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鼻内镜下治疗鼻咽部毛细血管瘤1例

时间:2024-06-19

丁建军

患者女性,66岁。因左鼻塞、鼻出血及嗅觉减退3个月,拟左鼻咽部新生物、左鼻窦炎于2009年2月5日收入院。体格检查:左鼻腔可见淡红色新生物,触之易出血。活组织检查:左鼻咽部血管瘤。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左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左上颌窦、筛窦炎性反应(见附3页图①)。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控制性降压。以1‰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双侧鼻腔黏膜,见双鼻腔黏膜充血,左鼻咽部有淡红色新生物,边界不清,大小2 cm×3 cm×2 cm。在鼻内镜下,用带电凝吸引器(功率25 W)沿肿块边缘边分离边吸引,直至蒂部;然后用息肉钳取出新生物。该新生物形状不规则,无包膜(见附3页图②)。沿左中鼻道开放左上颌窦、筛窦,吸出窦内脓液。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予抗生素、激素及止血等治疗。术后第2天抽除凡士林纱条,并及时换药。病理报告示鼻咽部毛细血管瘤(见附3页图③)。术后1个月内,鼻内镜下冲洗鼻腔,1次/周,直至局部上皮化。术后12个月复查,术腔上皮化良好,未见鼻腔粘连,未见复发。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无鼻出血,嗅觉正常。

讨论鼻及鼻窦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好发于鼻中隔,目前罕见发生于鼻咽部的报道。鼻咽部血管瘤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出血,出血侧鼻腔进行性鼻塞;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术前如考虑血管瘤,活组织检查应在具有内镜明视止血和急诊手术条件下慎重进行。

术前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大小、侵及范围及周围骨质破坏情况,通过使用血管增强剂初步判断肿瘤性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指导选择性动脉栓塞,是减少术中出血,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1]。本病例血管瘤局限于左鼻腔及鼻咽部,未侵犯周围骨质及鼻窦,故未行术前栓塞;术中出血不多,也未予输血;用带电凝吸引器,在烧灼止血的同时吸走血和烟,保证术野清晰,且使用安全;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毛细血管瘤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

[1]李源,周兵.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9-4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