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维护南海权益的法理基础和政治策略

时间:2024-06-19

维护南海权益的法理基础和政治策略*

于阜民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现实命题即实现专属经济区最大化。然而面对严峻的挑战:菲律宾、越南拥有分布南海两厢漫长的海岸线;实际控制实属我国固有领土的两大岛屿;我国981钻井平台作业受到干扰;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可能就“九段线”问题作出对我国不利裁决。我国应当在国际法框架下采取审时度势对策:在2020/2022年之前,适时收复中业岛、南威岛;在我国控制的若干岛屿上加紧生活设施建设;进而,连同台湾地方当局实际控制的太平岛,共同构成贯穿南海的“中轴线”岛链;依托该中轴线岛链向东、西两厢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政治策略: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订立两岸和平协议进而联手收复两岛;美、日“协防台湾”战略框架随之瓦解;且台湾国民党人可能由此赢得2016年选战。

关键词:海洋法;专属经济区;南海困局;中轴线战略

收稿日期:2015-07-04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土资源管理视角下南海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362005)

作者简介:于阜民(1954-),吉林四平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法和国际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993.5文献标识码:A

南海争端的实质是有关国家主张专属经济区的矛盾和冲突,谁领有较大专属经济区,谁将拥有储量巨大的海底油气资源。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都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员国,求证拓展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的方略应当在国际海洋法制度框架下为之,且审时度势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策略,以保证我国拓展海洋权益的发展战略付诸实施。

一、划定专属经济区的国际法规则和原则

关于专属经济区划分的国际法规则、原则可见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已经于1994年生效的国际法文件,以下简称《公约》)。南海周边国家关于南海专属经济区划分的主张应在国际海洋法的规则、原则、制度框架下考量、协调,求得共识,且应当在有关各国订立双边协议的基础上厘定范围和界线。

(一)200海里上限规则

根据《公约》第57条规定,沿海国可以主张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约370公里)以内海域为专属经济区,而在该海域范围内拥有经济专属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57条规定了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此为专属经济区海域范围的上限,一国实际划定的专属经济区界限可以小于或等于200海里,但是不应超过200海里。

《公约》第60条且规定,沿海国一旦主张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海域为专属经济区,则不可以依据在其专属经济区内建造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而进一步向外主张200海里以内海域为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60条第8款规定:“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不具有岛屿地位。它们没有自己的领海,其存在也不影响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界限的划定。”该条款旨在强化关于专属经济区海域范围的上限,即不允许以人工设施突破200海里最大宽度之限制。

然而,沿海国在大陆领海基线以外的海域拥有岛屿(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的,该沿海国可以根据《公约》第121条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121条关于岛屿制度的规定包含3款:“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3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依据该等岛屿本身的领海基线向周边主张200海里以内海域为专属经济区。因而,岛屿主权归属在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专属经济区界限划定的博弈中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该等国际法规范条款在专属经济区划定场合,对沿海国主张拥有经济专属权的海域范围予以明确的上限,对《公约》成员国具有普遍的、国际法制度之约束力。在国际法实践领域,1994年《公约》生效以来,沿海国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的关于专属经济区划界文件中明确主张专属经济区的范围都限于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海域。《公约》第57、第60、第121条规定对《公约》成员国而言,具有成文的国际法制度之效力;对某些尚未加入《公约》的国家而言,《公约》该等规定的内容亦具有国际惯例的影响力抑或约束力*例如美国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但是公开承认其具有国际惯例之地位及约束力。。

鉴于《公约》该等条款无论在国际法渊源或实践意义上,都具有国际海洋法规则的权威、地位和效力,且提供了厘定专属经济区考量标准,笔者遂谓之“200海里上限规则”。

(二)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倘使海岸相向国家之间没有岛屿,两国领海基线之间的最短距离超过400海里,或者相邻两个国家的领海基线之间没有夹角,则两国之间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可以依据“上限原则”准确厘定。然而,现实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沿海国之间由于岛屿分布、相邻领海基线存在夹角等地理地貌原因,使得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成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而实质上资源占有的博弈往往上升为当事国之间的政治争端乃至军事冲突。

为公平解决复杂地理地貌条件下的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专属经济区界限划定问题,《公约》规定、重申了和平解决专属经济区划界争端的国际法原则。该公约序言中阐明“按照《联合国宪章》所载的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巩固各国间符合正义和权利平等原则的和平、安全、合作和友好关系”,而为公约之宗旨抑或原则。

和平解决专属经济区划分争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当事国经协商而达成协议;二是诉诸国际司法。依据《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74条第1款,关于“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的规定:"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应在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第38条是“专在为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即保障“过境通行权”的若干规定。所谓协议解决争端,是指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应在尊重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权的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公约》还规定,在达成关于专属经济区划定协议以前,有关各国可以就资源开发等实际问题作出临时安排,这种安排不妨害最后界限的划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74条第3款:“在达成第1款规定的协议以前,有关各国应基于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并在此过渡期间内,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这种安排应不妨害最后界限的划定。”可见我国就存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争议海域资源开发问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主张是符合《公约》提倡的和平解决争端原则的。在实践层面,我国和韩国订立的《中韩渔业协定》是为有益的尝试。

《公约》且要求有关国家,如在合理期间内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应诉诸《公约》规定的法律程序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74条第2款:“有关国家如在合理期间内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应诉诸第XV部分所规定的程序。”所谓第XV部分,是指关于“争端的解决”的规定,具体内容在第279条-299条,计21个条文之中。可能适用《公约》的规范、制度而做出具有拘束力的裁决的国际司法机构是指:新的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国际法院、依据《公约》设立仲裁规则的仲裁法庭或者特别仲裁法庭。然而,各国学者就《公约》是否确立了强制性争端解决程序之命题存在原则性的争议。当代国际海洋法司法实践中,菲律宾就“九段线”效力提起国际仲裁,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若干学者支持菲律宾的主张,中国政府则认为该仲裁法庭对本案没有强制约束力意义上的管辖权,且声明不应诉。关于《公约》是否确立了“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之命题,遂具有学术研讨之价值且引入国际学界争鸣的现实意义。

有美国国际法学者认为:1982年《公约》将某种具有强制性的程序纳入其中。如果争端各方都已接受了同一程序,则应当适用该程序,除非争端各方另有协议。然而,如果争端方已接受了不同的争端解决程序(或者其中一方不接受任何程序),则争端将被提交仲裁解决。[1](P215-216)显然,该学者认为1982年《公约》包含了“争端将被提交仲裁解决”的必然程序抑或最终归宿。笔者则认为《公约》的本意并非如此。

笔者注意到,在另一语境中上述海洋法专家又说:“面对迥然各异的多方意见,公约的谈判者选择了唯一切合实际的做法,再次援引自由选择原则解决了该问题,此次可供选择的是有拘束力的争端解决方法。”[1](P216)可见,美国国际法学者也承认“自由选择原则”是上位概念,即“争端将被提交仲裁解决”并非必然程序抑或最终归宿,因而是有条件适用的,只具有相对的约束力。“公约第十五部分的最后一条也总结了公约第一节的精神,强调即使在争端解决程序受限制的情况下,仍存在着争端各方通过协议寻找到一种争端解决程序的可能。这一程序使得双方能够友善地、和平地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1](P146)

二、南海争端情势

所谓南海争端首先是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之间关于若干岛礁主权归属的争议。进而,有关国家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专属经济区划分的制度、规范,依托本土及其控制下岛屿的领海基线,主张200海里以内的专属经济区海域重叠而引发主权争端。争端的实质标的则是该区域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近期发现的可燃冰资源的勘探、开采权等主权性权利。

(一)自然地理情势与岛屿主权纷争

南海亦称南中国海,在国际社会语境通常是指从中国的海南岛与东沙群岛的连线开始,向南直抵苏门答腊岛海岸线(但是不包含暹罗湾)的广阔海域。该海域东北到西南方向平均线度约2,000公里,东、西方向平均线度约1,000公里,形如大芒果,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菲律宾、越南拥有分布南海两厢漫长的海岸线,且以军事占领手段实际控制南海四大岛屿中的两个本来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的两个较大岛屿(中业岛和南威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业岛和南威岛恰恰处于大芒果形的南海海域的南北中轴线上,因而该等两岛屿主权归属在专属经济区划分谈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南海“九段线”内,属于中国南沙群岛海域的岛礁50个,中国实际控制9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中洲岛)。自南海海域发现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以来,越南、菲律宾等国相继侵占41个南沙群岛范围内的岛礁,*其中越南侵占29个岛礁(其中包括南威岛、鸿庥岛、景宏岛、南子岛);菲律宾侵占8个岛礁(其中包括中业岛、马欢岛、南钥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双黄沙洲等);马来西亚占领3个岛礁;文莱占领1个岩礁。其中越南侵占的南威岛和菲律宾侵占的中业岛都是具备人类生活条件的岛屿,可以据此主张200海里以内专属经济区,因而在国际海洋法场合具有重要意义。中业岛和南威岛则分别位于南海中轴线的中段和南端;而南海的东、西两侧分别被菲律宾、越南漫长的海岸线、领海基线合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专属经济区宽度的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57条关于专属经济区的宽度的规定:“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倘使菲律宾、越南继续侵占和控制中业岛和南威岛,进而依托其本土和侵占岛屿的海岸线而主张200海里以内专属经济区的情势下,南海总面积约80%的水域可能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主张的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如果菲律宾、越南继续侵占中业岛和南威岛,南海总面积约百分之八十(2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80%,即160万平方公里海域)可能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主张的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中国可能主张的南海专属经济区只有剩余的约20%海域。*中国可能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只有剩余的约百分之二十(2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20%,即只有4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上述20%海域是指依据国际海洋法关于岛屿专属经济区划分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121条关于岛屿可能拥有专属经济区的规定:“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3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由中国实际控制的两大岛屿(包括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台湾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向周边辐射200海里以内的水域。

然而,越南当局甚至对中国实际控制、行政管辖下的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周边的中国专属经济区海域也采取据不承认态度,由此发生越南舰船千余次冲击中国公司在南海西沙群岛岛屿周边毗连区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作业的“981”钻井平台之严峻势态。*BRTN论坛(北京电视台官方论坛):越南为何干扰我国981钻井平台?参见http://web.toutiao.com/a3336163044/?id=3338104393&tt_from=qzone,2014-06-18.越南现在不仅主张西沙群岛主权,甚至声称:除周边国家的12海里外,整个南海都是其专属经济区。

(二)南海油气资源分布和经济价值评估

如上所述,且不说其它矿产(重金属、可燃冰等)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仅南海海底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480亿吨,即令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领海及其应有的专属经济区海底大约蕴含油气总储量的30%;沿南威岛(越南侵占)向北到中业岛(菲律宾侵占)、太平岛(台湾驻军、管辖)、黄岩岛(中、菲争议),再向北到永兴岛(中国驻军、管辖)连接而成的中轴线两侧应当是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海域,这一海域恰恰处于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南海海盆”区域,蕴含南海油气资源70%以上,油气蕴藏量至少330亿吨。330亿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价值约为人民币792,000亿元,*参照2014年7月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平均价格,以400美元/每混合吨、美元/人民币比价6/1估算。以石油、天然气行业综合利润率50%计算,我国开发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净利润收益约为396,000亿元。

倘使将396,000亿元资金用于国家建设,前景如何?特枚举以下工程预算案例示之:案例一,中国的三峡水库和发电站投资总额6,00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可以建造66个这样的超级工程;案例二,建造一只现代航母编队并且维持50年的费用(包括1万名官兵的薪水、生活费,油料,武器设备维修费等)总计不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据公开资料估算),*百度知道:“中国建造一航母编队至少需要1028亿~1432亿RMB.另外一个航母编队至少应该有10000名左右的作战人员 指挥员等!每人平均按每天50元生活标准至少需要50万。”参见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gftIwxN5C_MsWxTJkLBicSomzLaU_sLM2vU4utpey5JmNsz4GLQnlS4yo1k7。则这笔钱可以建造并且维持247个航母编队(包括维持运行50年的费用);案例三,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含三个大型水库和发电站、穿越青藏高原的输水工程、配套灌溉工程)可谓世界第一大工程,预算30,00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足以投资13个这样的工程。只要一个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成功运行,我国内蒙、青海、甘肃、宁夏的沙漠、干旱土地将有约80万平方公里地区变成绿洲,除一部作为草原牧业用地之外,我国的耕地面积至少增加60%,即令中国再增加5亿人口,亦无粮食、肉食短缺之忧。

可以毫无悬念地憧憬:一旦396,000亿元资金用于国家的基础建设,中国届时不仅是经济大国,且为资源强国,进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综合国力全球领先的世界强国。

(三)南海争端之最近事态

1、越南舰船千余次冲击中国“981”号钻井平台

2014年5月,中国“981”号钻井平台开始在西沙海域勘探作业。越南称中国钻井平台作业海域属于越南专属经济区,遂组织舰船千余次冲击。美国政府高官公开讲话,称中国此举违反国际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981”号钻井平台是在自己的毗连区作业。旋即,该钻井平台在开钻5日后以“转场”名义撤回。*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张鹏雄 谭晶晶):“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981钻井平台已完成南海中建岛附近海域第一阶段作业,并已转场开始第二阶段工作”秦刚还说,“据有关企业发布的消息,作业平台已按计划转场开始第二阶段作业,这是本次整体钻探作业计划的一部分。本次钻探作业从5月2日开始,预计8月中旬结束。”参见http://www.cq.xinhuanet.com/2014-05/27/c_1110885685.htm。以本文论域的视角看来,有关当事国就“981”号钻井平台事件的博弈仍然是南海专属经济区划分纠纷的表现形式。

2、中国在属于固有领土的岛礁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遭到非议

1988年赤瓜礁海战以来,中国驻军陆续在实际控制的赤瓜礁等7个岛屿上修建“高脚屋”,航行、测量标志,近二年来又相继兴建港口和生活居住设施。然而中国在属于固有领土的岛礁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当行为却遭到少数南海国家和域外的美国、日本的非议。

3、菲律宾提起国际仲裁与我国面临的国际法风险

关于菲律宾当局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起的关于“九段线”效力为主要请求事项的国际仲裁。毋庸讳言,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多数国家的主流学者支持菲律宾的观点及其仲裁请求。即认为:解决南海争端应当在《公约》国际法框架下;菲律宾诉诸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的行动应当鼓励。甚至认为菲律宾仲裁请求正当,“九段线”在国际法场合无效。

国内学界众说纷纭,但概括为两类观点:一是“九段线”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前形成的,是有效的;国际法庭对本案没有管辖权。二是国际法庭大概不会认为“九段线”属于非法,但是法庭有相当大可能裁定这条线在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上无效;国际法庭的裁决本身没有强制力,但是如果有了这个不利的裁决,势必在未来的专属经济区划分谈判中产生对中国不利的国际舆论影响。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至今已经被超过150个国家批准,且已经存在根据公约第“第十五部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 争端的解决”。的实践,即通过国际海洋法法庭或者仲裁庭解决沿海国关于专属经济区权利乃至公海自由领域争端的可能性存在。[2](P241-243)可见,菲律宾当下提起的仲裁具有可诉性。并且其主要仲裁请求易于举证。*依据请求方举证的规则,请求“九段线”于南海专属经济区划分场合无效,只需要提交一个证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没有规定“九段线”与专属经济区划分的关系。由此看来,无论中国是否应诉,都可能发生对中国不利的裁决结果,而且一旦中国败诉的裁决问世,与我国持岛礁主权争议立场的国家势必堂而皇之地回避“九段线”约束,依托其领海基线与南海大部水域相邻的地理优势,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国际法依据,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常设结构递交关于专属经济区划分的申请、备案文件;如果届时中国就上述专属经济区划分方案提出异议,有关国家将会再度提起直接以专属经济区划分方案为请求事项的国际仲裁,中国势必面对进一步的国际法风险。

本文遂以假定当下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裁定中国败诉为逻辑起点,进而以实现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最大化为目标,求证中国适宜采取的国际法对策。

三、维护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的“中轴线战略”

专属经济区划分说到底是国际海洋法问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当在国际法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纲领,进而以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和策略付诸实施。

(一)关于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的理论误区

解决不了南海争端的实质问题。为求证拓展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的国际法对策,有必要全面阐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专属经济区制度,且跳出其中的认识误区。

在国际海洋法语境下,我国舆论领域长时期以来存在一个关于专属经济区划分规则的误区,即认为修建“高脚屋”、航行灯塔和测量标志等人工设施可以支持我国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主张,其实不然。依据国际海洋法有关制度、规范,人工岛屿、航行灯塔、测量标志等人工设施不具有岛屿的地位,只是享有周边500米范围的安全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60条第5款规定:“安全地带的宽度应由沿海国参照可适用的国际标准加以确定。这种地带的设置应确保其与人工岛屿、设施或结构的性质和功能有合理的关联;这种地带从人工岛屿、设施或结构的外缘各点量起,不应超过这些人工岛屿、设施或结构周围五百公尺的距离,但为一般接受的国际标准所许可或主管国际组织所建议者除外。安全地带的范围应妥为通知。”不能据以主张12海里领海主权及24海里毗连区,且不具有据以拓展专属经济区的国际法效力。*前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60条第8款。尽管我国采取的上述物理的应对措施可能具有强化“九段线”概念,进而宣示“九段线”范围内的岛礁主权归属中国的作用,但是就拓展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特定标的而言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国际法规范的逻辑关系看,其中第56条“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项下规定了“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等内容;其第60条“专属经济区内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项下规定了该等人工岛屿和设施的功能和国际社会对建设该等人工设施的限制条件。这表明:专属经济区是上位概念,人工岛屿等设施是下位概念;关于权利发生的顺序,先有专属经济区,后产生人工岛屿和设施,而不是相反。换言之,在国际海洋法制度框架下,决定专属经济区面积大小的地理要素是该沿海国家的本土及其所属岛屿(指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天然海岛)的海岸线向公海方向辐射的海域范围,而不是占有多少个岩礁抑或修建多少座人工设施。确切说,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岩礁抑或人工设施在国际海洋法上不产生专属经济区。

(二)维护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的国际法

中国政府历来提倡南海争端当事国通过一对一的谈判解决有争议的岛屿归属和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今年8月9日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人民网:中方提“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参见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811/c157278-25439125.html。中国提议体现了中国政府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南海问题的一贯立场,得到了广大东盟国家积极呼应,有利于稳定南海局势、削弱域外势力的介入,是为中国在国际政治层面重新启动审时度势的战略方针。然而,以厘定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为目标的具体的方案、对策务必建立在国际法和《公约》的规范、制度基础上。成功的政治战略与符合国际法的方案对策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1、适时收复中业岛、南威岛,以奠定中国主张南海专属经济区的法理基础

中国有充分的史料证据证明中业岛和南威岛是为中国固有领土,*详细说明请具体参见下文“关于中业岛/南威岛主权归属的史实和证据线索”一节。倘使中国适时收复并且实际控制南威岛、中业岛,连同中国已经实际控制的永兴岛、太平岛(台湾当局驻军并实际控制),这四个大岛都是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岛屿,根据《公约》规定可以拥有其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并且这四个大岛大体上南北走向分布,恰好构成贯穿南海东北到西南方向的中轴线,届时中国将有权依托四大岛连成的中轴线岛链向东、西两厢主张200海里范围以内的专属经济区,将合法占有南海总面积70%以上海域的专属经济区海域。*中国可能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约为南海海域面积的70%(2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70%,即14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专属经济区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的国际法意义上全新的两个海洋区域之一,专属经济区延伸至领海之外,自沿海国基线延伸至200海里。[2](P135)另一个新设海洋区域是指深海海床及其矿产资源,而这两个海域经常是包含关系。南海为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海岸线环抱,全部南海水域都将成为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纯粹的公海海域面积为零。所以,谁占有更大面积的南海专属经济区,谁就将拥有南海海洋矿产、油气资源70%以上份额的主权性权利。

南海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南至东北方向的中轴线两侧的深水区。中业岛(面积约0.33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第二大岛),位于南海海盆中心区域,其周边200海里区域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约为350亿吨。南威岛是“曾母暗沙”附近唯一面积较大的海岛(其东西底边长约350米,东北到西南斜边长约750米,是 的第四大岛屿),由该岛向西南方向辐射200海里的扇形区域即“曾母暗沙海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130亿吨。南海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水海盆区域,尤其是南海中轴线两侧的水域,而不是集中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的12海里领海及毗连区范围内。

越南、菲律宾主张南海专属经济区的根据是该等沿海国家的本土及其实际控制的中业岛、南威岛(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天然海岛)的海岸线向公海方向辐射200海里以内海域,而不是取决于他们占有多少个岩礁。换言之,倘以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最大化为标的,收复被越南、菲律宾侵占的37个无人居住的岩礁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收复两个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天然海岛(中业岛和南威岛)才能拓展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

综上,适时收复中业岛和南威岛是为中国主张南海专属经济区奠定国际法基础,且为我国实现拓展南海专属经济区目的而可供选择的唯一的合法路径。

2、赤瓜礁等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铸就“中轴线”岛链

关于我国在南沙群岛海域实际控制但是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岛礁,*中国实际控制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等7个岛礁。依据国际海洋法规定的有关规范、制度,只能享有12海里领海主权及总共辐射24海里的毗连区,而不享有200海里以内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121条第3款关于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规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至于我国在高潮时在水面以下的暗礁,不能据以主张12海里领海主权及24海里毗连区,更谈不到主张200海里以内专属经济区的权利。简言之,在南沙群岛海域有关当事国对岛礁实际控制的现实情势和国际海洋法制度框架下,我国只能在实际控制的岛礁的领海范围内(12海里半径范围内)开发自然资源,而该等海域面积加起来约10,832.6平方公里,*S=πr 2.7﹡3.14﹡(12海里﹡1.85)2=10,832.6(平方公里)。仅占全部南海水域面积不足1%(占比约0.54%)*南海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10,832.6/2,000,000*100%=0.54%.。

关于沿海国在毗连区的权利,依据1958年日内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只享有一定范围的行政管辖权、刑事司法管辖权,[3](P58-59)但是不享有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海域拥有的旨在保护其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国家管辖权。

我国陆续修建的“高脚屋”、航行灯塔、测量标志等人工设施,依据有关国际法规范,只能在妥为通知的前提下划定周围五百公尺距离的安全地带,*详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60条第5款之规定。而不能据以主张12海里领海主权及24海里毗连区,更谈不到主张200海里以内专属经济区的权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60条第8款规定:“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不具有岛屿地位。它们没有自己的领海,其存在也不影响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界限的划定。”该安全地带的法律地位形同公海,倘使该安全地带处于他国专属经济区范围内,该等人工设施所有国不享有在该安全地带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不仅如此,该等人工设施所有国在该安全地带享有的刑事管辖权视同在公海上对与国际罪行的管辖权,而受到严格限制,[3](P254)且不得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相关法律制度相抵触。[2](P59)

然而,修建“高脚屋”、航行灯塔、测量标志等人工设施也具有积极意义,即建造该等人工设施可以作为中国与有关沿海国开展专属经济区划分谈判的筹码。笔者认为,陆续修建的该等人工设施可以形成历史性权利,无论在国际法抑或中国法语境“历史性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十四条 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都受到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明确规定历史性权利作为法律原则之地位。在国际法语境,和平解决纠纷是为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平解决纠纷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协商谈判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而相互尊重历史性权利是协议之基础。

近年来,中国相继在实际控制的赤瓜礁等岛屿填海造地、扩建港口和生活居住设施,引起少数南海国家乃至某个域外大国强烈反响。其实,该等措施既无触犯国际法之嫌,又不违反国际惯例,而且具有支持我国主张南海专属经济区权利的现实意义。殊不知,国际法上从来没有关于禁止在已有天然岛屿基础上进行填海造地的规范、制度。再说国际社会的实践,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樟宜机场的总面积有一半是坐落在填海地段,填海砂石用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中国香港新机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海港、美国波士顿海港等著名国际机场、海港的建设都包含了以大陆海岸或原有岛礁为基础的填海造地工程。显然,以填海造地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国际惯例。

国际法语境下,在已有天然岛屿基础上进行填海造地扩建成为港口且可能派生港口国旨在维护港口秩序的行政管辖权或者刑事管辖权。例如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港口的,港口国对扰乱港口或岸上安宁的外国商船上的犯罪行使管辖权的判例。[3](P334-337)

既然中国在属于固有领土的南海岛屿填海造地不违反国际法,经过改造的该等岛屿可以成为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岛屿,则依据《公约》规定得以主张其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届时该等岛屿与永兴岛、适时收复的中业岛、南威岛、连同台湾地方当局已经实际控制的太平岛,共同构成南海“中轴线”岛链,再依托该岛链向东、西两厢主张200海里以内专属经济区,则中国可以取得南海水域面积约70%的专属经济区,开采这片海域的油气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能源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以巨额石油财富推动中国经济高速而可持续发展。

四、收复中业岛和南威岛的政治策略

适时收复中业岛、南威岛是为中国厘定南海专属经济区、维护国家安全和南海权益的首选可行的举措之一。何时、以何种方式收复南海被侵占岛屿,首先要正确评估国际政治时局和军事实力的对比,进而制定审时度势的战略和策略。

(一)适时收复南海二岛的时效期限和时间节点

以上拟议的国际法对策方案都是以适时收复中业岛和南威岛作为中国主张南海专属经济区的法理基础和前提条件。所谓“适时”,是指中业岛和南威岛目前还处于菲律宾、越南军事占领和实际控制下,我国应当在所谓“50年占有时效”完成的两个时间节点到来之前采取果断行动一举收复二岛,及时中断该时效之进程,才能在国际公法场合契合国际惯例,而在国际海洋法制度框架下奠定中国主张南海专属经济区的法理基础。

中国有充分的史实和证据材料证明中业岛和南威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然而,在国际公法语境,“对争议岛屿实际实施行政管理50年”是为认定其主权归属的重要事实根据,即所谓“50年占有时效”,即使中国不承认该等信条具有国际法效力,事实上该信条也没有被载入联合国宪章抑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文件,但是它早已成为国际法场合的惯例,不可忽视其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影响力。中业岛、南威岛分别被菲律宾、越南占领并且实际控制、行政管辖40余年,*详细说明请参见下文“关于中业岛/南威岛主权归属的史实和证据线索”一节。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国务必在2020/2022年这两个时间节点之前收复中业岛、南威岛,以阻止“50年占有时效”完成。

为维护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除适时收复中业岛、南威岛,以阻止“50年占有时效”完成之外,我国应当着重在“先主张权利”、“先实际占有”、“先控制管辖”三方面寻找具有国际法意义的事实根据和证据材料。至于争议一方声称在某岛屿发现了几百年前的文物,在国际法场合没有重要的证据意义,在国际法庭上备受关注的是近50年以来的有关史实和证据材料。

(二)关于中业岛/南威岛主权归属的史实和证据线索

收复失地既是正义之举,应当向国际社会展示中业岛和南威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史实和证据材料,而台湾当局至今掌握该等原始证据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政府”两者之间是革命成功的新政权取代了旧政权的关系。在国际法场合,新政权一般承继旧政权在国际法范围内的权益抑或义务,除非新政权声明放弃或拒绝。台湾当局掌控的有关证据资料形成国际法上的完整证据链条,足以证明中国“先主张”、“先占有”、“先管辖”,使得中国在国际法场合居于证据优势地位。只有两岸联手合作,以一个声音讲话,始能在国际法场合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史料证据之线索如下:

1、1935年,法国军队入侵中业岛,当时中业岛上已经有中国海南渔民居住。

2、1941年8月,日军派出 (台湾)之海军驻泊南沙群岛的主岛太平岛,并且由此开始实际控制南沙群岛(包括中业岛和南威岛)全部海域和岛礁。

3、1945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布收复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设立“南沙管理处”隶属广东省政府管辖,并修建电台、气象台。随着太平洋战争胜利,法国殖民军曾经又卷土重来,分头占领日军离去后之南海诸岛。

4、1946年10月5日,法国军舰Chevreud号登陆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在岛上建立石碑,当时政府提出抗议,并与法方决定于该月及翌年1月4日进行谈判,但因紧张,法国自动放弃谈判。

5、1946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政府派出“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等4艘 ,由指挥官 、姚汝钰(海军上校)率领南下,并有内政及陆海空各部代表随往视察,由 出发,前往西沙、南沙诸岛进驻接收。又派出由太和、太康两军舰组成特遣舰队,于当年6月2日至6月14日登陆南威岛 (南沙群岛第三大岛)、西月岛等3个岛;巡察中业岛、南子礁(今南子岛)、北子礁(今北子岛)等5个岛。中国军队并且在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上重立碑牌,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遂以接收军舰“太平号”、“中业号”、“永兴号”的名字分别命名了太平岛(南沙群岛第一大岛)、中业岛(南沙群岛第二大岛)、永兴岛(西沙群岛主岛,今西沙市——地级市所在地)。

6、1950年,国民党部队被撤守 ,设立在南沙群岛的海军“南沙管理处”部队乘“中胜舰”把太平岛上的人员物资装备撤回左营(中业岛)。 民众则趁机进入太平岛及其它岛屿盗采磷矿。

7、1951年9月8日,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48个战胜国与战败国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的条约》。合约中声明:“日本承认朝鲜半岛之独立,放弃台湾、澎湖、千岛群岛、库页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因中国代表权问题未参加会议。但是台湾当局于1952年与日本在台北另签订了《台湾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条文中承认《旧金山和约》中关于台湾的条文内容。

8、1956年,台湾海军先后派出立威部队、威远部队和 部队三次巡察南沙群岛。巡弋过程中,在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登岛,驱离岛上逗留的菲律宾、越南人,并且重树石碑、举行升旗礼,并改编南沙诸岛守军编制为“南沙守备区”,总部设在太平岛。

9、1970年至1980年,台海局势趋紧,台湾守岛部队防守能力不足,菲律宾趁机采取军事行动,先后侵占了南沙群岛的8个岛礁。其中包括菲律宾军队于1971占领中业岛,至今已经持续实际控制该岛44年。菲律宾当局甚至在2013年1月9日扬言要在中业岛建造世界级机场,现在岛上已有长1,500米长的混凝土跑道,可以起降C-130大型运输机。可见收复中业岛迫在眉睫)。

10、 7月至 2月间,南越西贡政权派兵占据南威岛。

11、1975年,越南政权崩溃,越南(北越)军队登岛接受南越驻军投降,由此越南非法占据南威岛至今。南威岛是南沙群岛中第三大岛,且是南沙群岛南部唯一可以常驻居民、可据以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岛屿,因而收复该岛事关我国重大海洋权益。由1973年起算至今,越南已经持续实际控制该岛42年,收复南威岛迫在眉睫。

(三)关于收复南威岛的情势分析

单说海军的军事力量对比,据网络上的公开资料,越南海军在西太平洋名列第9,看来中国的一支南海舰队足以对越南海军形成压倒性优势。

再看当下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一旦中国海军发动收复南威岛海战,美国虽然在南海频繁显示军事存在,但是最大可能是在国际政治舞台声援越南,美国和越南并非国际条约连接起来的盟国关系,美国政府不可能说服国会批准出动海空军力量援助越南。俄罗斯正在谋划重返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但是至今还未成为现实,且囿于俄国在乌克兰问题与美国缠斗正酣,越南指望俄国海空军“千里来寻故地”完全是一相情愿。

如是,中国海军收复南威岛就没有国际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方面的障碍,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只是要关注2023年这个时间节点,即中国必须从现在算起8年之内收复该岛。

关于此期间采取行动的时间选择,在军事层面论证可行的时段,与收复中业岛相继发动甚至同时展开更好。以国际政治视角,收复二岛行动的性质相同,敌对势力必定借题发挥、鼓动反华风波,中国不妨一举收复二岛之后一并展开外交攻势应对国际舆论,只要澄清“二战”结束以来中国当局正式从日本南海岛礁的历史事实、以正视听,相信中国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行为一定能够在国际社会赢得多数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四)收复中业岛的政治策略

中国与菲律宾军事力量对比,中国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然而,一旦中国军队采取行动收复中业岛,美国海军会不会出手呢?显然是不确定因素。据网络公开资料,美国一个西太平洋舰队(即第七舰队)的实力就超过日本海军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之和,诚然是东亚海上劲旅。美、菲两国是传统盟友,两国业已签署了关于美海军停泊、使用菲港口的协议。据统计,仅在2012年一年里总共有197艘美军舰只访问菲律宾。*具体参见中华网:美国海军扫雷舰访问菲律宾苏比克湾.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30114/17629543.html。且鉴于日本“实施集体自卫权”的情势发展,美国与日本有可能协同干预中国收复中业岛的军事行动。

美国诚然是法治国家,军事实质介入南海必须经国会授权,鉴于美、菲传统盟友关系和确定两国军事同盟关系的国际条约,届时国会授权美国政府以军事手段支持菲律宾的可能性客观存在。

倘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联手合作,而由台湾海军出面收复中业岛,美国政府又当如何?殊不知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订立了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经 1979年4月10日通过并由卡特总统签署成为法律),由此确定了美国与台湾的军事同盟关系。中国政府历来不承认所谓“美国《与台湾关系法》”,但是在美国,它是现行有效的法律。在美国国内法背景下,倘使台湾海军出面从菲律宾占领军手里夺回中业岛,美国政府会作何反应?答案容易得出,既然开战双方都是美国盟友,美国不可能选边站,只能出面居间调停,敦促、建议:双方停火,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据网络公开资料,台湾海军实力相当于菲律宾海军的20倍。可以设想,一旦台湾海军向菲律宾守岛驻军发起夺岛之战,开火不出3个小时就可以占领中业岛,停火谈判何妨!

中国历来主张南海当事国之间直接谈判解决纷争,问题是菲律宾、越南当局一直拒绝谈判。但是可以预期,一旦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实际控制了南海四大岛屿,有关各方必然会积极、甚至争先恐后地走到谈判桌上来。且这样背景下的谈判对中国有利,可望彻底解决南海纷争。

(五)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台湾当局积极参与收复中业岛的军事合作诚然是适时收复中业岛,拓展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实现“一石三鸟”战略的良好开端和逻辑起点。那么台湾国民党当局是否有可能响应第三次国共合作,收复失地,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的倡议呢?笔者看来,在互利共赢、照顾双方合理关切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合情合理的换位思考去创造合作气氛和条件,国共再度合作的可能性是现实存在的。

国共两党曾在“推翻帝制,恢复中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民族大义旗帜下两次成功合作,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此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文化历史基础。而当下台湾国民党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则构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现实政治基础。

再看台湾当前选举政治格局。在民众直选领导人的政治制度背景下,选民投票之权重说到底在于谁能够为台湾民众谋福祉。可以设想,倘使承认“九二共识”的台湾国民党人承诺:两岸合作收复中业岛,中国人共同开发南海资源,走向繁荣富足。如是,台湾选民支持国民党的选票势必大幅上升,台湾国民党赢得2016年大选的宏愿始得多数民意支持之保障。

对台湾当权者来说,台海安全局势是为其合理关切,打消其忧患,实为国共第三次合作谋事成败之关键。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发表公开谈话承诺“停止内战”,以此为两党、两军实现合作之前提,国共合作局面遂成为现实。可以设想,国共两党领袖会晤达成协议,公开宣示而承诺:信守“九二共识”,停止敌对军事行动20年,合作收复中业岛,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则台湾国民党军政当局理应响应,两岸合作维护南海权益大事可成矣。

(六)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深远影响

抓住时机发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目标是收复南海二岛,拓展南海专属经济区。展望前景,国共第三次成功合作的重大历史事件势必推动海峡两岸中国人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政治智慧而走向和平统一,进而深刻影响东亚、西太平洋区域的国际政治格局。

1、分化瓦解美国日本联手“协防台湾”的战略框架

美国和日本联手“协防台湾”的构想,在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背景下已经不只是个梦魇,而是一个现实的战略框架。如何破解该等战略格局呢?我们去说服美国和日本吗?如同与虎谋皮,不可能解决问题。破解该等格局的突破口只能选取台湾国民党当局。可以设想,一旦国共两党领袖签订“台海两岸中国人停止敌对军事行动20年”的和平协议,还要“协防”什么?美国和日本精心打造的联手“协防台湾”战略框架必将因失去实际意义而顷刻瓦解,美、日联盟主导东亚、西太平洋区域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想如灰飞烟灭。

2、打压台独势力且支持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人赢得选战

国台办张主任台湾之行可见,台独势力代表人物尤其在台湾南部地区占有选票优势,因而台湾国民党2016年选战风险已见端倪。我们一贯支持秉承两岸和平统一立场的台湾进步力量,但是应当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倘使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20年(抑或30/50年)协议,进而两岸联手收复南海失地,合作开发南海资源,催生两岸经济再度腾飞,人民福祉显著提高,台湾人民当然不会去投台独分裂分子的选票。所以,发动第三次国共合作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成为现实,那么美国政府支持台湾而牵制中国发展的战略也不得不有所改变。美国的法制锤炼200余年,哪一个总统也不原承担违法的风险。所谓“美国《台湾关系法》”中亦声称: 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不支持台湾独立。同时又说:而如何统一以和平方式达成,要靠双方进行两岸对话。既然如此,美国政府没有理由抵制海峡两岸中国人和平统一的行动或主张,否则美国政府就有涉嫌违法之虞,如是可谓“一石三鸟”之策。

参考文献:

[1] (美)J.G.梅里尔斯著,韩秀丽,李燕纹,林蔚,石玉译. 国际争端解决(第五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 (美)路易斯·B·宋恩,克里斯丁·古斯塔夫森·朱罗,约翰·E·诺伊斯,埃里克·弗兰克斯著,傅崐成等译.海洋法精要(第2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 林欣,李琼英.国际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The Legal Basis and Political Strategy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outh China Sea

Yu Fumi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situation that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have long coast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ake actual control of the two large islands which are inherent territory of China, "981 rig" withdrawal, and International Sea Arbitration Court might make an adverse award on China's "nine segment line", China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within international law framework: before 2020/2022, China should regain Zhongye and Nanwei islands, and intensify life facilities on Yongxing and Taiping Islands, and other islands or reefs of China; so we would constitute the sea "axis line" that cross South China Sea, and could claim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within 200 nautical miles to East and West by the axis. At the political level: we could negotiate with KMT as equals to conclude a peace agreement, and then to team up to recover the two islands, and th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s "help defend Taiwan" strategy would collapse. Taiwan KMT, who recognize "92 consensus", would likely win the 2016 election, which would promote cross-strait peaceful reunifi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dilemma in South China Sea; axis strategies

责任编辑:周延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