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孟村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陕西西安 710062)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探究
☆孟村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陕西西安 710062)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保证学习成功,达到学习目标,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我调节学习越来越引起教育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尤其在以网络为支撑的当代教育中,网络环境下自我调节能力的研究更成为教育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目前绝大多数采用“self-regulated learning”一词,最早对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班杜拉。他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维尼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和自我定向的过程”,即学习者主动制定学习目标,不依赖教师、家长或他人,灵活运用策略达到目标的过程。
库贺在继承意志行为自我调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自我调节学习视过一种意志控制的过程。
博克兹认为自我调节学习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指信息加工系统不同要素间进行的一系列共同运作的、互惠的、相关的认知与情感过程,这些过程构成自我调节学习的三层模型。卡罗利认为自我调节是一种使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引导自己目标定向的内部处理机制,调节意味着个体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特定的机制和支持性的元技能调整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和注意力;当规律性的活动或目标方向受到阻碍和影响(如挑战,相关性的行为模式失败等),自我调节的机制就启动。
卡奥、谢尔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完整地提出了行为自我调节的反馈环理论。他们认为,行为是一个目标调节和反馈控制的过程,反馈环包含四个自动控制单位:输入功能、参考标准、比较器和输出功能。
我国学者董奇等在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进行研究时将自我监控定义为:某一客观事物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尽管以上各种对于自我调节的论述不同,但这些研究都指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些基本特征,即要求学习者具备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监督、反思、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
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撑,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教育是一个具有丰富知识信息的高效学习环境。在这里再重申一下什么是网络化学习,网络化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教学目的下,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学习者自觉的活动[5]。相比于传统教学环境来说,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基于因特网的软件工具也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反思、自我监控能力,传播成员之间、群组之间研究过程中的成果,促进交流与思考。另外网络环境中信息的非线性组织方式、学习内容与过程的非预定性,也带给学习者很大的学习决策权,包括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和路径、学习程度的选择等,这些也都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的监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成为网络技术的主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定位自身的学习能动水平,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网络环境是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高效的学习环境。
港珠澳大桥预计使用寿命可达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寿命多了20年。这意味着大桥的防水、防锈、防腐水平要更高。港珠澳大桥的防腐工程采用了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的涂料。桥梁混凝土和内部钢筋的防腐蚀保护,则使用了嘉宝莉的硅烷浸渍漆。这种漆是高纯度未经稀释的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可有效防止基材因渗水、日照、酸雨和海水的侵蚀而腐蚀、疏松、剥落、霉变,提高大桥使用寿命。
博克兹也指出网络环境所具有的特点使其成为支撑自我调节的高效学习环境,它使得自我调节学习成为:(1)建构性的学习,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建构知识和意义;(2)累积性的学习,学习者在自己已知与能知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和意义;(3)自我控制的学习,学习者自己管理与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如熟悉学习任务,监控自己的学习进步,对学习成果给予自我评价,保持活跃的学习动机等;(4)目标定向的学习,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5)情景学习,学习不仅发生在我们的脑中,还发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之中,最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发生在真实世界中;(6)合作学习,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之中,合作学习使学习者更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采用的策略、思维方式与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反思[2]。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师主导地位,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和完善网络技术条件下的高效学习环境,通过构建丰富信息技术路径,实现网络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5]。
虽然网络环境相对于传统学习环境而言有其显而易见的优越性,但同时网络环境也使学习者产生了一些障碍,如时空分离导致学习者高度自治反而常常不能自治,孤独感和集体归属感缺失等心理问题,冗余网络信息导致学习者迷航等。
据一个针对于某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广东、广西两地9个学习中心的学生所做的关于学习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现状随机调查表明,我国网络学习者还不善于使用学习笔记、时间管理、自我评价等高级的认知监控策略,缺乏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对自己学习成功和失败疏于总结[4]。总的来说,在网络化学习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比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网络环境中制约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活动受个性、行为、环境三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芝默曼等人继承了这种思想,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自我、行为、环境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结果。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认为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形成受内在个人因素及外在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在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在个人因素中,自我效能感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是学习得以持续进行的心理原因,尤其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以及自我调节学习的努力程度,Pintrinch和De Groot的研究证实,具有较高学习效能感的学生比低学习效能感的学生更多地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具有更大的任务坚持性[3]。研究者们也发现,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任务的选择、任务的坚持性程度、有效学习行为技能的获得及学习成绩都有密切的联系,网络学习系统提供的多次失误机会以及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都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其他内在因素还有:元认知、目标、情感等,这些因素对自我效能感也有影响。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较明确,主动性、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情绪状态也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例如:焦虑会影响许多元认知过程,特别是行为控制过程。Hill和Wigfield的研究证实,高焦虑情绪的学生比低焦虑情绪的学生更少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有更低的任务坚持性[3]。尤其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时空分离所导致的孤独感,情感缺失感等都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
另外,学习者对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和所具有的计算机素养、对所学领域知识水平、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导航技能、认知风格以及知识观和学习观等也都影响着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
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外在环境因素有两类: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榜样、奖励、言语说服和社会支持等,网络环境中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教学专家支持等都对自我调节学习产生影响。物质环境包括课堂教学方面的因素、学习材料的因素等。来自于课堂教学方面的因素有:合理学习的目标设计、质与量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相应教学支架的支持和课堂常规的制定等。学习材料方面包括学习材料的数量、性质、组织和呈现方式、每个节点的信息容量和不同节点之间的链接方式、导航工具的类型和操作的便利性、元认知帮助的性质和数量、学习流程的控制等都会对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以上对网络环境中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网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的主要措施。
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要倡导启发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这就要求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老师既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步骤,也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自主选择。网站的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方法上也就要求教师更多采用探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智能专家系统等平台进行教学。总之,网络环境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发挥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就要求教师既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的观念及方法,又不能采用激进建构主义的思想,做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真正融合为一体。
1.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引导学生认清自我,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自身特点。这些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学生按照自身特点来决定学习内容和速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个别指导,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选择材料时的盲目性,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适当的评价系统也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清自我,所以,在网络学习中要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发展性评价系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水平,并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调整学习,通过平台以及教师的引导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有效的自我归因能力
据调查在很多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上,重办公、考试、教务等管理系统的开发,轻师生交流、同伴协作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另外,教学平台对学习行为的跟踪和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关注也非常少,存在明显的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缺乏深层次的网上教和学的研究[4]。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易于迷茫,在学习遇到困惑时易产生自我否认,因此帮助学习者对学习做内部的、可控的归因,正确认识失败,应付失败会有助于其从自身寻找原因,调节其学习活动。
3.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方法的掌握是改善学习结果的前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不能只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应该教学生如何获得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不至于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迷航;其次,要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调节策略,在多媒体环境中提供元认知提示,如:在不同的环节设计一些提示性问题,引发学习者自己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再次,采用档案袋评价等师生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使自主学习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
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资源操纵策略,多媒体系统中内嵌适应性建议、利用图形、表格、概念图等显示系统中的知识结构等,并设计适当的奖惩措施,通过这些让学习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有效地使用时间,充分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资源,创造适宜学习环境的策略。
总之,就像班杜拉所说的,现代社会中信息、社会以及技术的迅速变化促进了个体自我效能感的自我更新,较好的自我调节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与能力,较差的自我调节者可能落后。在网络化教学成为未来教学的主导模式的趋势下,如何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自我调节潜能已经成为现在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齐莫曼、温纳、麦克库姆斯等也都各自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模式,尤其齐莫曼的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对于自我调节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是在提高学生基于网络情境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模式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1]刘儒德,陈琦.多媒体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活动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32-37.
[2]丁炜.自我调节学习和高效学习环境[J].外国教育研究,2006,(1):7-11.
[3]张旭东,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1):8-15.
[4]王正聪,丁新.网络环境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开放学习,2008,(2):43-46.
[5]艾修永,艾立.远程网络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J].山东电大学报,2006,(2):13-14.
[6]马云霞,王瑛芳.论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及条件[J].理论与实践,2006,(7):92-94.
[7]周国韬.论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3):4-6.
[8]徐运玲,洪明.网络环境下PBL中自我调节学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3):58-60.
刘少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