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厦门市仙岳幼儿园 吴山红
在表演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厦门市仙岳幼儿园 吴山红
创新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创作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表演游戏通过扮演故事、童话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融想象和创造于一体,具有自娱性和创造性两大特点。表演游戏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先决条件。表演游戏是一种小组活动,幼儿需要进行小组式的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布置环境,互相装扮。表演时要克服怕羞、胆怯的心理障碍,以角色的身份、语言、思想来说话和行动,在假想的情境中表演……具有安全感和自由度的环境,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是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根本条件。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大胆自由表演,主动创新,达到自娱的效果。
1.自由自主的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创造性灵感
让幼儿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同伴一起自主地进行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几个幼儿将教师原为《三只蝴蝶》表演准备的花、树,搬到《鸡妈妈造新房》故事表演中。他们用绿色皱纹纸撕成小草撒在树、花的旁边,地上撒些红色的小花片,树上挂些红色皱纹纸当成彩灯。幼儿为自己的创举感到惊讶,为成果感到喜悦,情不自禁地说:“好漂亮呀!”幼儿每次布置环境因灵感而异,愉快的环境为幼儿捕捉灵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鸡妈妈”有时在海边造房子:蓝色的皱纹纸是大海,报纸铺在地上是沙滩,房子周围还种上草莓(红色的瓶盖);“鸡妈妈”有时在公园造房子:滑梯、小桌子、小椅子、平衡木……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和幼儿共同为游戏准备充足的材料,特别是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鼓励幼儿到“百宝箱”中想办法,看看谁的“发明”多。幼儿发现自己所需的材料没有或找不到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我要发明×××。”积极的创新意识是灵感产生的基础,幼儿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新材料、新情景之间建立联系,促进问题的解决。如硬纸片可以当小兔家的围墙、回家的小路、遮雨的伞以及扇子、书等。幼儿为自己的创举感到满足:“瞧,我们家的围墙多漂亮。”这就打破了幼儿的思维定势,拓展了幼儿的思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
2.自娱自乐的角色装扮,培养幼儿创造性想象
幼儿天生就爱美。利用幼儿爱美之心,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打扮自己,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在打扮自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小猪盖房子》故事表演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道具及半成品材料:各种首饰、皱纹纸、广告纸、小动物头饰、纱巾、木珠、各种花色的布等等。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装扮自己,有的“猪妈妈”把纱巾裹在自己的身上,头上戴顶漂亮的帽子,手里还拿一把小伞;有的“猪妈妈”将彩色布围在自己的腰上,头上戴朵大红花,手里拿一把小扇子;还有的“猪妈妈”脖子上戴“项链”,手上戴“手镯”;等等。“大灰狼”也不例外,有的“大灰狼”手戴大大的皮手套,眼戴墨镜,手拿拐杖;有的“大灰狼”身披彩色布,头戴花环,手拿小扇子;等等。一个个非常有个性的“猪妈妈”和“大灰狼”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是支持、鼓励、引导和帮助,始终把幼儿放在游戏的主体地位,尽量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关注的就不再是教师的权威,而是自己成功的实践体验。在整个表演游戏中,幼儿积极思索、创新,更好地发挥了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丰富表演经验,引导幼儿以“动”促“新”
在刚开始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时,最困难的是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特别是演《小熊请客》中的狐狸,幼儿不敢表演,究其原因是幼儿怕失败而被同伴取笑。所以,首先要让幼儿学习必要的表演技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如在活动中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各种模仿动作,用肢体动作来传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及机智、狡猾、软弱等个性特征,鼓励幼儿多看、多听、多尝试,丰富幼儿的表演技能。其次,可帮助幼儿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角色的性格特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幼儿创新的前提。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喜欢老虎和狐狸吗?为什么?”启发幼儿想象:“老虎牙痛得厉害,它会怎样?”幼儿想象并说道:会在地上打滚,会跳脚、用手捂着嘴巴大哭,会全身发抖,会昏过去……教师进一步启发幼儿想象:“可以怎样表演?……还可以怎样表演?”以此不断启发幼儿,使幼儿逐渐认识到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表情、动作、对话进行表演。于是,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各种各样的表情、动作、对话随之产生。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始终要多肯定,少批评指责,鼓励、支持幼儿根据故事自编自导,适当增加和改编情节,根据角色特点选择、制作道具,创编角色对话、表情动作,让幼儿充分按自己的意愿表演,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中萌发创新意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表演,大胆地翱翔在创新的世界里。
2.拓展表演内容,引导幼儿以“思”促“新”
在表演游戏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的创造性行为是随意的、突发的、偶然的、潜意识的。例如,幼儿表演《小熊请客》时急需山洞,可是没有找到适合替代的材料,两个幼儿灵机一动,手拉手搭成山洞。诸如此类的创造性行为,往往是在瞬间产生,大都是幼儿在发现“没有”“找不到”的情况下去创造的,缺乏预定目的。这些创造非常好,但在表演游戏中占的比例太少,是无意识的。在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鼓励、启发、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创新,尤其是故事内容的创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他们喜欢以想象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愿望,喜欢自编故事。教师鼓励幼儿在原内容的基础上创编、改编故事,既能满足幼儿以自编故事表演的方式来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愿望,又能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幼儿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作出简单的判断、推理,加以构思,完成故事的改编,这就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表演游戏开始前,教师让幼儿按意愿分组改编故事再进行表演,鼓励幼儿比一比哪一组改编得好。幼儿饶有兴趣地开始他们的想象,富有创造性地加以改编,如将《小熊请客》改编为:小熊打电话分别请朋友到家里做客……最后,小熊、小猫、小狗让狐狸进入小熊家,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如“小狐狸,你要爱劳动”“你得有礼貌”“要轻轻敲门”等,说得狐狸难为情地低下了头。通过这样的改编,故事内容便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打电话),也更富有教育意义。幼儿改编的许多故事内容比原故事更富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幼儿有目的地创新,大大提高了表演游戏的创新成分,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游戏需要,多设计几个问题情景,让幼儿主动地去思索、创新。这种有意识的引导有全班性的,也有小组式的。对于幼儿在创新的过程中,有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的想法,我们切不可用成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或盲目否定,而应敏锐捕捉其隐含的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加以引导。
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起着导向作用。在幼儿进行创新性活动时,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幼儿的创造性行为。
1.以求异为导向,在“不一样”中求新
在评价活动中,一般评价内容是“就内容评内容”,如“你今天表演了什么?”“是怎样表演的?”并让部分幼儿表演给大家看。仅有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不够的。在评价活动中,幼儿求异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与创新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激发幼儿的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游戏后鼓励幼儿说说:“你今天的表演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谁和他表演得不一样?”(表演创新)对此幼儿会说出很多的“不一样”:内容不一样、动作不一样等。教师进一步鼓励在游戏中表现出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看!”被欣赏的幼儿会更加自信、更想创新表演,欣赏同伴表演的幼儿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教师还可引导幼儿想想:“当你缺少你需要的道具时怎么办?还可以怎么办?”(材料使用创新)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价,我们不难发现幼儿逐渐从无意识的创新变为有意识的创新——“我要和别人不一样”“我还可以这样表演”……幼儿在每次表演中都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不一样”,一次次的“不一样”对幼儿来说就是一次次的创新,幼儿在“不一样”中发展了创造力,强化了创新意识。
教师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而不是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者。教师要遵循表演游戏的特点,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充分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表达和自由,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防止扼杀幼儿的创造性。
2.以问题为导向,在“疑问”中创新
发问是创新思维的最初体现,所以在评价中要鼓励幼儿找问题、提问题。如在表演故事《小羊和狼》时,幼儿提出:“灶台是不是就是我们家的煤气灶?”“故事里的河有多宽?”“狼为什么要晚上去吃小羊?”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幼儿讨论。有的说灶台是农村烧柴火煮饭时用的那种,有的说灶台也可以是小朋友家的煤气灶。经过讨论,幼儿认为还是烧柴火的灶台比较和故事吻合。关于“狼为什么要晚上去吃小羊?”的问题,有的说狼已经吃了午饭,不饿;有的说狼要吃小羊怕被别的动物发现;有的说这只狼傻傻的——多有创意的回答!
教师还应善于提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为幼儿创新思维提供线索和依据。如欣赏各组幼儿布置的《小羊和狼》故事环境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每组布置的环境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你们为什么这样布置?如果没有小河可以吗?”通过讨论幼儿得出结论:每组布置的环境一定要有小河、小羊的家、灶台、大树,否则没法表演;小河、小羊的家、灶台、大树等放在哪里都可以,还可以增加美化环境的其他材料。这样,幼儿便能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进行创新活动。
教师要做好幼儿创新的评价工作,就应在幼儿的表演过程中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怎样使用材料、怎样布置环境、怎样表演、出现了什么困难并如何加以解决等,将幼儿的“闪光点”一一记住,在评价中加以“点燃”,这样便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收益。
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看到:幼儿在每一处表演游戏中都能积极主动、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活动;人人参与,大大提高了游戏中的创新成分,更好地发挥了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坚信:这种意识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吴梅香 林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