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军医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4-06-19

崔 静,胡致远,王 珂,陈逸波

(海军军医大学:1.护理系;2.基础医学院,上海 200433)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9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5万人,增长比例为11%。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军事留学生培养任务也逐渐得到发展,这对军队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留学生培养任务是加强军事国际交流的有效方法之一[1]。留学生具有多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在异国不但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面对因沟通困难、文化差异等产生的各种不适。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决定了留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在以往研究中,对军队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对某军医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某军医大学在读留学生156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前取得某军队医学院校留学生所在的留学生管理部门同意和配合,选择留学生集会的时间点统一发放问卷。向留学生说明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取得其同意后开始发放问卷,排除不同意参加调查者。统一问卷指导语,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填写。调查对象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若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当场回收的,由研究者日后回收。研究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为91.03%。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该调查表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留学生的性别、年龄、国籍、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来华时间、汉语学习经历、学习专业、经费来源、交友情况等信息。

1.2.2 社会文化适应量表(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Scale,SCAS)

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由Ward和Kennedy于1999年编制[2],共29个条目,对跨文化适应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及适应困难程度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生活环境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认知价值适应共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1~5, 1代表没有困难,5代表极其困难)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表明适应难度越大。在国内外的跨文化研究中,该量表因信效度较高而被广泛使用,诸多研究显示该量表与各分量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在0.75~0.91之间[2-4]。

1.2.3 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量表(Acculturative Stress Sca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IS)

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量表由Daya Singh Sandhu于1994年编制[5],共有36个条目,为评估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较为标准的工具。量表包括感知歧视、思乡念家、感知怨恨、担惊受怕、文化冲击、自责内疚以及其他压力共7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0~4, 0代表极其不同意,4极其同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表明感受的压力越大。文化适应压力量表在国际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使用广泛,中文版量表的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28,5个因子的α系数在0.765~0.867之间[5-6]。

本研究中涉及的调查表均采用中英两种版本,以方便留学生作答。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软件,经第二人核对后使用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一般资料、社会文化适应和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现状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组之间连续性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留学生一般资料

参与调查的留学生来自老挝、越南、柬埔寨、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塞拉利昂、尼泊尔、赞比亚等35个国家,其中老挝28人(占19.7%),柬埔寨11人(占7.7%),吉尔吉斯斯坦10人(占7.0%)。男性89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25.87±6.90)岁,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表1 留学生一般资料情况(n=142)

2.2 军队院校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

军队院校医学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总分为(2.13±0.68)分,其中人际交往适应维度得分最高,为(2.29±0.78)分,其次为认知价值适应,得分为(1.99±0.70)分,生活环境适应得分最低,为(1.95±0.64)分(表2)。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总得分为(1.44±0.65)分,其中思念家乡得分最高,为(2.00±0.84)分,其次为感知歧视,为(1.48±0.76)分,得分最低的维度为自责内疚,为(1.21±0.88)分(表3)。

表2 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情况

表3 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情况

2.3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作为因变量,量化后的一般资料情况、跨文化适应压力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变量入选标准为α=0.10,变量剔除标准为α=0.15,一般资料自变量赋值见表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被筛选引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3个:婚姻状况、汉语学习、感知歧视。R=0.537,F=3.169,P<0.001,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一般资料各自变量及赋值

表5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军医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

3.1.1 社会文化适应现状

跨文化适应是个体在经历环境文化变化时(即跨越不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隐含信念和基本假设的现象和过程),所做的个体心理及行为的调适,使其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等方面减少冲突及压力,在心理上增加舒适感及自在感,并能够做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7],其可分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方面[8]。本研究结果显示:军医大学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文化适应状况较好,这与何培仪等研究结果一致[9]。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均来自军队,对集体生活适应性较强,且部分留学生有出国或在国内不同地点工作生活经历。而我国在为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和照顾他们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做得较为完善,有助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而留学生适应困难最大的方面是人际交往适应(2.29±0.78)。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国外学者Furham[10]的研究指出留学生与当地学生交往的能力和意愿是影响适应的其中一个关键,国内研究[11]也显示人际交往在适应异国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华的人际交往情况会直接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不管是结交不同国籍的朋友或是留学所在国的朋友,彼此之间的交流都有助于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而多数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国或邻国的留学生朋友接触较多,交际圈单一。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倾向于首选本国同胞[12]。文化的差异使得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往过程中很难找到共同话题,交流多停留在问候、闲聊等方面,难以建立深厚友谊。此外,中国人倾向于含蓄的表达方式,这也影响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有效沟通交流[9]。而留学生在面对中国社会文化时,如果社会文化的表相符合其价值取向,留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融入,其社会文化适应较好[12-13]。本研究中留学生的认知价值适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文化的适应。中国的政治制度、家庭观念、宗教信仰等与留学生的价值观难免存在分歧,提示留学生培养单位在教学和管理中需重视留学生的认知价值适应问题。

3.1.2 文化适应压力现状

文化适应压力量表结果显示,军医大学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整体程度较好。文化适应压力得分最高的维度是思乡之情,其次是感知歧视。作为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他们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来到一个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较为陌生的国度学习生活,会产生不适应感和孤独感,而对家乡的思念会成为留学生文化适应的主要压力。此外,留学生在感知歧视这一方面适应压力也较大。感知歧视维度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当人们不理解我的文化价值观时,我会感觉受到伤害”,说明来华留学生感受到的歧视在价值观差异上表现得最为显著。本次研究中的留学生来源国别较多,地域差异明显,且大部分留学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使得来华留学生容易因为强烈的文化差异而产生孤独感,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大了跨文化适应的难度。此外,留学生在“我在社交场合受到不同的对待”条目得分较高,这可能与部分人群对留学生母国形成的刻板印象有关[14]。由于对这些国家了解较少,加上军医大学留学生来源国家多数经济不发达,导致人们对这些国家形成刻板印象,在与留学生相处时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甚至刻意躲避[14]。

3.2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发现,感知歧视、汉语学习、婚姻状况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歧视感会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产生阻碍[15]。由于存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的差异,留学生的语言、肤色、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均与中国人存在不同,部分中国人的文化包容理解能力有限,歧视这一问题不可避免。这种歧视和偏见会给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其跨文化交际行为[16]。院校和留学生培养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升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各国留学生得到平等对待,重视其心理健康问题[14]。对于来华留学生,也应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接纳中国文化,采取“整合式”的跨文化适应策略面对在华留学生活,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

未婚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难度较高。这与关子辰等研究相反[16],可能是由于已婚留学生与伴侣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解决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此外,已婚留学生的阅历相对丰富、更加成熟,具有承担一定家庭责任和压力的能力,在跨文化适应中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已婚或恋爱状态中的留学生比单身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婚姻状况可能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重要的保护和调节因素[17]。

语言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可以帮助留学生认识并接受新文化,进而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本研究中经过汉语培训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难度较未经过培训的留学生低,即汉语水平较高者适应情况好。对于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将会贯穿其在华生活和学习的始终。首先,语言问题会直接影响留学生的在华生活,购物、问路、就医等最基本的生活行为都离不开语言交流[16]。其次,语言问题会影响留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来华的医学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其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第三,语言问题会造成留学生人际交往的单一,留学生更愿意与本国朋友用母语交流,很少使用汉语与中国老师、同学交流,这会更大程度地阻碍留学生个人汉语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来自35个不同国家,语言背景复杂,可能会造成汉语和留学生使用的语言之间理解难度增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其跨文化适应。由此可以看出,加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应用能力在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至关重要。留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汉语教学氛围,与中国师生多交流互动,在日常生活中应敢于开口,锻炼汉语使用能力,为适应在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军医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留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跨文化适应难度最大,而在思念家乡方面感受到的文化适应压力最大。婚姻状况、汉语学习情况以及感知歧视是影响军医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对跨文化适应有预测作用。对于军队院校管理者来说,跨文化适应是一种双向适应的过程[18],这不仅要求留学生个体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提升意志品质,也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逐渐优化留学生跨文化干预策略,采取高效的措施促进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减轻跨文化压力,提高军队院校医学留学生的在华体验以及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