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4-06-19

刘 霞

(中共吉县县委党校,山西 吉县 042200)

***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山区县在乡村振兴上基础差、起点低,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背景

在2022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对山区县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山区县也具备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政策有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乡村振兴顺利实施拥有明确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自中央而下,先后出台了大量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

二是群众有期盼。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有对更加综合型的经济需求,而且对民主法治、精神文明、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优美环境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他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是产业有基础。脱贫攻坚以来,各地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和壮大农村优势特色产业,也将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到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扩展了发展空间。比如,吉县的苹果产业,年产量22 万吨,产值10 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27.12 亿元,是群众增收的有利抓手。

四是发展有后劲。脱贫攻坚以来,先后实施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和三年攻坚计划,乡村环境面貌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的实施,带动了农村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通过定点扶贫、结对帮扶,“乡贤”回流一系列做法措施,农村的人才队伍得到了加强,这些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良好的条件。

五是组织有力量。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经过脱贫攻坚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加强,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进一步建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开局,但与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要求相比,与“五大振兴”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

一是高效农业品牌不响亮。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层次较低,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业增效后劲不足。比如,虽然吉县的苹果产业和隰县的玉露香梨产业都比较成熟,但规模不够大,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品牌不够响、名声也不够远,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给农民增收成效不够显著。

二是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和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涉农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不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待提升。特别是有的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较多、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排水、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条件依然有短板,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有差距。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等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五是乡村商业经济不繁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大部分农村孩子都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留在城市生活,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经济活动有限,导致乡村经济活力不足。比如:在吉县的柏山寺乡,常住人口仅为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使是农忙时也仅仅到达50%,且大部分为年过50 的中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乡村超市、饭馆经营不景气,陆续关门。

三、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向

(一)坚持精益求精,乡村振兴必须创新理念、打造特色

一是产业发展上要突出“特”“优”。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路,大力实施“特”“优”战略,在特色上作文章。比如:吉县柏山寺乡,结合自然条件实际,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结合坡地较多、气温相对较高的特点,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同时,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壮大,先后开发出了山西大红袍花椒、槐花水果茶、柏山寺土蜂蜜、山西果源萌苹果脆片、中兴西红柿酱、特色辣椒酱、柿饼等特色产品,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是乡村旅游要有差异性。旅游产品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肯定,关键在于差异化。有的乡村错误认为民宿就是修改几间民房,开几家农家乐,结果千篇一律,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经不起频繁“折腾”,只有找准本村、本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包装、打造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扶贫才会有生命力。

三是生态宜居上要突出“靓”“美”。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动千兆光网、5G 建设,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拆违治乱、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六乱”整治;深入推动村庄庭院美化绿化,突出“绿化彩化美化”,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发展美丽经济,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必须突出融合、丰富业态

一是在要素融合发展上,要促进资本下乡,以政府投资政策为引导,吸引城市、工商企业、金融等资本向农村流动、向农村集聚;要促进人才下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建设农村科技、服务、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鼓励有情怀、有志向、有专长的专家、干部、教师、医生、律师等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要促进市民下乡,通过农村土地、产权等改革,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投资兴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度假等产业,开拓市民消费新领域。

二是在产业融合发展上,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变单一的生产能吃的农产品为提供能看、能听、能玩、能住的综合性消费产品,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要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业态,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新载体新模式。

(三)坚持龙头带动,乡村振兴必须打造动能、培养龙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要产业振兴,龙头企业发挥的带头作用无可替代。吉县是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吉县探索实施了“经营主体+产业项目+农户”的模式,全县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做强龙头企业,对于一个地方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比如:吉县依托黄河壶口瀑布和人祖山景区,不仅带动了周边乡村发展,还带动了吉县的全域旅游发展,为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一方面,要落实好相关的扶持政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增强品牌的影响力,让龙头企业更好发挥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社质量,创建示范社,鼓励联合社,扶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培育发展一批带动作用突出、产业功能互补、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四)坚持培育主体,乡村振兴必须扎根群众、发动群众

一是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更加注重、更大力度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聚智聚力、贡献力量。要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二是要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三是要加强人才建设,一方面,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

(五)坚持加强领导,乡村振兴必须把好方向、建好队伍

一是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实现乡村振兴,是做好“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是一项政治任务。所有干部都要讲政治、顾大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是必须懂政策、把方向。乡村振兴有着诸多的有利政策,要在乡村振兴上先人一步、走在前边,必须把这项有利政策学好、用好、用活,结合各自实际,打造特色路径。乡村振兴规划要尊重客观事实、突出区位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不能千篇一律。

三是必须按规律、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要体现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突出乡村内部功能的多重性、乡村之间功能的互补性。要保持足够耐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所以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