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项慧芳
(厦门市槟榔中学,福建厦门 36100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学生间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而且这种差异状况越来越显著。如何在我国大班授课条件下应对这种差异,使教学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笔者所在的教研组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曾尝试着学生作业的分层、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等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是在“层”的确定上,多数是教师的行为,学生不能自由选择,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在心理上造成伤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选准教学的切入维度,合理把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后进生得到关怀,特长生得到发挥,尖子生得到提高,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决定采用具体文案的形式将一堂课的具体内容、任务要求及评价标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案可查。这实际上就是其它学科都在尝试实践的“学案”。所不同的是,其它学科的“学案”通常是在课前下发,类似学生的预习方案,由于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只能是课上展示,是教师上课的一个依据,一种手段。我们尝试着以“学案导学”的方式来推进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的知识维度和学习能力维度为切入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引领课堂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所谓“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通俗地讲,学案就是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强调学生的“学”。学案的提出正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许多要素,其基本组成要素有:课题和课型、所教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热点聚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等。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当堂掌握,基本不布置课外作业,学案仅限于45分钟的课堂使用,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组成要素不宜过多,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学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或任务要求:学有依据,学有目标,是“学案导学”的基本特征,要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制定科学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前提。目标的制定应依课标、依教材,更要依学情,明确而科学,具体而可及,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2)评价标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评价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分层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循序渐进的任务要求(有全体必须完全的任务,有依次进阶的任务)及帮助指导(有基础知识的查询、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还有拓展的知识及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基本要素外,每份学案可以根据具体实际对其他要素进行适当增删,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授课形式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师生间围绕文本的对话,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学习过程。学案编写科学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学案编写上下功夫。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
“导”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例如:在讲到图像格式转化的操作时,学生大多只注意到完成具体的操作,而没有考虑到图像格式转化的意义,因此,笔者在设计学案时,特别增加了比较文件大小的环节。例如:让学生将31.jpg文件格式更改为31.bmp文件,然后观察文件大小的变化并填空:原文件31.jpg文件的大小为( ),新文件31.bmp文件的大小为( )。让学生在填写具体数值时去思考、体会。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诱思”是指在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2.针对性及分层原则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性,在学案的编写中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实施分层诱导。例如: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系统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尽可能按照“感知——深化——运用(巩固)”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模式来设计。例如:“初识Photoshop”的学案,就是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再通过让学生使用不同选取工具截取教师精心准备的几幅特点鲜明的图像,掌握不同选取工具的特点及用法,最后再对各种选取工具的综合使用进行探索,让学生掌握Photoshop选取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因此,学案中既要有知识技能的剖析、深化和拓展,又要有知识技能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这样,才符合“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学习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4.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还应遵循灵活性、多样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学案的编写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依学案学习的的情况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学案,使学案走向开放,有时根据学情还可编制一些辅助学案,使学案的导学功能变得更加流畅、合理。这两年来,我校在使用Excel学案时,每位授课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它进行修改和完善。此外,学案的编写还应考虑到艺术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电子学案的优越性,尽可能采用多种媒体呈现,使学案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案导学”是指教学过程以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的“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般地,学生课前自行下载编写好的“学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分层任务、录屏演示、知识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
每节课的前10至15分钟,让学生自行下载学案,依案自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在学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通过上机操作演示边实践边探索。同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的学习,如:指导学生如何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操作,如何记下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借助学案中知识库等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等等。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有意识地获得学生自学时反馈的信息,以使讲解时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学案中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一带而过。对于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涉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能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时要有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学生能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精讲后,让学生进一步练习,确保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当堂巩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进阶任务,促使其能力的提高。
每节下课前安排3至5分钟时间,依据学案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一方面,学生可对本堂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做一个自我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评价他人作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2)“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先学后教”的思想,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依案自学,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导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策略,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学案的编写工作量大,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案的编写,使其对教师来说是一份优秀的教案,而在学生手中又是一份能指导学生学习的优秀学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导学学案”方法比较单一,甚至还存在误区,被“学案”束缚住手脚,过分依赖学案,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利用“学案”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问题,如:如何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进一步谋划及论证学案的框架结构,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真细致地研究,从而使“学案导学”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邵菲.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金色年华,2010,(2):112.
[2]邓跨虎.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实施与思考[J].中学理科:综合,2007,(6):19.
[3]吴丹阳.以“学案设计”为载体,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J].吉林教育,2004,(4):31.
[4]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