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面质量管理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4-06-19

段新菊,孙 侃,许西琳

(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8)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整体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一门学科,因而教学内容丰富,临床实践性强,这些内科学教学的特点,突出了教学过程的难以操控性。目前,作者所在医院每位医生都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在面对弹性较大的教学任务时,必然会冲淡医生(教师)的教学意识,忽视教学质量,出现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事教学工作的现象。

作者针对该院内科学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围绕全面质量管理的以顾客为中心、过程管理这两个要素,分析总结这两个要素的操作策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1 以顾客为中心的操作策略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出发点和关键。一切为了顾客,为了一切顾客,为了顾客的一切(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学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1]。以顾客为中心的操作理念就是把学生看成顾客,把学生满意看成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和提供教学服务。

1.1 以学生为内科学教学最重要的顾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内科学教学最重要的顾客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主体回归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但是一直以来却没有做到。教师和管理者是教学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和管理者给予的,而没有制度保证和约束机制。顾客概念和方法,转换了评判教学的主体,教学好坏、质量高低由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说了算,从机制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拥有了主体的权力[2]。

在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内科学教学的出发点。首先,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重视教师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重视学生如企业重视顾客一样。新生入校第一学期上4学时内科学概论,授课教师主要讲解内科学和医学、临床医学的关系,医学模式及其变化,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的方法,以及如何当好内科医师等,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内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学习内科学。其次,内科学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播与掌握,而且关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者及团队在五年制内科学教学中,实行“早期接触病人,床边教学”,即将正在学习内科学的学生合理分配到各专科病房内,每2周轮换一个病区,利用休息时间和晚上跟随带教教师查房、问病史、检查体征、看病历,学习病例讨论。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学管理者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作为“顾客”角色的医学生真正的需求,让自己的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充分利用学院教育平台,进行专业思想、人生规划等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 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学生参与内科学教师评教

内科学拥有自己的教师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了请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和学生网上测评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师评价体系的主体,学生评教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

首先,充分利用石河子大学教务处教学交流平台,学生直接参与内科学网上评教。其次,内科学建立专门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小组,收集整理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资料,负责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反馈给内科学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把学生反馈信息以及网上评教指标、评教结果及时、完整、全面地提供给授课教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教学状况、水平以及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对教学的需要和要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此外,教研室加强对学生评教的管理,要求学习内科学的每个学生都应进行网上评教。同时,加强对学生评教理论的培训工作,让学生理解评教的根本目的,使学生知道教学质量提高的受益者是学生本人,应认真对待评教活动,珍惜权利,客观评价[3]。

2 过程管理的操作策略

过程管理是指对于形成教学质量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主要是“PDCA循环”过程,对于内科学教学管理的基本程序是:P计划(Plan),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检查备课质量;D执行(Do),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C检查(Check),认真收集学院专家督导检查资料、学生评教资料,进行分析;A处理(Act),将教学执行情况和教学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找到问题的关键,改进计划,准备进入下一轮的循环过程[4]。因此,采用PDCA循环内科学教学全过程管理操作策略包括以下操作方法。

2.1 做好教学安排,控制备课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预先控制,目的是保证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达到规定的要求[1]。全体教师要以教学活动为中心,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对内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增减、调整,根据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医疗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调整内科学各系统的具体讲解内容和授课学时,强调重视教学内容“三基”知识的讲授,要求增加对内科学新进展、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和介绍。其次,设计教研活动类型,提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依照“以学生为主”的原则,科学、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最后,严格把好备课、教案和试讲“三关”。对备课作了规范要求,必须做到“五备”,即备选用教材、备授课内容(讲稿)、备教案、备教学进程计划、备教学对象。严格执行试讲制度,要求凡是新任课教师,都必须在教研室安排试讲,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各专科主任和教学秘书实行三级检查,试讲不过关一律不准上讲台。专门建立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课前检查修改教案制度,规范教案评比奖励制度。教研室要求教师在熟悉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参照备课规范来认真写好教案、讲稿、教学进程计划,准备好课后习题及答案。一份规范的教案应包括授课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对策、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思考题及阅读材料等。

2.2 控制课堂和实践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不但在形式上看教师的教案规范程度,教学多媒体是否新颖,更重要的是要考察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新颖,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启发作用。教研室定期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课堂指导,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真正在内涵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临床综合病例课堂分析将各系统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同时加强启发讨论,增加课后辅导答疑,使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均得到提高。课程组建立严格听课制度,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旁听老教授讲课,而且为了学习各科临床知识吸取教学经验,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要听两轮的内科学理论大课后才能上理论课;此外还要求授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课间见习带教质量的控制:强调早期接触临床,鼓励学生利用内科学课间参加见习、寒暑假假期参加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见习,以集中时间见习为主,每一章节教学内容结束后,根据课表安排组织学生到临床科室见习相应的病例,巩固理论知识。但是单纯利用上课时间进行见习很难满足教学需求,需通过课外时间见习才能得以补充。所以要求内科教研室下属的各科室,发现特殊病例时及时通知授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见习,确保学生尽可能全面接触、掌握各种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内科学临床见习分为3部分:先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与见习相关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然后组织学生对病人进行问诊和查体,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病人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毕业实习带教质量的控制:将参与式教学引入临床实习,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习前的综合教育,制定内科学实习考核方案和相应的量化指标,将考核成绩记录学生成绩档案。内科学临床实习考核内容包括:①内科学临床实习每3周,考核每位实习医师问诊、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常用处方书写的能力;②内科学临床实习第20周,进行一次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察学生独立诊治新病人的能力;③内科学临床实习结束时,除考试(笔试)医学理论知识外,每位学生要通过“内科学多站考试”,即病史采集、病历分析、体格检查及常用临床技能操作3个考站,以考察学生临床医学“三基”知识。

2.3 利用教学反馈信息,实现持续改进

教学反馈信息是指导与控制教学的重要依据[5]。内科学教学反馈的形式及获取的途径有五个方面:一方面定期开展对理论授课教师和见习带教教师的调查访谈,得到来自一线教师对内科学教学的看法和对现今学生特点的一些分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小组收集的信息和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第三是从常规渠道中(包括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这些信息更有集中性和代表性;第四是学校教学督导组跟班听课的意见和学院组织专家的评教评学以及从教研室的教学日志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第五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评价毕业生所学的内科学知识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情况。

通过以上途径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是内科学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源泉,也是教学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为此对各种反馈信息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利用。首先是内科学教学管理人员及时确切了解反馈信息,处理相关数据,分析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状况,为各级领导决策以及教师评优提供依据;第二是教学管理人员把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兴趣进行下一轮的评教;第三是教师通过教学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活动的成绩与缺陷,找到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进度,尤其在“备教材、备学生”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学过程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第四,指导学生听取任课教师和相关专家反馈给他们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第五,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通过教学反馈信息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内科学教学工作现状,解决教学安排、协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方案在下一轮教学中实行,以检验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操作策略不断改进,最终使学生、员工和学校持续发展。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 鹏,张作岭.“顾客”及其需求: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J].成人教育,2009(8):29-30.

[3]肖 菲.论如何发挥“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232-233.

[4]时庆洁,马 娜.剑桥大学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及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26-29.

[5]朱玉萍,姜惠玲.关于用教学反馈信息控制教学过程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02,16(4):44-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