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蔡芸舟,王月红,唐冰伟,何宇清,郭 健,杨艳青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湘雅口腔医院/口腔健康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口腔重大疾病与口腔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研究生教育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启动创新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尖端人才的重要环节,而研究生教育质量则是体现人才与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关键部分[1]。在1988年之前,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科学型研究生为主[2]。1988年,国务院委员会首次讨论了设立专业学位的问题,并颁发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从此,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培养工作正式启动。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 “关于按专业授予专业学位证书的建议”,自此,我国学位类型分为了两种类型: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后,标志着专业型临床医学硕士(包括口腔医学及中医学)培养进入一种新的培养模式[3],构建了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4]。201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了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5]。此后,医学科学型研究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大多数本科生更愿意报考能够在硕士期间同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专业型硕士。从而导致报考医学科学型报考人数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规模快速扩增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口腔医学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较2013年减少4.78%,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较2013年增幅17.54%。口腔医学科学型研究生报考及招生的减少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而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则将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提高口腔医学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改善生源质量并尽快解决培养中的问题则尤为重要。
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型研究生,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一类是专业型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实践工作能力培养[6]。目前来看口腔医学科学型、专业型研究生在生源、培养重点、课程安排、毕业要求及毕业去向这几个方面侧重点各有所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生源:口腔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报考者必须为口腔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而科学型研究生的报考则放宽至本科专业为口腔医学相近或者相同者。
培养重点:口腔医学科学型研究生的教育以学术理论、实验研究、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致力于培养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科研人才;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以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为培养重点,致力于培养具有熟练临床操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1]。
课程安排:科学型研究生的教学偏重理论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运用创新教育来加强感悟知识、探索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专业型研究生的教学则侧重传授新技术、新方法和前沿科研成果,并通过创新教育培养临床思维、增强临床分析和运用的能力[1]。
毕业要求:大多数院校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相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言更为严格。以中南大学为例,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在SCI期刊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论文,而专业型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是在CSCD、EI或SCI期刊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论文。部分学校口腔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对论文发表没有具体要求。
毕业去向:口腔科学型研究生毕业后,在就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在口腔医学相关科研机构或医学院校从事口腔医学教育基础研究工作,或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需从事临床工作,则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口腔专业型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医疗卫生机构,或者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参考我国各大高校口腔医学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得出:科学型研究生主要任务是进行科研探索,课程教学的设计也更注重理论及方法上的创新,不需要在临床上进行为期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因此其优势是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思维的锻炼和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但同时,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在为期三年的研究生期间也需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还有临床技能和教学的实践,且生源主要来自口腔医学本科生,所以与其他专业的科学型研究生相比,口腔医学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口腔医学科学型研究生多为应届生,本科阶段大多就读于口腔医学专业。其课程主要是与临床更为相关的口腔外科学、解剖学、口腔修复学及牙周病学等,而对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医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导致其生物学基础理论匮乏。很少有研究生能够完整且准确地阐述干细胞分离培养与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科研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科研能力差[7],不能利用科研知识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质性难题。
根据当前的各大高校口腔科学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型研究生不仅需要进行科研实验,还需要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实践。真正用于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论文撰写的时间不足一年半,这对于完成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课题来说相对较少[7]。
临床诊断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口腔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快,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实践学科,对临床医生操作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口腔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多以科学基础研究为主,临床实践操作为辅。因此,相较于口腔专业型研究生,口腔科学型研究生在临床经验及临床诊断思维上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2016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启动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在此次评估中,评估指标体系围绕学科梯队、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学科方向)四个方面的学科建设内容对参评学校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评价。我校“口腔医学”从学科整体水平上看,在39个参评单位中名位C档,名次位于第22位。通过对比研究《学科分析报告》,总结本学科的不足主要在于“在校生质量”指标较弱,低于学科总体水平。“在校生质量”包括“学位论文质量”“优秀在校生”和“授予学位数”三个部分。对比研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口腔医学学科位于前列的几所高校其科学型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及中国医科大学等为例,统计分析其从2012-2015年公示的专业性和科学型研究生招生数据发现,科学型研究生的招生几乎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及以上,甚至有的院校在2012-2015年期间只有科学型研究生的招生。排名位于前列的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其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有明确的培养方案总则,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课程安排。而我校科学型研究生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时间内仅毕业5名,而专业型研究生毕业人数为97。因此,科学型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和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评估的结果。
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缺乏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创新性国家的建设。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8]。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于满足社会对医学科研人才的需求,提高公共卫生防护水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7]。因此,我校作为“双一流”高校,应该主动承担起人才升级和创新升级的双重使命。目前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加大口腔医学科学型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鼓励优秀的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或与口腔医学有学科相关性的其他专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报考口腔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如基础医学、材料学等专业。这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更有利于学科交叉从而推进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例如,学校在开展医学研究生政策讲座时,从医生的长期成长出发,深入分析医学科学型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职业规划。对科学型研究生的培训,是在获得系统的研究培训和科研思维后,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虽然时间相比较专业型硕士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这种培养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9-10]。
医学是一门从临床到科研再回归临床的持续循环的学科,医学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11]。适当增加临床训练,有利于毕业生适应多样化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临床实践经历有利于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12]。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目前通过每周定期举办的湘雅口腔医学讲坛,邀请学术带头人、业界学术专家及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才俊到医院授课,同时让研究生参与医院学术活动的组织,从而开阔科研视野,并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参照美国口腔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我国学科评估中口腔医学学科位于前列的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培养方式的改进:
①开设基础科研实验基础课程,让研究生掌握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技术等基础实验技术的原理及实验操作,培养其严谨的科研思维,为进入实验室后更好地适应科研工作做准备。
②定期进行文献阅读进度汇报,建立组会机制[13],与同课题组同学共同探讨所学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从文献中研究生能够学习到各种疾病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学者的见解,从而扩大研究生的科研理论储备。
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科研进展或者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的情况。培养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并开阔研究生的学术眼界[14]。使研究生能够接触并吸收各种国内外先进的学术观点从而与新的思维和新观念产生火花[7]。
医学生研究生教育位于医学高等教育的顶层,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自2014年后,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出现了专业型硕士和科学型硕士比例失衡的新局面,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其在招生规模与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4]。教育部曾明确指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于各教学阶段”[5]。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既是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内涵,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成果的标尺[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