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赵 敏 杨松涛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进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共同富裕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目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开启第二个百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理论逻辑的耦合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厘清两者之间的耦合逻辑,有利于我们在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先试具体实践中切实做到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概览学界现状,把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共同富裕作为共同研究主题的相对较少,更多是分别研究,只有少数学者从高校教育与共同富裕维度论述,或从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阐述,这些成果无疑为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内在耦合性奠定良好基础。但也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思维,从历史唯物主义维度审视和诠释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的内在逻辑,提升对两者的认识深度和实践效率。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审视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性,必须明确其提出的内在历史性和存在正当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职业由于分工而独立化”,随着工场手工业和资本逻辑的产生,“社会内部的分工以及个人被相应地限制在特殊职业范围内”。同时“工人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综合技术学校正是在社会内部分工、大工业基础和资本逻辑三重维度下产生。现代职业教育脱胎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综合技术学校,但仍带有三重维度的烙印。在社会主义国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地方性、职业性、应用性等特殊性,而“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进而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共同富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呈现,意味着社会成员在生产实践活动、生产资料占有和社会财富分配等过程和结果中呈现出的正义性。因此,共同富裕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理想正义。而通过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可以更好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概言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和共同富裕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维度存在耦合是社会历史性产物。
从历史唯物主义维度看,社会分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与社会总财富呈正增长趋势。但在阶级社会中尤其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产生异化劳动现象,即“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社会生产力也不能内在地实现社会总财富分配的正义性、合理性。因此,需要对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行合理引导,从而缩减日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既使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也使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得到保障”,即:无产阶级把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使“资产阶级教育因素”向“未来教育”维度发展,也就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正义性。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以扭转异化劳动和贫富两极分化极端化为目标,是企图变革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的非正义后果的一种历史必然和远景追求。
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厘清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客观辩证法,共同富裕并不是纯粹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内在蕴涵着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诉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无产阶级摆脱由于旧分工而造成的片面性,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则更符合不同主体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展现出的自由个性,“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有助于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彰显。
通常人们关于共同富裕的探究更多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维度理解,这确实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如果从该维度对共同富裕作以直观理解固然有其现实意义,但若停留于此而不深挖细掘共同富裕如何转为应然之势,就难以指导现实实践。譬如,基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通过物质财富量的积累,是否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人类创造的财富是否只是纯粹的物质财富?人在主体对象化实践中是否只创造了物质财富?毋庸置疑,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中阐述创造财富的本质和目的中指出,在古代世界财富通常以物质的形成呈现自身,体现出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本质目的。但在资本逻辑的裹挟下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财富不仅遮掩了其原本形态即人类用以维持生产的物质积累,同时遮蔽了财富创造应当体现“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应有之意。概言之,以创造外在于人的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属于资本主义式粗鄙的生产发展模式,割裂了物质财富创造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追求“资本的自由个性”致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揭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决不是纯粹追求物质生产力和物质形态财富的绝对展现,因为“工人阶级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根本改造的真正的社会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真正的社会财富不仅包括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增长的社会总财富这一物质形态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对人全部个性的总体反映。这种总体反映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中,表征为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而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这种总体反映也决定了共同富裕在物质富裕和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中表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
根据共同富裕理论提出的历史前提、本质规定和现实路径来看,共同富裕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属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是“纯粹无产阶级的教育,摆脱了资产阶级的一切影响”的“踏踏实实的教育”,为实现人类解放奠定阶段性基础,通过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和创造个性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奠定主体性基础。
共同富裕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和异化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物质财富充分涌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机器和科技的普遍运用,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总财富的激增。虽然资产阶级创造出比以往任何统治阶级都要大的社会生产力,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毁灭性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从历史与现实维度审视生产力的发展,不难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社会关系长期被资本当作生产手段和创造财富的物质异己力量,“仅仅是资本用来从它的有限的基础出发进行生产的手段”。而共同富裕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实质则是要求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从资本裹挟的异化状态中释放出来,使之成为“炸毁”资本主义生产基础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推进共同富裕,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释放全部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解放提供物质基础。
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致力于“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求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为通向人类解放之路展现主体性精神。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故是两者耦合的合理性规定。人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发展,因此,需要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在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内在本质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马克思曾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划分人的发展情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个性”三个阶段,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才能达到“自由个性”阶段,阐明具有自由自觉的人始终处于被压迫被统治的异化状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和社会生产关系处在不断完善之中,人的发展尚未达到完全解放的应然之势。正如《资本论》所述,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概言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耦合在于提高无产阶级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摆脱异化状态实现自由自觉发展,进而为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阶段目标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共同富裕相对于人的内在本质存在多重限制和贫富两极分化而言具有彼岸性,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体现人类追求全人类解放的主体性精神,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正义化的抽象产物,必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从应然之势转变为实然之态。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旨在提升“自由自觉的人”向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维度转化进而展现主体性,共同富裕则注重实现物质生产力本质回归,进而促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性,为彻底实现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创造可能性条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