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应晓薇 胡颖娟
“以静生动”与“以境促动”游戏化歌唱教学模式的比较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应晓薇 胡颖娟
《毛毛虫和大树爷爷》是一首旋律优美、简单易懂的歌曲,深受小班幼儿喜爱。整首歌曲只有四句:“毛毛虫呀爬出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大树爷爷笑起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歌曲中的毛毛虫和大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形象,而“啦啦啦啦啦啦啦”和“哈哈哈哈哈哈哈”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语气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毛毛虫慢慢爬到树爷爷的身上,给树爷爷挠痒痒,逗得树爷爷哈哈大笑的情景。
在本首歌曲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们有两条游戏化教学的设计思路:一是以静生动,即先组织幼儿学唱歌曲,然后在幼儿理解歌词、熟唱歌曲的基础上,按照歌词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二是以境促动,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歌曲,通过教师与幼儿在情境中的互动,理解游戏规则并随乐游戏,最后自然而然地学会演唱,而不组织幼儿专门学唱歌曲。为比较两种设计思路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幼儿园选择了两个平行班,按照两种思路分别开展歌唱活动“毛毛虫和大树爷爷”。
“以静生动”的教学主要包括学唱歌曲、多种形式地演唱歌曲、合作开展音乐游戏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学唱歌曲。为了让幼儿和毛毛虫更加亲近,教师出示了一只玩具毛毛虫,并告诉幼儿毛毛虫想和他们做游戏,当毛毛虫碰到谁,谁就学毛毛虫走路。在游戏中,教师不断地哼唱歌曲的前半段:“毛毛虫呀爬出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前半段,并让幼儿学习用不同动作来表现毛毛虫,感受其爬行的动作。接着,教师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想象毛毛虫要爬到哪里去。
幼:要爬到家的外面去啊。
幼:要去找朋友啊。
幼:想要去找好吃的东西。
……
引发幼儿的兴趣之后,教师请幼儿倾听歌曲的后半段,并提问:“歌曲里有谁?大树爷爷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啊?大树爷爷为什么会笑起来?”
幼:因为大树爷爷很开心啊。
幼:因为大树爷爷很想笑啊。
幼:因为大树爷爷觉得很快乐。
……
师:原来啊,毛毛虫爬到大树爷爷身上,和它玩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把大树爷爷逗得哈哈大笑呢。
师:毛毛虫说如果小朋友和他一起唱歌,他就会来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很开心的游戏哦。
第二环节是多种形式地演唱歌曲。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多种演唱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开始时,教师出示了图谱,请幼儿跟着图谱演唱。之后,师幼一起合作分角色轮唱,教师扮演毛毛虫,唱前两句:“毛毛虫呀爬出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幼儿扮演大树,唱后两句:“大树爷爷笑起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然后男女生分角色轮唱歌曲。通过第二环节的演唱,幼儿已经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了。
第三环节是合作开展音乐游戏。教师请一个幼儿来扮演大树,教师来扮演毛毛虫,示范游戏;之后,再请两名幼儿合作示范游戏;最后,请所有幼儿佩带上道具,找伙伴合作游戏。
“以境促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分为律动入场、情境导入、音乐游戏、情感提升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律动入场。教师创设了森林的情境,并通过去郊游的音乐,带领幼儿做开车去森林里郊游的律动入场,营造游戏的氛围。
第二环节是情境导入。教师创设了一个去森林里郊游、偶遇大树的游戏情境,请配班教师扮演一棵大树站在森林里。
师:你们看,那有一棵大树,我们到大树那里,和大树爷爷打个招呼吧!
师:咦,看看大树爷爷表情怎么啦,我们来问问它。大树爷爷你怎么啦?
大树爷爷:我年纪大了,整天一个人站在森林里很孤单,唉!我一点都不开心!
师:哦,原来大树爷爷不开心,有什么办法让它开心呢?
幼:给它吃一个好吃的东西。
幼:帮它捶捶背。
幼:给它唱一首歌吧。
幼:送它一个好玩的玩具吧。
……
师:森林里的毛毛虫也有一个好办法,我们请毛毛虫出来。
师:我的手变变变,变成一只毛毛虫。再变大、变大,变成大毛毛虫。
教师将彩色的袜子套在手上,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拉长,直到把袜子套上手臂,让手臂变成一只彩色的毛毛虫。此处是一个细节的示范,小班幼儿因为小手肌肉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将彩色的袜子完整地套在手上,因此,教师先示范,以帮助幼儿在游戏时自己将游戏道具佩带好。
第三环节是音乐游戏,在这个环节里,教师通过和幼儿的交流,让他们理解游戏的玩法。
师:毛毛虫来啦,它要和大树爷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让它开心起来。(教师边演唱歌曲,边表演毛毛虫慢慢爬到树爷爷身上,给树爷爷挠痒痒。)
师:毛毛虫做了什么动作?
师:原来毛毛虫在和大树爷爷玩挠痒痒的游戏,把大树爷爷逗得哈哈笑。你也给身边的小朋友挠痒痒吧。
师:让我们一起来变毛毛虫,爬到自己的身上来挠痒痒。
教师请一个幼儿和教师共同游戏,示范游戏玩法。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来提醒幼儿仔细听音乐,了解游戏规则,如:“音乐响起来了(前奏),毛毛虫从家里爬出来,毛毛虫唱歌告诉大家,已经爬到大树爷爷的脚下,正要往身上爬。哈哈哈,哈哈哈,毛毛虫开始挠痒痒,大树爷爷笑起来了。”
接着,教师请两个幼儿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进行幼幼之间的示范。
最后,教师引导幼儿邀请伙伴扮演大树和毛毛虫,开展游戏,一轮游戏结束后进行角色的互换。
第四环节是情感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请所有的幼儿一起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助人为乐的快乐,并通过启发进行情感提升,引导幼儿认识到:当朋友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让他开心的办法。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在第一次“以静生动”的尝试中,教师采用的是先学唱后游戏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的大部分时间里,幼儿都是静坐在座位上学唱歌曲,留给幼儿游戏的时间并不多。尽管教师采用了多种学唱方式组织活动,尽量调动活动气氛,但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并不高。第二次“以境促动”的尝试中,教师采用了情境游戏的模式,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融入音乐氛围,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自然开展游戏。整个活动从师幼游戏到幼幼游戏再到交换角色游戏,每一次的游戏推进,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幼儿的参与性强、情绪高。
通过两次活动的比较,教师体会到歌唱教学游戏化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把握活动重点,增加游戏的分量
音乐游戏是一种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按照某种特定的音乐要求活动的游戏。它具有灵活多变、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首先应把握活动的重点。在第一次“以静生动”的尝试中,教师以歌唱为重点,大量的时间花在幼儿学唱歌曲上,幼儿游戏的时间不长,甚至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都不够,以致幼儿在游戏中没有了解游戏规则,未能完全投入游戏。第二次“以境促动”的尝试中,教师将活动的重点放在游戏上,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了解游戏规则,幼儿自然玩得比较尽兴。
2.善于创设游戏情境,增强歌唱的趣味性
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理解音乐很难。教师怎样让音乐和幼儿沟通呢?在“以境促动”的尝试中,教师把歌曲故事情境化,营造故事情节,从郊游偶遇大树,到帮不开心的大树爷爷想办法,再到毛毛虫帮大树爷爷挠痒痒,以符合幼儿经验的情境加强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去感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还用彩色的袜子套在手上变成毛毛虫,用树叶绕成头饰戴在头上表现大树,逼真的道具把幼儿带入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变得耐人寻味了。
3.关注游戏细节,促进游戏的自然开展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音乐活动的流畅性。在“以静生动”的尝试中,教师发现很多幼儿不懂得套袜子,在游戏准备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在“以境促动”尝试中,教师在游戏中特意通过变魔术的环节演示如何让小手变毛毛虫。在“以静生动”尝试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游戏规则并不十分清晰,分不清毛毛虫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上树、什么时候给树挠痒痒。在“以境促动”尝试中,教师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方法,将整个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如前奏是毛毛虫从树底爬出来,第一乐句是毛毛虫爬到大树爷爷的脚下,第二乐句是毛毛虫挠大树爷爷的痒痒,第三、第四乐句是大树爷爷被逗得哈哈大笑。教师通过师幼游戏、幼儿自己游戏、幼幼互动游戏、幼幼交换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游戏规则并自主游戏,而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演唱歌曲。
(责任编辑:吴梅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