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提高策略建议

时间:2024-06-19

☆谢巧娟 王清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一、引言

在通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这些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形式多样。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有对我们个人生活有利的信息,也有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信息,怎么选择和面对这些复杂的信息流呢?这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识别、利用、加工、传播和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信息素养。教育领域,无一例外。在大力倡导信息化教育的今天,网络教育资源丰富,学习途径多样,信息化基本设备齐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信息素养成为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二、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通过对搜索到的文献的研读分析,从信息素养的四个方面,即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这个四个方面来描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

(一)拥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具备基本信息知识

信息时代计算机普及率高,这一时期的中小学生可以称之为是“数字土著”的一代,他们接触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时间早,机会多,频率高,再加上国家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各地区各学校都在着手建立数字化校园,开展班班通工程,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来说已经耳濡目染。在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不陌生。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处于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中。

(二)信息意识缺乏、信息能力不足

信息意识指个体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具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1]。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习惯于接受纸质材料和被动性地学习,即使处于信息化环境中,但他们缺乏信息意识,对于信息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有利于学习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仅限于娱乐休闲、聊天购物。能利用网络来学习、寻求解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难题的人很少。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询问老师、家长或同学,缺乏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网络上的教育资源不熟悉,利用率不高,也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信息能力指个体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2]。他们大部分能很好地操纵信息工具,而提炼并创建信息的能力不容乐观。这与当前的“应试教育”特点有关,学生和家长把学习能力的获得指向学校课堂教学,认为能考高分、能做好试卷就是好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伦理道德取向逐渐偏离正轨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3]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不浏览不良网络信息就是遵守了信息伦理道德。网络信息的开放性、无约束性、隐蔽性和虚拟性[4]对于对是非信息缺乏良好判断力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中有害信息泛滥,随处可见,一个不小心就会进入网络陷阱。应该认识到信息伦理道德不仅仅是指不浏览不良网站或不健康的信息,还应包括不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等网络虚拟世界中,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网上谨慎交友等[5]。对信息伦理道德片面的理解导致他们网络伦理道德的缺失,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广交陌生朋友,浪费宝贵的时间在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培养提高的策略建议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减少他们误入歧途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学校和家庭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得以形成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紧密相关。

(一)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摇篮

中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是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摇篮,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和资源支持服务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了解信息素养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可小视的作用。其次,校园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要重视将基础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切实贯彻教育信息化方针,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外,同时,学校应重视教育资源建设,与同级学校相互交流,共享优质资源,使学生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建立网上学习交流平台以延伸课堂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之外也能及时交互,答疑解惑。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获得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不是把信息技术课堂与计算机课程或者网络技术课程等同。不仅教给学生基本信息知识,更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加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文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兴趣。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除了在信息技术课堂外仍处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将教学知识以信息化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力争优化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并不是提倡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比如:在教师节或者母亲节等节日里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所学知识和技术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贺卡或者视频之类的礼物送给自己想感激的人,使得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对学生作品给以评比奖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挖掘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

3.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

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要积极为授课教师提供信息素养相关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强烈的信息意识;解读评价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强烈的信息安全意识[6]。学校定期为教师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及时更新教师的信息库,以便教师能很好地将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影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的形成。信息素养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信息道德教育。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理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探讨,组织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协作学习,共同解决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展现自我,课后能正确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和发展。

(二)家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调控和指引着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的养成,信息素养中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不容忽视。除了学校中的信息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与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形成密不可分。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学前就接触计算机网络,父母对网络也不陌生。而这样优越的环境没有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发挥本该具有的重要作用。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对孩子溺爱成习,导致部分学生一打开计算机就是徜徉于游戏网站、与朋友聊天或者是网上购物等娱乐休闲活动,并沉浸其中。有的父母为了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孩子的上网时间严格控制或者监督他们上网,以此来控制他们的网上行为,这样做是不利于信息时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青少年都具有叛逆心理,家长的这种行为不仅不能控制学生的网上行为,更可能会适得其反。

信息价值观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们对信息的态度和关注程度[7]。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形成必然与正确的信息价值观息息相关。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化氛围家长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使用计算机网络,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形成。努力把信息道德转变成他们自律、自愿、自主、自觉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加强青少年网上安全教育,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和选择、判断信息的免疫能力。[8]家长可以通过寻找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视频、网站等,鼓励学生自己在网络中自觉学习,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心地把网络交给他们,信任他们。学习之余引导他们玩一些益智类、技巧类游戏,既能满足他们玩的心理也能从中锻炼发散思维,利于智力发展,但注意要把握好时间尺度。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方案,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稳步实施。

四、结束语

在信息社会,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首要条件。当前阶段各学校对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不统一,各学区学生之间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性。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学校和家庭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两大主要阵地,对于他们的信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为此,笔者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来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努力做好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为信息社会培养适用性人才做铺垫,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1][2]金笑玲,熊才平.浅析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J].课程与教材,2004,(5):22~23.

[3]李静.加强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06,(3):31~32.

[4]叶金霞.略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47~48.

[5]何滨.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J].甘肃科技纵横,2008,(3):173.

[6]肖洪云.基础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理论阐释[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9~112.

[7]刘岩峰.浅谈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现代阅读,2012,(5):200.

[8]卢转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28~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