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特色孔子学院 推动中医国际传播——兵库中医药孔院建设与思考

时间:2024-06-19

石 雨,金光亮,2,唐民科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北京 100029;2.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日本 兵库 663-8501)

1 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机构,2004年世界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截至2019年6月,全球已有155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30所孔子学院和1 129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187万人。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和世界认识中国、中国与各国深化友谊和合作的重要窗口。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把“坚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作为孔子学院今后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适应学员多样化需求,鼓励兴办以商务、中医、武术、烹饪、艺术及旅游等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1]”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和学习中医药。建立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符合海外民众迫切了解中医药知识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愿望,顺应当前历史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课堂应运而生。

自2008年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在英国伦敦成立,截止到目前,全球共成立了11所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分别为:

表1 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课堂一览表

这些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或课堂以中医药学为特色,通过授课、讲座、培训、展览、义诊以及交流互访等活动,将古老的中医学知识与健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提供中医处方。

2 兵库中医药孔院成果丰硕

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联合创办了“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兵库孔院”)。这是亚洲第一所中医药孔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在医科专业大学开办的中医药孔院。兵库孔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以中医药文化推广和科学研究为己任,在汉语教学、中医药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和人员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加强了中日双方的医学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了两校之间的友谊,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乃至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经过近7年发展壮大,至2019年7月,兵库孔院累计受教学生人数4 865人次,当地民众累计受教人数6 559人次,有效扩大了中医药孔院在当地的辐射力。兵库孔院的成绩也受到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认可:2016年,孔院理事长新家傔平先生获得“先进个人”奖,2018年兵库孔院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2.1 教育教学凸显孔院特色

2.1.1 语言课程

兵库孔院利用自身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优势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日本学生开设汉语、中医学课程,并实施选修登记制度,学生完成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纳入学分。成立以来,累计受教学生数达4 865人次。

汉语教学是孔子学院的基本任务,兵库孔院面向兵库医疗大学的学生开设普通汉语课程,所用教材为《HSK标准教程》,主要为日常会话和较容易的文章理解。2018年度,开设2个班各15学时,112名学生选修。2019年度共84人选修。

2012年起,孔子学院总部专门列出“特色汉语教学”项目,以区别于“普通汉语教学”。作为特色孔院,兵库孔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2],坚持在进行普通汉语教学的同时开展特色汉语教学,开设了“中医汉语”课程,使用自编教材,主要学习症状、病名等医学用语以及问诊常用语等,为中医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成立至今,188人次学习了该课程。

2.1.2 专业课程

兵库医科大学和兵库医疗大学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基础,很多学生对中医学抱有浓厚兴趣。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兵库孔院2013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中医药学相关课程,并编写了相关教材,由日方本土教师担任师资,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中国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具有丰厚的中医学基础。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重点的不同,开设相应中医药课程,如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中医学入门,为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东洋医学入门,为大学四年级开设中医治疗学、中医方剂学和临床中药治疗学等,针对高年级学生,还开设中医药学研究班,指导进行中医药科研实习。这些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中医学素养,也为其专业发展拓宽了方向。2018年度,累计开设中医类课程78学时,受教人数462人。孔院成立以来,至今已累计337学时,3 010人选课。

2.1.3 文化传播

兵库中医药孔院面向日本师生、学校医护人员开设有太极拳、中医药讲座、继续教育培训等文化宣传活动。2017年,面向以药剂师为主的医疗从业者,开设中医药实践系列讲座,共进行了8次讲座,70名学员参加,培训时间48小时,这在日本关西地区属于首创。

2018年,孔院组织的各类讲座、培训等,累计89小时,1 340人次参加了培训。此外,兵库孔院还与兵库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及诊疗研究会、津村公司合作,面向大学医护人员,围绕日本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联合举办汉方系列继续教育讲座,2018年度,共举办5次,190余人次参加。这些活动使医疗从业者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扩大了孔院在医药从业人士中的影响。

2.2 科学研究提升孔院声誉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互通互鉴、融合发展一直是兵库孔院积极开展的重要工作,在双方合作大学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孔院在中医药科研方面着力颇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兵库孔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自成立以来,兵库孔院每年轮流在中日合作方举办一次以“中西医结合”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7届,中日双方专家分享精彩学术报告,通过大量地互动交流促进了中日医学交流,拓展了校际科研合作,加深了中西医学界了解与沟通,实现两校学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日方大学为孔子学院设立专门中医药研究实验室,配备研究设备和人员,为开展中医药相关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为大学青年学者提供科研机会,对符合要求、有一定创新性的项目予以经费资助(每项50万日元),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常见病的研究、中药成分研究、中药治疗分子机理研究、常用方剂疗效与机制研究、药物品质评价等。至今,共支持40项,其中自主选题30项,支持经费共计1 500万日元。科研课题在日方青年教师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强了中医中药在日本的研究,对于培养日本中医药相关研究人才,探求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融合的交叉点,起到探索和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兵库孔院的科学研究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19年10月,在国际医学科学期刊发表了11篇署名有“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的SCI论文,在国际上第一次让孔子学院的名字和研究成果出现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图书馆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使兵库孔院学术声誉不断提升,也为孔子学院科研合作做出了良好示范。

2.3 文化传播扩大孔院影响

孔子学院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一直以来,兵库孔院致力于将中医药文化、中国文化介绍给当地人民,通过开办讲座、沙龙及义诊等活动,积极为当地市民传授中医药相关知识,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为日本国民了解中医学知识和中华文化内涵,提供重要途径。2018年度,举办针对市民的讲座、沙龙14次,内容涉及中医历史、中医健康观、简便穴位疗法、药膳制作与功效以及健身气功体验等;参与“大阪都市”及“大学祭”活动6次,约5 697人参加。此外,还面向当地市民开设太极拳班、中国剪纸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面向当地小学生,开展中国式眼保健操活动等。此类互动性强、简便有效的活动,激发了当地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受到市民广泛好评,引起媒体关注,仅2018年,中日媒体报道21次,提高了中医药孔院知名度,扩大孔院影响力。

2.4 人员交流加深两校友谊

中医药孔院搭建起两校友谊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中日合作大学双方积极开展师生交流访问,拉近了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青年的距离,增进了友谊,真正做到了“民心相通”。

2013年开始,兵库孔院从选修汉语课程、中医课程的大学生中,选拔优秀者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短期留学,即“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大学生体验冬令营”,为期1周左右。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家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为来华的日本大学生安排了中医药课程培训、针灸推拿体验、传统功法练习、参观中医院、参观文化名胜及中日学生交流等活动。日方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国文化,了解了中国的实情,还与中国年轻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至2019年10月,“中医药冬令营活动”已举办7届,已有124名日方大学生来华交流学习。“体验营”已成为日方大学颇有人气的品牌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来华交流,成为中日两国青年人之间友谊的桥梁。

中方学生也通过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的“樱花计划”,来到兵库医科大学和兵库医疗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访、交流活动。两国师生互访,有力推动两国青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为中日两校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后备力量。

2.5 有所担当服务孔院发展

兵库中医药孔院的建成发展离不开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经过7年的建设,兵库孔院各方面建设已初有成效。在此基础上,2018年兵库孔院积极协助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举办日本孔子学院协议会,为新时期孔院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孔子学院协议会是日本各孔子学院和课堂自发成立的联络组织,每年定期举办会议,旨在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密切各孔子学院及课堂之间的协作。2018年度协议会由兵库中医药孔院主办。日本所有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学堂均派代表参加,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胡志平等参会。会上,马箭飞副总干事对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孔子学院未来发展要注重本土化发展,适应当地的需要;要坚持特色化发展,特色更鲜明、更有价值;要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信息、网络及智慧型孔院。

本次日本孔子学院协议会的举办,加强了日本孔院间沟通协作,对孔院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也是兵库孔院为孔子学院国际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3 总结与展望

经过7年的发展,兵库孔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认可:2016年,孔院理事长新家傔平先生获得“先进个人”奖,2018年兵库孔院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深知孔院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中医药特色孔院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对孔院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下面就兵库孔院发展经验与不足及未来建设方向仔细梳理,为中医药孔院建设、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3.1 建立健全制度组织机构

建立完备的制度与组织机构,是孔院顺利运行的保证。兵库孔院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中日双方合作院校的大力支持。双方从校领导到相关处室高度重视孔院工作,积极调动各方资源,为孔院项目的开展提供组织、财务及人力等一切支持。

兵库孔院施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孔院决策机构,院长向理事会负责,执行理事会决定,负责孔院日常运行[3]。遵照孔院总部要求,兵库中医药孔院每年召开2次孔院理事会,上下半年各1次。孔院理事长主持会议,中日合作院校双方理事出席。理事会议题由双方提前商议。双方理事就孔院发展的重大事宜,如年度计划、发展规划、经费使用、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以及人事变动等进行充分沟通,细致交流,形成共识后向孔院总部报送纪要。事务局为孔院发展及日常工作顺利进行付出了巨大心血。孔院日常运行、活动报道、档案整理、数据统计以及计划总结等,都由事务局设专人管理。此外,事务局与双方大学都保持良好有效沟通,协助中方前后3任院长、教师无缝对接。事务局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中医药孔院的进展及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未来兵库孔院将加强顶层设计,继续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形成良性业务氛围和高效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其他孔院的联系,定期召开协议会、专题会、研讨会等,群策群力,共谋孔院发展,确立海外中医孔子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统一办学定位,依托各中医药院校优势,突出各国中医孔子学院特色,相互借鉴经验,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互惠互利并且形成合力,发挥中医孔子学院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推动作用[4]。

3.2 促进师资培训规范化

作为特色孔子学院,兵库孔院的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都围绕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这就要求中方院长及教师不但需要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也要具备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兵库中医药孔院成立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派出3任中方院长和3任中方教师。这些院长和教师都是我校严格选拔,具有丰富中医药教学管理和语言教学经验,经过孔院总部系统培训合格,完全能够胜任赴日教学管理工作。

赴兵库孔院工作,需要派出人员具备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日语沟通能力,这对我校人才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对人员派出工作的持续开展造成了影响:对于中医药专业教学,目前学校能使用日语直接讲授中医药知识的教师比较匮乏;报名的志愿者符合外语能力要求,但缺少中医学专业知识,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针对该情况,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3.2.1 建立中医药国际师资专题培训

中医药特色孔院/课堂目前已开设十余家,且在“中医药走出去”精神指导下,中医药特色孔院必将持续增加。在这种趋势下,建议孔子学院总部联合国家层面中医药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国内各中医药院校打破校际壁垒,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制定中医药国际师资质量标准,建立中医药国际师资培训机制,开展针对中医药国际师资的模块化专题培训,扩大师资后备力量,为中医药孔院长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实现中医药国际教师资源共享,打造中医药国际教育品牌。

3.2.2 加强学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中医药大学依托“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来自全国24所医学院校中医药专业英语对外授课教师129人次,在此基础上,组建起由1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中医药外语教学专家库”,并在全校遴选出近100名英语授课教师,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北中医对外教育英语师资”培育机制。这些都为中医药国际师资提供了人才储备。未来应加强对非英语人才的培训,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日语、学日语和懂日语的师生积极加入孔院队伍。

3.2.3 强化师资本土化建设

目前孔院师资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选拔的中方学校教师、志愿者为主,对本土师资的培养和使用缺乏规范。今后需要推动中医药师资本土化建设,可以缓解国内派出师资短缺的情况,也可以达成孔子学院师资培训之目的。本土师资可以从当地中医药从业人员中挑选一部分优秀者进行培训,使其达到中医药师资要求;也可以在大学系统培养学生作为本土中医药师资。利用本土师资对当地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医药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5],更广泛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3.2.4 提升管理队伍业务能力

孔院管理队伍的素质,影响着孔院工作能否高效顺利开展。加强孔院管理队伍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和培养:一是国家战略、国际形势、区域关系及所在国特点,了解这些大形势是我们部署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和依据;二是管理学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管理学内容,是我们为孔院做好服务的有效工具;三是孔院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如外语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内容及中医药专业知识等,做到专业化管理。

3.3 构建标准化教学体系

作为第一所在国外医科专业大学设立的中医药孔子学院,兵库孔院一直探索如何将“汉语”和“中医”两大学科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即如何将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将中医药文化特质融入医学知识讲授中。经过探索,兵库孔院为学生开设《普通汉语》《中医汉语》《中医学入门》《中医治疗学》《中医方剂学》《临床中药治疗学》等课程,并纳入学分。

教材方面,目前兵库孔院的普通汉语课程采用标准教程HSK系列用书,中医汉语、中医专业课程为兵库孔院自编教材。自编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日本学生特点编写而成,还处于试用阶段,今后会进一步完善质量,及时增补内容,使教材更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和接受习惯。

未来学校将兵库孔院建设继续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加强与当地学历教育对接,逐步探索建立中医药本科或硕士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兵库医科大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结合日本高教特点和行业协会要求,课程设置得到当地相关部门认证,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职业资格。同时,联络中医药特色孔院,整合各孔院教育资源及力量,对教学大纲制定、课程体系建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综合调研分析文化背景和特点,组织专家开发编写既有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文化专业性,又具有汉语教学普世性的中医孔子学院系列教材,逐步建立健全中医药和汉语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体系。

3.4 开展质量控制评估

教育质量决定着中医孔子学院的发展,怎么强调教育质量都不为过。兵库孔院各项讲学活动结束后,均按照日方大学规定,进行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估;市民讲座完成后,请听讲者填写调查表,了解意见,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意见调整讲座内容或更换主讲人。此举可以掌握教学质量,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调整,保障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

今后将继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建立院校评估制度,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检查,实行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管理层评议、专家组评价等形式,建立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与反馈机制,保证中医孔院品牌质量与可持续发展[3]。此外,采用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社会影响力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服务民众基础上,增强中医药孔院在当地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3.5 打造多样化传播途径

中医药孔子学院目的是以中医药为特色,推动中医药乃至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兵库中医药孔院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宣传工作,利用国内外各种媒体,加强宣传,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兵库孔院在学院主页建立大事概览内容,孔院人事变更、重要活动等一目了然;学术研讨、讲座沙龙、交流访问、义诊保健等各项活动举办以后,及时撰写活动总结和新闻稿件,扩大孔院声音;利用节庆日,立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等。2018年,中日双方媒体刊登的相关报道达17条,有力提升了孔院影响力。此外,兵库中医药孔院还编辑制作孔院自己的报纸《杏林新闻》,自2013年7月出版第1期以来,每年出版5~6期,面向兵库医科大学、兵库医疗大学师生发放,主要刊登孔院相关新闻,包括各种活动、报告等。

未来,孔院计划在完善上述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当地社区联系,通过举办短期培训、讲座沙龙等,走进政府社区、企业、学校,将中医药知识与中国文化带给各阶层民众,推动各界人士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此外,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设置中医孔院网络课程,逐步探索新媒体,如慕课、微信及微博等在中医药推广和传播的运用,为中医学习者、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凝聚人气。同时加强与其他孔院联络,互相借鉴经验,资源共享,活动互参,形成合力,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扩大孔院影响力。

4 结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孔子学院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纽带,也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兵库孔院将和其他中医药孔院一道,群策群力,协作创新,探索特色孔院建设发展之路,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负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6]”的重任,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助力,为促进多元文明融合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