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4-06-19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 莹

南京师范大学 邱学青

受身心发展水平尤其是语言发展水平的制约,儿童很难将成长过程中的负面体验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积压的负面情绪或负面经历超出儿童自身可控制的阈值范围时,儿童就有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行为异常或是心理障碍,需要心理治疗及时介入。儿童对传统心理咨询的依从性较低①,开展难度较大。作为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游戏以其特有的自主自由属性为儿童表达(表露)情绪困扰提供了天然机会,同时也让儿童在游戏中用游戏的方式获得心理补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实生活对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由此,游戏治疗成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主要方式。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强调以儿童为本位,相信儿童有自我实现潜能与意愿,倡导游戏即治疗过程,旨在通过接纳儿童问题、辨识儿童行为、信任儿童能力、提供反馈支持等渐进的过程实施治疗。我们运用儿童中心游戏治疗方法对一名问题儿童进行观察诊断与反馈支持,积极引导该儿童通过游戏进行自我指导与行为矫正,帮助家长通过生活环境的重塑为该儿童提供充分的安全感。

一、来访儿童的个案概况

(一)个案基本信息

A来访时3岁8个月,剖腹产儿、早产儿,曾患急性AB溶血症;出生18个月后在饮食、动作及语言方面逐渐表现出与其他儿童的明显差异,各方面发育落后,尤其是认知、语言与社会交往。接受游戏治疗前,A主要参与身体素质与认知活动的训练。

(二)个案问题诊断

我们通过对家长的深入访谈及对A的现场观察了解到,A的行为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社会交往障碍,没有同伴交往的意识与意愿,对同伴发出的信号没有回应;第二,言语障碍,语句表达不清晰、不完整,话语内容缺乏逻辑性与一致性;第三,兴趣狭隘,只对标志物与数字感兴趣,喜欢将事物与数字联系起来,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第四,行为退缩,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说话小声,较为谨慎。

A的行为障碍集中在社会交往互动与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家长在前期主要关注A认知方面的训练,这说明家长非常重视A发展的结果,而忽视了治疗干预过程带给儿童自我觉察、自我实现、自我改变等主动力的发展。这种主动力的觉察与激发,绝不仅仅体现在儿童短期某项能力或指标的提升,而是关照儿童一生发展的内生性的持续动力。鉴于A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在与家长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儿童中心游戏治疗进行干预。

二、游戏治疗的理念依据与总体方案

(一)游戏治疗的理念依据

对A进行的游戏治疗,主要是依据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都有一股引领自我实现的强大力量,它会引领个体逐步走向独立、成熟、理性。分析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我疗愈和趋于整合的倾向。②阿克斯莱恩受罗杰斯理论及其成人患者中心方法的影响,创立了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并提出游戏治疗的八个原则,强调“非指导性”。因此,对A实施游戏治疗,主要依据阿克斯莱恩游戏治疗的基本原则,重点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无条件接纳、无条件包容的环境, 让儿童发挥内在的自主力量③;同时考虑到儿童不具备完全的自我发展能力,还需要成人的支持与引导④,对A实施游戏治疗中还会从生活环境与父母指导等方面给予引导与支持。

(二)游戏治疗的总体方案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有相对固定的程序,Baggerly J.将程序的实施原则描述为:(1)无条件地给予尊重、同情并真诚以待;(2)允许儿童主导游戏;(3)追踪儿童的游戏行为;(4)反思游戏内容和儿童的情感;(5)返还责任;(6)鼓励并帮助儿童建立自尊;(7)促进理解;(8)设置治疗限制。⑤依据阿克斯莱恩游戏治疗的八个原则以及Baggerly J.的治疗程序,结合对A的初步诊断与分析,我们认为对他进行游戏治疗的总目标,一方面是支持他辨别自己的感受,改善、缓解他当前存在的各方面行为障碍,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是指导家庭成员为A创设具有信赖感、主动性、交往性的良好生活环境。

具体的游戏治疗方案,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第一,观察、了解A,为他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第二,开展游戏治疗,鼓励A在游戏中积极表达与表现;第三,辨识A的感受与行为,对A及其家庭成员做出反馈;第四,根据游戏治疗进展,调整游戏材料与环境。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游戏实施的过程中会交替进行。游戏治疗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会根据A在游戏治疗中不断显露出的表现与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治疗方案与进程。

三、游戏治疗的阶段目标与过程实施

游戏治疗具体实施前,我们就所采用的游戏治疗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征询家长的意见与许可。整个游戏治疗过程约3个月,分两个阶段,共计11次,每星期1次游戏治疗,每次时间约为40分钟到1小时。

(一)第一阶段:观察准备期

本阶段的目标是观察、了解A,与他建立信任感与接纳关系,为后续游戏治疗开展做准备。

家长深度访谈:游戏治疗前与家长进行多次访谈,了解A的生活环境与家长的养育情况,与家长达成共识。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A所居住的小区同龄儿童少,缺乏公共游乐场所。A出生后主要由祖父母抚养,生活中包办替代多,特别强调认知发展,较少参加户外活动。

自然观察:在正式开始游戏治疗前,我们分别利用初次见面、户外活动与幼儿园活动时间观察A与周围环境、与同伴的互动情况,并尝试通过他感兴趣的标志物和数字与他进行互动。

游戏治疗室中的观察:带A进入并熟悉游戏室。在游戏室中的观察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我们就与A约定规则,允许他自由探索环境,但不能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所选择的游戏治疗室大约25平方米,采光良好,室内配备有水池、桌子、椅子、沙盘(高沙盘两个、低沙盘一个)、玩具(主要有动物玩具、模型玩具、标志牌、水果玩具、玩具交通工具、玩具房子、玩具士兵、玩具娃娃、厨房玩具、塑料花朵、塑料树木等等,玩具按类别分别摆放在柜子上)。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准备尤其是自然观察与游戏治疗室中的观察,我们一方面与A建立了友善、融洽的关系,让A明确这是一个完全被接纳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他的问题所在。

(二)第二阶段:介入干预期

本阶段的目标是在一个完全被接纳的环境中,不为A安排具体游戏内容,只是借助玩具材料及同伴,鼓励A自主游戏、自由表现,激发A对其他事物产生兴趣,增强A对玩耍同伴的交往意识与意愿。

第一,增加多元材料,改变材料组合,建立其他材料与A感兴趣事物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前三次游戏治疗室中A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A在游戏治疗室中呈现自由放松状态,主要玩的还是他感兴趣的标志物及与数字有关的玩具。因此,在第四至第七次的游戏治疗中,我们尝试增加多元化的材料,改变材料组合及摆放位置,以此方式暗示其他玩具与标志物、数字之间的关联。

在第五次游戏中,A注意力变得广泛,能够注意到游戏治疗室里各个区域的玩具,会自言自语,但说话内容与所玩玩具没有关联。在第六次游戏中,A能与我们围绕“沙盘上的数字”“手机响”进行简短对话,并对我们的提问有反馈,有时能进行有效对话;A的语言能与数字联系,如“蝴蝶在4楼”“26号马”。在第七次游戏中,在我们提醒下,A会主动、礼貌地寻求帮助,会表达喜欢什么颜色。

在家庭方面,我们建议家庭成员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尊重孩子当前的兴趣,适当增加A的室外活动,鼓励A多尝试其他非认知活动。家庭成员反馈:A能与别人有短暂的眼神接触,会主动表达“爸爸在哪里”;慢慢地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A的兴趣逐渐从标志物与数字转移到其他玩具及他人,主动性明显增强,语言也在不断丰富。

第二,增加同伴参与,满足A的交往愿望,进一步激发A的同伴交往意识。通过对前几次游戏治疗室中A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A在游戏中经常无意识提及某一儿童,说明他具有同伴交往的意识和意愿。因此,在第八次至第十一次的游戏治疗中,游戏治疗室尝试邀请另一名同伴——B的参与。

在第八次、第九次游戏中,B哭了,A没有反应,自己玩自己的;A与B躲到窗帘后,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互动;B很想与A玩,但A没有回应。在第十次游戏中,我们问及B在游戏中的情况,A能说出B的行为,说明A虽没与B互动,但已关注了同伴;当他们之间有争执时,A总是妥协。在第十一次游戏中,A与同伴的接触略有增加,但都是短暂的接触,多数是争执。

在家庭方面,我们建议家庭成员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接纳A在同伴交往中暂时的退却,给予A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时间,并适当给予A社会交往技能的指导。家庭成员反馈:A与家人的互动逐渐增加,与家人的眼神交流增加;情绪活泼,懂得表达感受。可以看出,在一个宽松、被接纳的环境中,同伴的增加能进一步增强A与同伴交往的意识;A与同伴的摩擦增加,反映出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是A及家庭成员需要密切关注的。

游戏治疗结束后,我们还与家长继续联系,了解来访儿童结束游戏治疗后的情况,并给予来访家庭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四、游戏治疗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反思A的游戏治疗干预过程,我们发现当成人以完全平等的姿态视儿童为真实独立的个体并无条件包容、接纳、信任他们,为他们提供表达经验和感受机会时,儿童在良好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中是可以做到自我调整、自我引导、自我痊愈的⑥。

A行为改善对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正视并积极应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偏差。成人要意识到接受游戏治疗的儿童并不是有很大问题的儿童,他们只是在个人的发展阶段中遇到了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可能是暂时偏离正常发展轨迹,并不能表明他与正常儿童有多大差异⑦。每个儿童都是不同的,作为家长及教师不能将儿童进行横向比较。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儿童点点滴滴的进步,进步就意味着发展。此外,儿童成长是全面的发展,家长切勿片面关注发展的某一方面,要综合考量儿童认知、情绪、动作、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要善于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与情绪波动,对有异常行为的儿童,要做到及早发现、积极干预。

第二,关注游戏治疗方法对正常儿童心理健康的预防效应。虽然游戏治疗是帮助具有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儿童解决困扰的心理治疗方法,但游戏治疗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游戏治疗对行为问题儿童的治疗效应,更应该关注游戏治疗方法对正常儿童良好心理建设的预防效应,特别是在儿童生活的家庭和幼儿园环境中,家长和教师应该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给予儿童充分游戏的机会和权利,并在游戏中观察和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困扰,不要总是急于纠正和训练,可利用游戏治疗观念和技巧帮助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

第三,关注环境对儿童发展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儿童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他就会拥

有什么样的经验。A从小生活在刺激少、保护多的家庭环境,狭隘的、单调的生活空间,过度重视认知训练,忽视社会性发展,造成A一系列的行为问题。通过对A生活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对儿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儿童积极情感及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不良的环境易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儿童早期游戏治疗秉持生活投射与情绪宣泄的观点,认为游戏环境为被抑制的情绪和情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场所,在温和自由的游戏情境中,儿童潜在的特殊情绪、问题行为模式等将得到反映。⑧游戏治疗最大的作用在于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儿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我焦虑与内心冲突,深化儿童的情感;在于它提供机会,让整个家庭有意识地为儿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给予儿童良好的、适当的刺激与挑战。

注释

①薛宏.浅谈儿童为中心游戏疗法在焦虑性情绪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232-233.

②张楠.主体间性精神分析对话沙盘游戏治疗[D].南京师范大学,2020.

③杨满云,刘衍玲,郭成.儿童游戏治疗理论及应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2):42-45.

④邱学青.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⑤杨伟鹏.国内外幼儿游戏治疗的实证研究及展望[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 (5):51-55.

⑥Sue C.Bratton,Dee Ray,Tammy Rhine,et al.The Efficacy of Play Therapy with Children: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reatment Outcomes[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2005,36(4):376-390.

⑦邱学青.行为问题儿童成因及教育路径选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6.

⑧刘敏娜,黄钢,章小雷.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15):2908-29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