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正视人口负增长阶段的开启

时间:2024-06-19

原 新

人口现象演变为人口问题具有时间滞后性,一旦人口问题形成,也就错过了纠正和治理该问题的最佳时机。时不我待,对人口负增长及其问题的认识和预防,一定要有远见,早做准备

人口是国之根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因素。2022年我国人口开启了负增长新阶段,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人口基础。人口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规律性结果。纵观历史,我国在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行列中起步晚、降得快。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达6以上,快速降到1991年的更替水平2.1,1992年以来一直在更替水平之下波动下行,2020年低至1.3,近两年更低,成为全球最低生育率国家或地区之一。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标志着人口内在增长率由正转负,总人口开始惯性减速增长。持续了31年的低生育率已经使年龄结构所蕴含的正增长惯性势穷力竭,总人口负增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未来,我国低生育率水平还将继续。一方面,生育基数缩减、生育意愿疲软、生育行为低迷、婚育年龄推迟,客观上形成了继续维持低生育率的人口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低生育率的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影响有继续强化的可能,低生育率将长期安守如常。常态化的总人口负增长是大势所趋。

要重视人口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人口负增长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截然不同,要审时度势,正确认识。近期观察,负增长早期阶段的人口变动是温和的,传承人口规模达峰的巨大惯性,人口减少速度缓和。远期观察,低生育率的人口迭代效果显现,人口变动剧烈。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如果我国生育率水平略微回升至1.4—1.5,2050年总人口仍有13.2亿人,2100年降至7.7亿人;如果生育率降至0.9—1.0,2050年总人口为12.2亿人,2100年跌至4.9亿人。显然,超低生育率水平与超长周期汇合,形成“低生育率陷阱”,引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的重大风险,由此造成人口负增长问题“近忧较小,远虑很大”。再往远看,如果超长周期保持低生育率1.3,总人口在2200年将少至1.6亿人,2300年将只剩0.4亿人,结果触目惊心。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低生育率水平,低生育率水平与长周期叠加就是人类的灾难,关涉人口安全和人类安全;千万不能等待,人口现象演变为人口问题具有时间滞后性,一旦人口问题形成,也就错过了纠正和治理的最佳时机。时不我待,对人口负增长及其问题的认识和预防,一定要有远见,早做准备。

聚焦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周期,恰好处在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该阶段有以下四大特征。

第一,数量上,规模巨大是首要特征。2021—2022年总人口14.1~14.2亿人是我国人口峰值。预计,总人口到2035年依然在14亿人左右,2050年还有13亿人。国际比较,我国人口总量始终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虽然印度人口将超过我国,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十亿级的两个人口大国之一。国内看,人口负增长正由点及面不断扩张,2021年,已有13个省份实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16个省份实现常住人口负增长,分别覆盖全国人口的42.2%和46.2%。中国是继日本、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人口负增长的亿万人口大国。

第二,结构上,人口老龄化加速挺进。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交汇,提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形成人口负增长的结构性挑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在2020年2.64亿人和18.7%的基础上翻一番,2054年达到5.2亿人和40%以上,步入超级老龄社会。一是劳动年龄人口缩减,劳动力稀缺性增强,但劳动力资源依然丰盈。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2020年为8.9亿人,2050年为6.5亿人,数量比届时发达国家总量还多,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犹存。二是典型的低龄老龄化特点。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从1.5亿人增至2.1亿人,开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窗口期。三是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增减相悖,从传统“养小”社会转向现代“养老”社会。少儿抚养比徘徊在20上下(15—59岁人口=100,全文同),老年抚养比2035年以前超过50,2051年达到80,2073年超过10 0。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养老的人均社会支出远超养小的人均社会支出。

第三,素质上,人力资本积累日渐雄厚。自改革开放以来,健康、教育、技能等人力资本因素发生质性飞跃,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引领下,未来会更加向好。健康方面,2021年,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降至5.0‰、7.1‰和16.1/10万,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教育方面,2021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步入稳定的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累计受过高等教育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17.0%;中、高等教育年毕业规模超过1500万人,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9年。人口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人力资源大国正转向人力资本大国,塑造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第四,空间上,人口迁移流动活跃。2021年,流动人口达3.84亿人,占总人口27.2%,1/4强的国人在迁移流动且向城镇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城镇化水平达64.7%。迁移流动人口促进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适配,推升了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促使“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转型,展示了大国人口的空间腾挪优势。

直面人口负增长社会的挑战。人口负增长是所有人口要素的联动变化,与经济社会因素交织形成全面的挑战。一是宏观经济潜在风险增加,不仅通过劳动力市场供给缩减、青壮年消费市场萎缩影响实体经济,而且通过家庭储蓄、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等渠道深刻影响资本经济,关系宏观经济安全和金融系统风险;二是城乡协调发展难度提升,二元结构与人口数量和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相遇,加剧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关乎“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三是社会各类关系矛盾凸显,老年群体扩大与青中年群体缩减同步,代际利益矛盾增加,家庭简约化,导致社会问题丛生,事关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充分认识人口负增长早期的新人口机会。秉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的原则审视人口新形势下的新机遇。人口规模、国土空间和经济体量巨大,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劳动力供给丰盈的数量型人口机会犹存;质量型人力资本人口机会日益雄厚;低龄老龄化开启长寿型人口机会窗口;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和城镇化水平攀升敞开配置型人口机会窗口,所有这些造就了新时代的综合型新人口机会。人口机会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红利,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采取与新人口机会匹配的经济社会决策,充分挖掘和利用新人口机会,创造新人口红利,才能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续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奇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