的实物?再要求聋生由具体实物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事情而进行习作。这样的习作形式比较新颖、有趣,有利于聋生生活积淀的发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聋生有了习作的兴趣,有了内容可写之际,还要适当地教给聋生一些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使表达的意思更鲜明具体,抒发的感情更真挚感人。在此,信息技术同样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在早读课、自习课或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出一个个名家小故事,让聋生在品读中感悟。如:读“胸有成竹”的故事,明白观察细致的重要性;读“梅尧臣的布袋”的故事,感受注重积累的可贵;读“推敲”由来的故事,知晓“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而就在品读这些短小的故事过程中,聋生感悟到了众多的习作之法,受到了众多大家诸如在观察、积累、修改等写作品质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仿写也是训练聋生习作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就某一特点特别突出的句、段、篇全屏展出,在引导聋生评析中捕捉所“仿”之点,而后仿写,迅捷而有实效。仿的“点”可以是用词的准确,可以是连词成句的生动,可以是组句成段的形式,还可以是表情达意的方式,更可以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评析前,教师依据该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选取典型的学生习作,或是优秀习作,或是有着鲜明缺憾的习作,全屏展出。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评析,进行增、删、调、换等修改。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由于选文典型,呈现便捷,单位时间内评析信息大,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同时,共同评析一篇习作,目标明确,大家能够群策群力,参与面广,且热情高涨。特别是评析过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改前文与改后文形成强烈对比。这样的评析,使学生悄然间获得了表情达意的方法,这要比教师的灌输高效得多。
当然,“激发欲望、丰富素材、授之以法”三者之间是相互交融,互为渗透的,它们在各自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均发挥着三者兼而有之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聋生习作水平的过程中,无论运用哪种方式,均可充分发挥三者兼而有之的作用。以上所述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聋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让聋校的习作教学早日搭乘“信息快车”。
王 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