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工会“娘家人”标准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4-06-19

郭孝实

( 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北京 100048 )

一、前言

***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会干部要努力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2013年4月28日,***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同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同新产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努力走在时代前列、走在职工群众前列,在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在企业生产一线、在职工群众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2018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同新产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再次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完善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机制,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坚决防止‘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总书记提出的“娘家人”,是指职工加入工会组织以后与工会干部交流沟通过程中感受到的工会干部的特殊身份、与职工的特殊关系,也是工会干部肩负的特殊使命。

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工会工作者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例如,对如何当好职工“娘家人”的思考[1]。有研究认为,在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当好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就要坚持做到必须尊重职工群众、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必须深入职工群众、必须服务职工群众、必须用情用心做事,并在提升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2]38-40。工会干部要当好职工的“娘家人”,核心就是要坚持在思想上尊重职工[2]38。

学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张小宏从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会视角对当好“娘家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认为,工会工作者是劳动者的“娘家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关心爱护和帮助广大职工群众是工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3]。工会除了代表和帮助职工按照法律的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之外,加强在劳动法律方面的监督工作,也是工会在法律的框架下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

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张茂华从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将其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理性自觉;必须解决好动力源泉问题,坚持在创新发展中推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解决好能力水平问题,全面提高工会干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本领;必须解决好作风形象问题,切实成为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5]。

“娘家人”是对一名工会干部的最低要求,也是职工对工会干部的最高认可[2]40。当前,我国工会工作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决定了要不断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走上新台阶,确保工会始终是工人群众值得信赖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始终是工人群众值得依靠的“娘家人”,就绝不能仅满足于认识经验、总结经验,更应结合实践不断发展经验、创新经验[6]。

为此,本研究就“娘家人”的内涵、特征、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以及具体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二、“娘家人”的概述

工会干部这个“娘家人”与传统意义的“娘家人”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娘家人”是指女性结婚成家后原来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近亲属。女性在结婚成家前就和父母兄弟姐妹长期生活在一起,存在着天生的血缘亲情关系,这些亲人大都是与生俱来的,属于“出生娘家人”或“原生娘家人”。而职工在参加工作之前与工会组织一般没有交集,只有职工加入工会组织以后,工会干部才具备成为职工“娘家人”的条件,可以称之为“身份娘家人”或“组织娘家人”。

“原生娘家人”和“组织娘家人”在服务力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位女性成家后,背后可能有一帮“娘家人”,是多个“娘家人”为一个人撑腰。而“组织娘家人”毕竟人数有限,可能是几个“娘家人”要服务一大批职工。“原生娘家人”与“组织娘家人”的服务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原生娘家人”只能靠亲情,靠民间的个人行为替亲人说话办事,而“组织娘家人”的行为属于组织行为,采取的是组织手段,实施的是组织措施,背后依靠的是整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力量。“原生娘家人” 与“组织娘家人”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原生娘家人”出面解决的是亲人与婆家的家庭关系问题,而“组织娘家人”要处理的更多是职场上的劳动关系问题。

三、“娘家人”的特征

***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工会干部 要成为职工最信赖的“娘家人”,是因为“娘家人”身份特殊,与职工关系特殊,作用特殊。要当好“娘家人”,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娘家人”,还要知道“娘家人”应具备哪些特征。

(一)职工最熟悉的人

熟悉是成为“娘家人”最基本的前提。熟悉是指彼此清楚地知道并了解,认识不等于熟悉。熟悉是互相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彼此全面地了解才能称得上熟悉。职工要熟悉工会干部,工会干部也要熟悉每位职工。工会干部要主动走近基层,走近职工,把职工当亲人、当朋友。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职工队伍现状,清楚了解每位职工的思想状况、职场目标、生活情况、困难原因等;另一方面,应广泛宣传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地位和作用,继而使工会干部与职工成为最熟悉的人。

(二)职工最亲近的人

亲近是指关系密切,既要离得近,还得有来往,有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工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亲职工、爱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工会干部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要随时联系得上,随时说得上话,没有距离感。在情感上融入职工、在工作中贴近职工,让职工感到亲切。

(三)职工最贴心的人

贴心人是指真心相交的知己。工会干部对广大职工要做到贴心,关键是要使服务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娘家人”的主动性表现在:主动联系职工、主动关心职工、主动服务职工,办法想到前面、服务做到前面,不让职工等、无须职工要,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工会,哪里就有工会的服务”。针对性是要知道职工最关心什么,最在乎什么,最需要什么,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懂职工之所需,解决不同职工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最关心、最迫切、最具体的问题,把关怀和服务做到点上,做到职工心坎上。实效性是指“娘家人”对职工的关心和服务要及时到位并取得实际效果。对职工的培训、权益维护和服务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职工对“娘家人”的所作所为是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

(四)职工最信任的人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是“娘家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职工对“娘家人”的赤诚托付。信任的前提是不欺骗、没有恶意、言而有信。面对职工千差万别的需求,“娘家人”不仅要在思想上让职工信赖,也要在能力上、行动上让职工信赖。工会干部要想得到职工的完全信赖,就必须在职工面前树立起无私心、有能力、能办事、能成事的良好形象。职工有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能想到工会干部这个“娘家人”,只要找了“娘家人”就能得到最及时、最有效,而且是毫无保留的帮助。

(五)职工思想的引路人

工会干部不仅是职工的组织者和权益维护者,同时也是职工的教育者和思想引领者。工会干部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要鼓励和帮助职工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崇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让职工拥有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弘扬社会正能量。

(六)立场鲜明的人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既是党的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工会干部既是党的干部,同时又是职工的“娘家人”。工会干部首先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自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同时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工会干部要坚定站在职工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为职工着想、为职工说话、代表职工发声,坚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权益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不能躲在后面犹抱琵琶半遮面。

(七)公正无私的人

“娘家人”首先是无私的人,同时又是办事公正的人。即便是在维护职工权益的时候,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当职工与“婆家人”(就业单位)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娘家人”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明辨是非。无论是谁,一切维权和服务都必须在法制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进行。说话办事只有出于公心,才能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娘家人”办事不能只考虑职工单方面的诉求,还要兼顾“婆家”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对极少数职工的不良行为、不合理诉求也要及时指出来并加以纠正。

(八)敢于担当的人

“娘家人”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一种担当。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不能好事冲在前面,难事躲在后面。“娘家人”的担当具体体现在:关乎职工的事情,要做第一知情人、第一出现者、第一表态人、第一行动人。既要有声援,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既要有精神的鼓励,还要有实际的帮助。要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帮助职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担当和温暖。

四、“娘家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意识不强

一些工会干部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认知还存在偏差:只是把自己当成领导干部,只有管理意识,没有服务意识;既没有把自己当成广大职工的“娘家人”,更不知道怎么当好“娘家人”;缺乏作为“娘家人”的使命感,很难做到心里装着职工,时刻惦记着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做不到像“娘家人”那样互相走动、经常互动、平等交往,不愿意、也不会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更有甚者,把工会工作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业,存在“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怠政态度,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二)职责不明确

工会是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服务职工、引导职工的群众组织。少数工会干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应该为职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为职工解决问题;对哪些事情应该做,应当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凭觉悟、凭经验、凭爱好随意而为。正是由于职责不明确、不具体,致使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三)普惠性不充分

普惠应同时具备两层含义:一是工会服务应当涵盖每一位职工,做到对象全覆盖;二是每个职工的合理需求都应当得到满足,做到服务全方位。目前,工会工作更多的是关注了职工的“两头”:一是优秀的员工,比如各级劳模、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群体;二是特别困难的职工。对其他普通职工的关注和关爱明显不足。对加入工会组织的职工能提供一定的服务,对暂时还未加入工会组织的职工缺乏服务的手段和措施。

(四)作风有待转变

当前,一些工会干部还存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不够广泛,了解职工不够深入的现象。有些工会干部不愿意主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不了解职工内心的呼声,不了解职工的真实需求;给予职工的关爱和服务不是职工最迫切的需求,而是工会干部凭感觉想当然认为的职工需要,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明显。还有的工会干部只会讲大道理,喊口号,工作推动靠开会、靠文件,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倾向。

(五)身份认同度不高

由于部分职工加入工会组织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一些职工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加入了工会,更谈不上把工会干部当成“娘家人”。加上很多基层工会干部是兼职的,本身就拿着“婆婆”的薪资,端着“婆婆”的饭碗,很难简单地仅凭工会干部的身份,就能让职工把他当成自己的“娘家人”。而且兼职工会干部有自己本职的生产和管理等工作任务,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会工作上,职工很多时候只能在会议上、在文件中、在活动时才能见到工会干部,职工很难一厢情愿地把工会干部当成信赖的“娘家人”。正是由于工会干部与职工见面少、交流少,不知道自己的“娘家人”是谁、“娘家人”都有谁的现象在少部分基层单位依然存在。

(六)工作认可度不高

基层工会组织还存在着上级部署什么才干什么的思维模式,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更谈不上创新性。工会工作还存在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服务意识不高、维权能力弱、保障水平不够等情况,职工的很多个性化需求还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工会干部作为职工“娘家人”的表现在职工心目中的认可度不高。

(七)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工会组织建设得好坏,工会干部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效果如何,职工最有发言权。工会干部只有通过服务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认可。目前,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工作任务都由上级部署,干得好与不好由上级机关来考核评判。评判的机制还停留在机关化和行政化的模式上,对“娘家人”的科学评价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八)素质有待持续提升

“娘家人”要想得到职工的信赖,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面对矛盾的复杂化和职工需求的多样化,工会干部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能力不足、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对新问题研究不深入、不系统,对新矛盾缺乏新判断、新方法,对新需求缺乏新手段、新资源,能力和素质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无法满足职工的新需求。工会干部离真正成为职工的诉求代言人、权益维护人、困难帮助人、矛盾化解人还有很大的差距,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娘家人”标准化建设的路径

“娘家人”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职工群众心坎上的重要桥梁。为了把***总书记对工会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不使“争当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只停留在口头上,开展“娘家人”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增强“娘家人”主体意识

工会干部在工会组织体系内是工会工作者,而在面对职工时,要重点亮出“娘家人”的身份,强化“娘家人”主体意识,避免与职工之间产生身份的疏远和隔阂。要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从职工的需求出发,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与职工平等交往、平等相处。要坚守服务的宗旨,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职工的认同和信赖。广大工会干部只有自身强化“娘家人”的主体意识,才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职工眼中态度可亲、人格可敬、言谈可信、办事可靠的“娘家人”。工会干部要主动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主动帮助广大职工排忧解难,真正像“娘家人”那样把职工的事装在心里,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工会组织要经常性地开展“最美娘家人”评选活动,把争当“最美娘家人”作为工会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提高“娘家人”身份认同度

工会干部只是把自己当成职工的“娘家人”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让职工认可工会干部就是自己的“娘家人”。首先要让职工知道“娘家人”是谁,“娘家人”都有谁。职工加入工会要严格履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由职工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工会会员登记表》,让职工从加入工会的第一时间就知道自己是有组织依靠的人。可以通过举办工会主席与新会员见面会、座谈会等形式,让职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有“娘家”的人,“娘家人”都是谁。在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工会进万家”等调研、慰问、走访活动时要主动亮出“娘家人”身份,一方面可以强化工会干部的“娘家人”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对“娘家人”的认知度。要通过“娘家人”就在身边,与“娘家人”面对面,“娘家人”送温暖、送培训、送文化、送健康等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工会各项工作留下“娘家人”的痕迹,打上“娘家人”的烙印。要让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有了“娘家人”就有了依 靠,就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依靠“娘家人”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继而让职工有事第一时间就想到“娘家人”,而且找到“娘家人”就管用。

(三)明确“娘家人”具体职责

明确“娘家人”的职责,让职工知道“娘家人”能干什么。《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都明确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职工的权益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比如就业权、获得劳动报酬权、继续教育权、民主管理权、劳动安全保护权等都是非常具体的权益。职工的需求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的职工和不同的需求,要有不同的服务措施。工会干部作为“娘家人”在维护职工权益和服务职工方面应该做哪些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要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

(四)提升“娘家人”综合素质

当好“娘家人”不仅要有态度,更要有能力和素质。提高综合素质是工会干部的终身命题和任务,要着力解决“娘家人”能力不足的问题。“娘家人”不是万能的,但必须具有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和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职工面临的问题千变万化,工会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服务职工的本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职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会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娘家人”,必须掌握和熟练运 用网络技术,用好网络阵地和网络手段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既当好“线下娘家人”,又当好“线上娘家人”;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以适应广大职工不断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

(五)建立“娘家人”行为规范

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娘家人”不是谁都能当好的,也不是想怎么当就怎么当的。工会干部除了要有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和激情的独特品格外,还要有作为职工“娘家人”的话语体系和行为规范,不能随意而为、随性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会工作上也要讲求专业化、标准化。“娘家人”的行为既要讲原则,还要有标准。比如工会干部需要经过什么样的培训、通过什么样的考核才能上岗,每个工会干部必须直接联系多少职工,职工的哪些情况必须了解掌握,工会经费要有多大比例直接使用在职工身上,什么问题动用什么资源和手段解决以及解决到什么程度,服务职工的项目必须多长时间落实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尽可能地制定出具体的标准,既能让工会干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能让职工愿望可期,既便于执行,也便于监督。

(六)完善“娘家人”评价机制

“娘家人”是否称职,当得好不好,不能由“娘家人”自己说了算,而应该交给职工来评判。可以通过网络测评、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价等手段定期开展“合格娘家人”“最美娘家人”评选活动。让“娘家人”向职工或职工代表述职,陈述自己身为“娘家人”都为职工干了哪些事情。要建立“娘家人”退出机制,对不称职的“娘家人”要重新培训,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应从“娘家人”队伍中退出。要积极探索建立职工自主选择部分“娘家人”的机制,让职工不仅可以自主选择“婆家”,还能自主推选“娘家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