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文_吴志成
国家身份是国家基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际影响状况而对本国国家特性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认知,也是在与其他国家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体间认同。国家身份的选择与定位对于一国国家利益界定、外交政策制定、对外关系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面和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的相对衰落,关于中国是否仍为发展中国家身份的争议不时泛起,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客观认知。因此,科学把握发展中国家的内涵要义,阐明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立场原则,揭示西方以歪曲中国国家身份打压和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较早出现于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以经济发展为议题的重大会议,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作为整体发声并参与国际经济措施的制定。此后,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贫穷国家、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等概念而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但是,联合国贸发会议并未对发展中国家概念进行清晰具体的界定,关贸总协定也只是笼统地将发展中国家定义为低生活标准及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国家。目前,即使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代表性国际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定标准也不相同,有些甚至没有明确标准。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划定主要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为标准,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NP低于1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员。世界银行主要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将世界主要经济体分为高收入经济体、中等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能够享受发展中国家的“软贷款”,高收入国家则属于工业化国家或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量化指标较为复杂,主要依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货物及服务出口总额和人口等指标进行综合判定。联合国统计局为统计用途制订的标准国家和地区代码中,把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发达地区包含北美、大洋洲、欧洲的大多数国家,苏联、东欧国家都被包含在内,亚洲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共包含66个国家;而发展中地区则包含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既包含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低收入国家,也包含韩国、新加坡等东亚高收入国家,还包含中东石油输出国家,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也被包含进来。联合国统计局强调这一分类是为了统计工作方便,而不是对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的判断,发达和发展中的界限比较模糊。
由于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演进的概念,随着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变化,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分布不断变化,国际社会对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对于发展程度的评估和衡量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系统化和指标化取向。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也绝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乃至发展水平指标的机械量化和评判。因此,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政策界,亦或社会舆论界,目前都未形成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概念的统一的共识性界定。梳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表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贫富状况,通常将世界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类。发达国家主要从社会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技术水平、社会福利程度等方面衡量,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学技术较为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发达、人均收入和公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则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主要是指政治上已获得独立、国家经济发展整体起步较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较低、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或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正处于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科学把握发展中国家的内涵,还有必要厘清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关联的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第三世界等重要概念。全球南方作为当今国际舞台一支新兴力量,目前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或政治集团,也没有明确固定的制度构架和成员构成,而是一个集合地理空间、地缘政治、历史条件和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概念,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也是一个包含不同价值观念、制度体制、文化传统、发展水平以及利益诉求的开放包容的国家群体。新兴市场国家概念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增长较为迅速、市场规模与潜力较大、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较强、国际影响力较大的主要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及发达国家,但是明显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特征,而且一般都是所在地区的大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份额较大、在国际政治中拥有较大发言权,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金砖国家(BRICS)则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5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并随着金砖扩容已经成为11个国家。金砖扩容是全球南方崛起的重要里程碑,也开启了发展中国家更广泛的对话与合作。
第三世界也是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的。毛泽东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的划分以国家军事经济实力以及称霸和反霸斗争为标准,突破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的冷战思维。冷战后期,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特别是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解体,第三世界一词越来越难以完全反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但是,第三世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依然具有特殊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尤其对于那些曾经遭受过帝国列强殖民和掠夺的弱小民族和国家,对于在现实国际政治中还受到强权霸道行径危害的国家,确实富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不过,在当今国际社会,第三世界已经不再具有原初的特殊含义,在一定语境下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不能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也不足以改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根本身份定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无论将来中国怎么发展,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都会坚定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捍卫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事务上的基本立场和原则,也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具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世界银行2022年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3205美元的国家界定为高收入国家,并认为是发达国家;低于该标准的分为中等偏高收入、中等偏低收入和低收入三类,均为发展中国家。依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GNI数据,中国2021年为11890美元,202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均GNI为84804元,即12600美元。以此而论,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排名上看,2022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63位,与世界平均水平12875美元基本相当,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基本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GDP的24%,西方七国集团人均GDP的22%,美国人均GDP的17%。同时,中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仍不高,生产力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还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中国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区域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低收入群体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且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尽管中国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但也有一些人不仅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而且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还有返回绝对贫困状态的风险。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而发达国家超过80%,中国的城市化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比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根据联合国有关分类标准,一个国家能否被确定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取决于人类发展指数(HDI)。HDI是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和GNI指数的几何平均值,满分为1分,0.8分以上属于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HDI报告,中国的HDI在全球的排名为第85位,得分为0.761分,略高于世界平均值(0.732分),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列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高收入成员俱乐部并不包含中国,联合国发达国家列表中同样没有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的“自我认定标准”也允许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此外,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元视角出发,观察分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和广泛的共同利益,过去具有相同的历史遭遇与奋斗历程,当下面临共同的发展难题和目标任务,未来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拥有相近的愿景诉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当之无愧的成员,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休戚与共、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充分的道义基础。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中国“蓝盔”成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关键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国致力于各国共同发展,打造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以自身新发展不断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中国积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维护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国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几乎所有的重要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甚至高于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总和,名副其实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南南合作,主动成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也是二十国集团中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缓债金额最大的成员国。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前10年实现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实现由高速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成就更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也使得我国发展进程大踏步赶上时代。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仍然处于上升向好和繁荣发展时期,与已经进入缓慢发展的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更有活力、前景看好。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些西方国家和政客据此认为中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试图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甚至想给中国强加“发达国家”的帽子。2023年6月8日,继美国众议院发起《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案》之后,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通过了所谓《结束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案》,意欲强行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罔顾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发展状况,蓄意操弄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问题,其真实目的显然不是出于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赏肯定,而是要取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展中国家待遇,迫使中国承担高于自身实际能力的责任与负担,分化和挑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本质上是要将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棋牌,剥夺中国发展应有的合理合法权利,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空间,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近年来,美西方一些国家或政客将发展中国家概念政治化、工具化,别有用心地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以此实现他们的利益和目的。这些国家或者基于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外汇储备居于世界前列和国际影响力上升,试图以新兴大国、经济大国等逐渐取代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或者基于近年来中国高端技术产品竞争力增强,特别是在载人航天、5G等一些尖端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发展,认为中国产品正从价值低端走向高端,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快速增加,成为西方世界的竞争者和挑战者,这也不符合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预期;或者从国际发展援助的关系模式出发,依据中国从国际受援国转变为向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援助国,西方国家纷纷取消对中国的援助项目,认为中国已经结束作为受援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或者基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的新兴大国,从气候变化到金融危机,从捍卫人权到核能开发,从贸易谈判到核不扩散机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和全球性危机的应对都离不开中国,进而给中国贴上超级大国的标签;或者出于打压和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恶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要聚集全政府、全社会之力对华采取一系列打压措施,剥夺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只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环。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再到“中国责任论”“中国发达国家论”,从“看衰”“做空”中国再到“捧杀”“忽悠”中国,美国变换的只是借口和手法,不变的是对中国的持续打压。
其实,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显然不能根据美国的意志和利益来界定,也不能任由某个国家的一纸法案决定,而是取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状况。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将中国列为发达国家,以便让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责任,付出更大代价。他们只看到了中国发展速度快、经济体量大的部分现象,却没有看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异大的自然现实;只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繁华,却没有看到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在结束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鼓噪者看来,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必须将中国剔出发展中国家行列,不能再让中国占上美国和世界的所谓“便宜”。他们无视中国发展对美国物价稳定、居民福利、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也漠视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巨大贡献,急于给中国贴上发达国家标签,暴露出对中国发展的焦虑不安。他们试图通过“捧杀”手段,继续保持对华经济上遏制、政治上打压,在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科技战的同时,实施与中国的精准脱钩断链,破坏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那些否定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注定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总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尊重。虽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极大地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这些成就并不足以改变中国发展所处的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属性,中国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明显距离,中国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还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中国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理性,坚定不移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做共商共建共享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持续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为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