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领导干部要重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时间:2024-06-19

文_任俊华

战略思维是一种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考方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战略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一、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性,增强战略统筹能力

战略思维作为一种全局性思维,其重要价值在于统筹全局、宏观把握事物的全貌,避免割裂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战略思维的全局性特征,增强战略统筹能力。

要有胸怀全局的战略意识。影响统揽全局的因素很多,战略意识是首要因素。人的思想意识通过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具体行动。意识聚焦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要聚焦于全局问题,而不是一个一个的局部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统筹全局是高层领导的事情,这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全局与局部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局部问题都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全局问题,所以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什么职位,都要有胸怀全局的思想意识。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全局中去思考,避免僵化地看待问题,将眼光放在影响全局发展的问题上来,始终以全局利益为出发点,做好统筹兼顾。

要有辩证思维的全局观。处理好全局问题,要坚持辩证思维。全局问题是事物整体性的本质问题,相对而言,局部问题看似是事物表面的、多变的、外显的,但透过众多局部问题,才能探究出全局问题的本质。毛泽东指出:“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离开了辩证思维,全局问题将失去本质。要用辩证思维的全局观分析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本质上把握战略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要优先考虑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问题,绝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更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之,要重点注意那些事关全局的局部问题,从系统和全局上寻求治理之道,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

要有登高望远的全局观。登高望远的全局观指的是领导干部能够站在战略制高点上看问题、定战略、谋布局、抓落实的能力。着眼于全局进行统筹,前提是看清全局这个大系统所包含的诸多要素,以及影响系统的外部因素。当前,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要站在全球、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制高点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领导干部凡事应当站高一阶,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封闭走向开放,博采众长,抓机遇促发展;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细节中看全局,从现象中观本质,真正做到重细节、谋大局、抓大事;从一维走向多维,变线性思维为空间思维、单向思维为立体思维,从系统内外看全局的发展,既知系统内重点,又知系统外焦点,胸怀全局兼顾各方面工作。

二、凸显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提高战略预见能力

毛泽东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正确的战略判断依赖于科学的战略预见。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关照好发展的各个阶段,以求全局之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家治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超前预测、超前谋划、超前管理尤为重要。

具备跳出过往经验的思维能力。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历史也一样。历史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陷入经验主义。要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根据实际变化,跳出历史框架,超越过往经验,找寻适合当下发展需要的方法。领导干部要善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一是在自我否定中超越经验主义思维,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掌握战略主动权;二是在解放思想中超越经验主义思维,不囿于历史,不困于经验,跨越过往,探寻新路径;三是在时代变化中超越经验主义思维,真正号准时代脉搏、摸清时代之需、把握时代变化,从而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具备超越已知阶段的思维能力。战略目标是为未来制定的目标,属于一种预期行为。这就决定了战略判断和决策需要跨越已知阶段,着眼于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超越固有思维、阶段思维,用前瞻性眼光预见未来,既着眼于长期目标,又锁定短期目标,使远近期规划交相呼应。领导干部要立足当前阶段,思考未来发展问题。一是要有发展式思维,掌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预判事物发展方向,为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有突破式思维,透过历史看现在,站在未来视角思考现在;三是要有系统思维,将过去、现在、未来放在同一维度来思考,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三、瞄准战略思维的方向性,彰显战略研判能力

战略方向正确与否关系全局发展的命脉。方向对,事半功倍;方向错误,满盘皆输。领导干部要瞄准全局发展的方向性,增强对战略方向的研判和把握能力。

从政治方向上进行思考研判。政治方向的错误将导致不可逆转的战略性错误。因此,对战略问题的思考研判,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到,凡事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抓落实,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从自身的政治角色出发进行考量,把组织要求作为行事准则,不得滥用职权,确保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从政治高度审视和谋划战略问题,时刻与国家的总体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从形势发展上进行思考研判。战略思维作为一种动态思维,是以形势的发展变化为轴线的,必须把关注形势、了解形势作为战略研判的基点。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领导干部要审时度势,及时根据局势的变化走向进行思考研判,科学作出决策,打开工作新局面,而不是被动地忙于事务性工作;要养成关注形势、研究形势的习惯,秉持动态思维看问题,能够通过大量普遍的东西预见事物的走向,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未雨绸缪;要坚持从全球化大势出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才能在行进中始终有明确的方向感。

从目标导向上进行思考研判。搞清楚“朝哪个方向走”“达到什么目标”,既是战略研判的重点,又是制定战略规划的起点。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决策者必须对目标的合理性有清晰的判断和把握,始终坚持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实际性三个原则。合目的性要求决策者审时度势,从能力和时间上准确把握,制定合理的目标。合规律性要求制定战略目标一定要符合所处领域的客观规律,如果违反了规律,一定会失败。合实际性要求用科学的方法作为判断依据,权衡目标、手段、环境、能力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判主客观实际情况,在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

四、把握战略思维的动态性,提升战略驾驭能力

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制定不会随意更改。但战略思维具有更强的动态性,领导干部要根据事物发展变化,及时作出反应、灵活调整。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战略对象、手段、环境都处于变化之中,基于前期已知信息作出的战略部署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战略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战略是基于当前局势和特点,对未来作出的战略预见、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局势的变化,战略发展是必然的,原来确定的东西可能会变为不确定。而未来又是不断变化的,实践活动中势必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动态思维思考当前和未来所处的局势和环境,及时调整策略和布局。

坚持动态性思维谋划。战略思维不是单向的、静止的,而是立体的、动态的。全局绝不是孤立的全局,而是与各个局部相互联动的全局。局部之间串联起来构成了全局这个大系统。系统内外部之间处于不断的交换过程,变化不可阻挡,但战略思维要应势而动。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用动态性思维,应对变化的内外部局势,否则会陷入僵化主义;要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牢牢把握战略目标这个全局性的长远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有思想准备,一旦出现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新策略。

在动态中把握战略主动权。当前战略环境复杂化程度日益加深,战略系统构成要素越来越多,系统内部互动性越来越强,系统与外部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领导干部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优化策略。其次要进行属地化战略执行,局部属于全局的一部分,亦是系统的一个要素,大方向要与系统总体战略保持一致,局部落实更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再次要想得深、谋得准,提升识变能力。系统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走一步看三步”,应对局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到深谋远虑、因势而谋、抢占先机,这样才能把握战略主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