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南省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情况调查

时间:2024-06-19

田雨同,张 艳,刘 珍,程青云,许 冰

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但随着复工、复学、复产使人口、物品流动性增加,全国疫情呈现出季节性、小范围暴发等趋势,加之环境传人、人传人现象存在,仍需全面提升公众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1]。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社会危害性等特点,其传染速度快、范围广、死亡率较高[2],对公民健康、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加之防控和救治成本昂贵,故预防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工作方针[3]。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医院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策略、疾病表征及治疗方案探讨等方面,针对老年人防护认知的研究较少,而老年人作为传染病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其基础疾病患病率高、免疫功能衰退,在疫情暴发中感染、重症及死亡占比较大,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防护人群[4]。因此,本研究就后疫情时代下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制定精准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促进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20年8-10月对河南省所辖市、县/乡、村进行编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层抽取市、县/乡、村各3个,再对每层抽取样本所辖社区进行编码,从中各随机选取1个社区。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常住中国籍居民(当地居住时间≥6个月);③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可正常进行沟通交流;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共回收问卷785份,其中有效问卷783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

1.2 研究工具

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发布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指南、循证实践等,围绕个人所处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系统划分维度及条目,自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知识与技能认知问卷,共包括两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用于调查社区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月收入、基础疾病情况、防疫知识获取行为等。②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知识与技能认知问卷。用于评估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现状,问卷初拟20个条目,经专家小组会议共拆分2个条目、增加3个条目、修改3个条目,形成的最终问卷共包含3个维度(25个条目),分别是居家防护知识(15个条目)、公共场所防护(6个条目)、交通出行防护(4个条目),其中居家防护知识维度包括个人防护与手卫生、健康监测与就医、生活卫生和健康习惯3个子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由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其中3个条目反向计分,除此之外均正向计分,得分范围为25-125分,分数越高说明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情况越好。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内容效度为0.800,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3。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2名在读研究生现场发放问卷。在取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村委会成员及村医允许的前提下,由社区医生、村医陪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说明研究目的并取得知情同意后现场发放,无法自行填写者统一由发放人以中立的态度向老人阅读问卷条目并协助勾选,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所有问卷均匿名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问卷及各维度均分按总分除以条目数计算。采用秩和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783人,平均年龄为(70.21±6.15)岁,其中有基础疾病史的老人有374人(47.8%),各类疾病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21.3%)、冠心病(10.5%)、糖尿病(9.2%)、脑卒中(8.2%)、骨质疏松(5.7%)、白内障(5.4%)、风湿性关节炎(2.0%)。老人对EID的了解情况:469人(59.9%)了解,269人(34.4%)一般了解,45人(5.8%)不了解。辨别EID防护知识真假方面:581人(74.2%)可以,202人(25.8%)不可以。获取EID防护知识主动性方面:152人(19.4%)不主动,631人(80.6%)主动。获取途径以广播电视(65.9%)、家人朋友(49.6%)、报刊杂志(28.5%)、旁人议论(22.0%)、集体学习(12.9%)、网络渠道(12.8%)为主。

2.2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情况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总得分为(85.62±8.17),平均得分为(3.42±0.33),其中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见表2。

表1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各维度得分

表2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

2.3 不同特征社区老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得分比较

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发现社区老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得分呈偏态分布(P<0.05),因此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家中是否有人从事医护工作这6个变量的组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得分比较

表3(续)

2.4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直方图结果显示残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研究以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年龄、家中是否有人从事医护工作进入了回归方程(F=87.778、R=0.601、R2=0.357、DW=2.0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护认知亟待提升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得分为(85.62±8.17),平均得分为(3.42±0.33),低于王琳等人调查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认知的结果[5],说明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相比,其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的认知水平较低,与Ibrahim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这可能与老人对科学防疫信息的了解及辨别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伪科学知识的影响有关[7]。本研究中40.2%的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缺乏了解,25.8%的老人表示不能辨别防护知识的真假,加之传染病的突然暴发也会导致老人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应激反应[8],而出于对自身健康考虑,也促使老人倾向于采纳部分伪科学知识。随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逐步得到阶段性控制,其流行程度、患病率逐渐降低,老人易产生自我保护疲劳效应,其传染病防控意识也可能会逐渐减弱,Chen、王茜等人的研究证实了这一推论[9-10]。各维度中公共场所防护(3.68±0.35)得分最高,其次为交通出行防护(3.51±0.42)、居家防护知识(3.30±0.34),说明社区老人对外层生态系统下的防护知识与技能认知较好,这可能与公众场所防疫要求严、健康教育途径广泛等有关。分析低得分条目内容发现老人对科学防疫、开窗通风、物品消毒、口罩更换及处理等防护技能认知有待提升,说明老人对微观及中观生态环境中的个人、家庭防护认知较差。因此应全面整合、优化老人各生态系统下的防疫教育资源,并针对知识薄弱点增加防疫教育力度,可考虑构建权威的防疫教育平台,为医院-社区-家庭多元联动开展防疫教育搭建决策和沟通渠道,也可考虑引入虚拟仿真演练、游戏化思维等技术,创建虚拟公众场景、开发防疫模拟游戏等间接改善老人心理问题[11],形成趣味性、交互性、全周期的防疫教育体系。

3.2 社区老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的影响因素多样化

3.2.1 一般人口学因素。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对社区老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得分具有影响(P<0.05),其中男性、年龄较大、小学及以下学历、农村户籍的老人认知得分较低,原因可能是:①男性相较于女性,其传染病防治素养较低,对相关防护知识获取及执行力较差,陆一鸣等人的研究证实这一推论[12];②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自身健康逐渐关注,获取防护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13];③文化程度较高者,其传染病防护意识、知识获取积极性及真假辨别能力较高,能积极获取正确防护知识并执行[14];④农村疫情防控治理力量薄弱,村干部及村医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专业知识不够、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足[15],难以有效发动群众进行社会参与、风险沟通及防疫教育[16],加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尤其是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化平台较少,其整体知识水平、健康自助行为、传染病防控依从性及自制力还有待提升,且易受谣言所蒙骗。因此在后续防疫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着重提升低学历或男性居民的防护意识,以村医为重点,以医共体为平台,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以提升农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及传染病防控能力,尝试全面开展远程交互防疫[17]、定点包村、网格化管理等模式。

3.2.2 家中是否有人从事医护工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有人从事医护工作者,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护认知得分较高(P<0.05),这可能与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护知识储备及真假辨识能力较强,能充当防疫教育者、监督者以增加家中老人防护知识获取机会和专业化评判水平,提升其整体防护认知、舒缓紧张心理、加强防护依从性等有关,而本研究中16.7%的老人家中有人从事医护工作,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老人的整体认知得分,同时也凸显出了专业医护人员参与在疫情联防联控中的作用,提示应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且医学教育者也要加强公共卫生医护人才的培养。此外,可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构建跨区域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18],促进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基于远程交互防疫平台进行专业化、科学化防疫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