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时间:2024-06-19

王书明 张曦兮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2009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建设”。[1](P15)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2](P1)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因此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领域,海洋生态文明指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促进其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为人类服务过程中,按照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人与海洋的互动,良性运行机制与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3]山东半岛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环境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良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的开发利用进程中,海岸带是海洋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价值最高的区域,能够影响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4](P1)这一区域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自然科学的研究一般采用狭义的定义,认为海岸带是指海岸线附近狭长的海岸、海滩以及水下岸坡。[5](P26)社会科学研究采用海岸带的广义界定,认为海岸带是具有海岸线的行政地理单元及近海海域所构成的海陆一体化带状区域。[6](P4)该区域不仅自然活动剧烈,而且人类行为活跃,面临着自然与人类的双重影响。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海岸带的资源、减轻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压力、寻找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国、各地区开始探索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道路。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种改进海岸带行政管理的框架。这种管理框架利用地方政府的能力,通过有效规划所有产业部门和改善人类行为,对所有产业实施管理,从而平衡互补兼容的海岸带资源利用方式。[7](PⅠ)自1972年美国颁布实施《海岸带管理法》以后,海岸带综合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并在手段和框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200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编制了《山东省海岸带规划》,海岸带管理开始受到重视。当下,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下,重视海岸带的作用、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将有效推进山东半岛生态文明建设。

一、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驱动力

要对海岸带进行有效管制,获得持续的支持,除政治驱动力、社会驱动力外,还需要其他更加持久、有效的驱动力。其中,在剧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下,个人、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探索海岸带管理模式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资本是提升海岸带综合管理发展水平的根本动力。明确并有效利用这一驱动力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带动个人、社区和国家为海岸带综合管理做出贡献。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础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海岸带管理经历了许多无效管治。这些问题基本都可以归因为行为的问题,与具体区域的现有价值观、前途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现状有关。解决海岸带管理的问题,需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人类行为决定了管理的成败。[8](P190)也就是说,海岸带管理需要人们关注需要解决的海洋问题,超越人类在海岸带生存中涉及的问题与威胁意识,改变地方的价值和关注,提升参与性,形成可持续的行为改进。具体而言,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础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需要当地民众认识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供应站,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人们的认识决定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岸带行动的强度,因此需要对海岸带的重要作用价值达成共识、形成交流,在人与海洋的互动过程中,关注人类行为对海岸带造成的影响,形成保护海岸带的共同愿景。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海岸带的管理过程中,为多行业部门的合作提供机会。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汇聚各行业部门的具体目标和建议,形成某些进程或决策,最终提高利益相关者在海岸带综合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参与程度。归根到底,就是要在一定时间、空间尺度内达成对山东半岛海岸带环境状况的共识,转变传统的政治观与价值观,以主动、共享的生存方式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善待海洋,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提供支持。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机制

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机制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它涉及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它首先要求海岸带综合管理活动中,从规划和科学研究到具体行动的实施中,各个要素都参与其中,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其次就是要在管理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以及不同行业、部门、机构之间的整合进行协调。将山东半岛海洋环境管理的问题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议程,并将各个部门置于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中,明确职责和分工,提高行动的效率。另外,就是要鼓励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社区、私营部门、商业部门、科学和学术团体、非政府组织、媒体等)为了共同的愿景采取统一行动。[8](P191)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合作是海岸带管理的巨大推动力,它能够为山东半岛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丰富的人力、财力、知识和技术资源。总之,这一机制的良性运转,将会激发海岸带管理的巨大活力,为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动力。

(三)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优越性

由于以往的海岸带管治方式缺乏对海岸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价值的准确认识,也没能意识到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因而管理规划通常只针对某个具体环节,缺乏整体视角下的长远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克服了这一缺点,其兼容并包的覆盖范围不仅要求明确海岸带综合管理活动的边界,还能够推动人们从更大范围、更广尺度看待和实施海岸带管理。此外,由于海岸带综合管理涉及的问题范围大、行业多,管理者需要根据可获得的资源、政治敏感度、行动的迫切程度及问题的特性等多种因素,确定问题解决的时间、空间安排;由于海洋环境的压力程度与问题出现的时间、空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海岸带综合管理可以根据可获得的人力与财政资源,在时间安排和地理覆盖范围上保持较大的灵活性。[8](P191)总之,在海岸带的管理过程中,地质运动、气候变化、技术不足、信息缺乏、政策改变等各种自然以及人为的海洋突发事件都使得海岸带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在对山东半岛海岸带进行灵活的、有弹性的综合管理,能够保证管理者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反应,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二、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关键环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各国纷纷展开海岸带综合管理工作,目前已有95个沿海国家在385个地区开展了这一工作。[4](P23)经过多年的实践,海岸带综合管理已经在促进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平衡相互冲突的海岸带资源利用方式、确保海岸带资源的功能完整性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无论美国、法国、荷兰等国集中的管理模式还是英国、越南、菲律宾的松散管理模式,其中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帮助山东半岛海岸带管理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标与框架

由于海岸带管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海岸带的管理者之间形成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和共同的目标。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规划为指导下,需要明确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标就要在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下,实现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在要在各种利益相关者(如经济行业部门、主管机构、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组织、大型社区组织)之间形成共同的认识,即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生物、非生物以及空间资源。作为一种珍贵的公共资源,它提供的生态服务是有限的。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厦门市以及菲律宾的八打雁省的做法都提供了有益经验。厦门市为了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以及海岸带管理的参与性,通过大众媒体进行长期宣传。八打雁省坚持组织海岸带的年度清扫工作、开展“关注八打雁”的公众意识项目、建立八打雁海岸带网、借助公共信息传播媒介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8](P192)这些活动对于促进公众认识海洋、重视海岸带价值有重要作用。其次,是开展广泛的磋商活动,真正了解山东半岛海岸带地区人们的需求,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伙伴关系、建立沟通平台,形成利益相关者保护海岸带的共同愿景。一方面应当促使政府官员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提高公众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问题的政治关注程度;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社区教育和交流、社区咨询会议等活动,使当地居民充分了解山东半岛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状况,形成保护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自觉意愿。

(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具体过程

海岸带综合管理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力和财政资源以及政治与行政管理现状,系统地解决环境关注问题。这种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规划、批准、监测、实施,要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采用新的策略,制定新的行动计划。[8](P194)1986年,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开始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探索;1991年山东省政府提出“海上山东”的战略部署,将海岸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纳入政府议程;2005年山东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海岸带规划,对山东省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200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编制了《山东省海岸带规划》,并要求各沿海城市分别编制详细规划;近年来,“蓝黄”两区的规划也对山东半岛海岸带予以了高度重视,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契机。尽管如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海岸带综合管理关键人物的频繁更换造成了管理的不确定性。而海岸带涉及的众多管理部门,也因分工不明确和机构重叠在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为此,菲律宾在探索实践中成立了八打雁湾地区环境保护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由行政官员担任,起到了功能性的多部门平台作用。[8](P231)山东省海岸带的综合管理也需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承担覆盖全省的跨部门协调任务,保证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解决众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提供平台,也为解决影响海岸带地区人民生计问题的决策过程创立透明的机制。此外,山东半岛海岸带的综合管理还需要相关地区(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定期对海岸带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各种时空尺度数据持续监测海洋环境变化。将各种数据形成数据库,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厦门市和八打雁省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定期监测海洋环境的改变、为固定海域配置仪器设备、定期评估海洋污染的状态与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定污染管理计划的实施等,[8](P245)都能让人们看到海洋环境综合管理的成效。根据克拉克的观点,管理的每一个阶段还应该用可持续的概念进行检验,以避免有损沿海区域资源的行为。[9](P16)

(三)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要素整合

生态明文建设要求各个参与的要素形成联动,进行整体的系统性建设。海岸带综合管理对传统海岸带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突出了要素整合的特征。政策变革和职能强化需要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这就要求管理机构收集并有效分析多方信息,保证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此,八打雁地区不仅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专家库等,为利益相关者贡献专业知识、发挥社会责任感、共同参与项目管理提供途径,还通过行政收费获取海岸带管理的经费。[8](P235)结合菲律宾的经验,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要素整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多方财政支持。一方面,由于山东半岛海岸带范围较广,政府很难独自负担海岸带管治的巨大经费支出。需要明确海洋资源有偿使用的思想,对其他海洋干预活动收取费用(例如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渔业资源赔偿费、废弃物海洋倾倒费、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等),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目前以行政命令主导的管理方式和决策机制压抑了市场主体保护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调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保证海岸带的管理活动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就是要使统筹决策获得智力支持。山东省在海洋科研实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拥有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海洋科研机构,能够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支持。从海洋科研机构和大学中聘请专家学者收集和解释相关数据、编制科学报告、建立环境监测机制、提供培训等能够很好地突出山东海洋科技人才优势。不同学科的专家交流沟通,也能够促进知识的综合以及多学科管理和技术的融合。将专家咨询纳入管理结构也可以为行动和决策提供科学的解释和问题分析(包括水体的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系统管理、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综合影响评价等),保证海岸带综合管理项目效率和效益的不断增长。在这一方面,青岛市已经建立海岸带管理专家咨询制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第三,要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人力支持。山东省海岸带综合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这就要求政府海洋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或进修,获得专业的管理技能,加深对有关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管理活动规范化并维持统一标准;同时,可以与民间社团(如世界海洋保护组织、中国海洋保护组织)或其他海洋管理机构的成员建立联系,鼓励他们的参与,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功能伙伴关系,通过分享技巧和信息,将规划和决策变成共同的过程。

(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社区基础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事关山东省近亿人口,这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良好的社区基础和群众参与。海岸带综合管理为各个地区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参与的框架,使他们有机会在共同愿景的确定以及海岸带战略及行动计划的制定中起到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始终把海岸带管理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于缺乏政治意愿,殊不知社区层次的需求和经验能够为海岸带管理带来巨大驱动力。以社区为基础的海岸带管理扩展其纵深尺度,既能满足了自下而上的需求,又能保证政策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东亚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更加稳定和有力,海岸带综合管理也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框架。[8](P197)事实上,威海市在2010 年出台的《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岸带管理与保护的意见》中,已经注意到了社区的作用,并要求其在海岸带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需要认识到,海岸带综合管理要求广泛的参与,这就需要政府、社区、环保人士、媒体等通力合作,形成大范围的、有效的社区动员,让更多资源、知识、技术投入到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海岸带的管理。与此同时,形成一定时间范围内共同认可的战略和行动计划,来保证积极的、可持续的公众参与行为。如果能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创建功能性的交流网络形成有效的沟通和监督渠道,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调整管理战略和计划,将更加有助于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展开。

图1 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具体途径

海洋具有流动性、扩散性等特征,现有的海洋管理措施在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陆源污染、气候变化、海岸带灾害管理以及水资源管理方面都有具体的探索。然而,海岸带管治的实践经验证明,各项管理措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性。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宏观框架,并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制定行动计划,最后通过各个项目的综合,形成有效的海洋管理实践。

(一)形成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宏观框架

建设生态文明,不应将目光局限于某个行政单元,而应当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将视野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横向协调、纵向关联”。山东半岛海洋管理在单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覆盖整个区域的行动框架还在探索当中。“蓝黄”两区的发展规划正是一个积极的环境引爆点,为山东半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也为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根据环境引爆项目的解释,引爆点指决定系统向优化或恶化方向转变的支点。环境引爆点是生态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点,在该点采取的微小行动会加速系统健康的重大变化。[8](P204)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黄河三角洲的规划中要求加快实施海岸带综合治理,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特别指出海岸带是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统筹海陆发展的最重要区域,需要维护其自然属性和稳定性,对未开发区域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因此,应该把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机统一起来,抓住这个积极的环境引爆点,进行制度机制和运作安排方面的变化,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做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宏观规划。借此机会,山东应当首先成立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海洋管理与协调委员会,进行职能部门的整合,将海岸带的管理从行业部门的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这种机制设计可以把不同部门和行业的活动综合起来,从根本上避免各部门的重复、推诿,促进了不同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效理顺各机构部门的业务活动。除此之外,山东省应当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按照海洋本身的特点和属性,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减少海洋利用时产生的冲突、拥挤和不兼容现象。根据各海域生态功能实行的海洋利用区划能够对海水养殖、港口航运等海洋活动划定区域界限,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总之,需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在全省层面形成具有适应性和包容性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框架。

(二)制定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地方行动计划

由于政策均具有地方性,政策的成功实施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行为。科学的海岸带管理计划还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所以,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除了要形成着眼于整体的宏观框架外,还需要注重地方层次上计划与政策的制定,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产生具体有效的管治行动。厦门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示范。其中包括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海洋功能区划、紧急事故的应急计划、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评价系统、培训和教育机制、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机制、综合信息系统等。[10](PⅡ)厦门的模式和经验已经为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所承认,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采纳厦门经验,灵活地运用到当地的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东亚的实践中,政府颁布了促进权力下放的国家法律,将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权利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层次进行统一的政策变革和管理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确保了从垃圾处理、自然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到滨海旅游全覆盖的整体生态管理。2008年,青岛市制定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发展战略,使胶州湾海岸带环境资源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08年,威海市公布实施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涉及威海市行政管辖的海岸带区域。2010年,威海市政府又发布《关于加强海岸带管理与保护的意见》,将涉海部门全部纳入海岸带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各级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初步构建了海岸带管理和保护的制度框架。山东各地也应该结合海岸带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行动,让社会公众看到综合管理的成效,良好的管治结果又反过来带动更大范围的公众参与,这样便能形成海洋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三)与其他海洋行动计划进行协调互补

受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海岸带综合管理目标、计划的制定以及宏观框架的设定都要求其与其他相关项目平行发展。正如第三届全球海洋、海岸带和海岛会议强调的,渔业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在总体目标上是相互支持的,它们属于一个整体。[8](P255)因此,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具体措施也需要与其他海洋行动计划进行协调互补。

1、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由于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山东制定了海洋保护战略,并批准设立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6处。此后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山东半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要求建立珍稀濒危物种监测救护网络和海洋生物基因库,开展典型海域水生生物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与养护。与此同时加强海岛水土流失防治,开展海岛珍稀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物种救护行动。[2](P16)为了寻找有效路径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还需要将保护区的管理纳入到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框架之中,在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协调的伙伴关系。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海洋自然保护区之间建立联系需要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与更大范围内海岸带和海洋区域的联系;形成把海洋自然保护区纳入更广泛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框架的管治安排;通过政策和管理手段的升级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8](P252)一旦山东半岛的海岸带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就可以开发为生态旅游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框架中,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工作者是一个中间人,要在综合管理与保护区之间建立联系,并开展更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思考。

2、扶贫减困计划

生态文明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都是可持续的。而贫困使得人们把生存放在第一位,从而更易采取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海洋环境退化的问题就要继续存在或发生。[8](P262)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大量措施进行扶贫减困,由贫困带来的环境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海岸带综合管理对这一问题的战略和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动社会和政策的变化,促进社会经济机会及公平产生的积极变化。这一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改善沿海居民的生计,还可以提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质量与生产力。这种管理模式在思路上与海洋生态补偿类似。2010年,山东省出台了《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后,东营、日照、烟台、青岛等城市先后制定了实施海洋生态补偿的若干政策。实施海洋生态补偿是因为,在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对立的情况下,任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举措都有可能限制经济收入,使相关者丧失机会成本。因此,扶贫减困最好的办法不是对生境困难者的接济和恩赐,而是通过服务海洋生态环境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在满足其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激发海洋环境服务的积极性。将改善海洋环境作为谋生的手段,就有了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的生活来源,在保证生计的同时还能引导更大范围的积极环境行为。因此,实施和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是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行动计划。

3、其他海洋行动计划

在有关海洋的行动探索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各种海洋行动计划和海岸带综合管理之间存在包含或平行的关系。以渔业资源管理为例,2005年山东省提出了“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的行动计划。然而需要明确,渔业生态系统途径的实施离不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支持。受到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渔业生态系统途径难以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经过调整,恰好可以弥补其中不足。由于渔业生态系统途径重点关注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而且特别支持渔业及其相关活动,其中包括渔业资源跨界共享的问题。与其他综合管理计划一样,渔业生态系统途径的实施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协作和咨询活动。与此类似,陆源污染治理、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的控制、海岸带风险管理与减灾、水资源管理等单个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引入到海岸带综合管理中执行。[8](P260)事实上,海洋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每个要素都与整体环境状况相关联。一方面,单个海洋要素的变化对整个体统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另一方面,海岸带作为公共品,外溢性等特点造成传统的单个管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实践。因此,海岸带综合管理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不能割裂各个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将各个行动计划纳入综合考虑,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结论与展望

生态文明是在扬弃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要求调整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式与方向,减损文明的扩张性和对抗性因素,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11](P71)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山东半岛应根据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海洋生态文明的探索。山东半岛“蓝黄”两区发展战略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护海岸带整体环境、维护海岸带生态平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要求恰好为完善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契机。这种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时空的综合治理手段,能够克服部门推诿扯皮、行业冲突排斥、区域分化隔离、陆地-水域界面管辖权分离等传统海洋管治固有的局限性,调解海岸带资源分配引发的冲突,并带动大范围公众的关注和利益相关者积极、持续的参与。这一管理方式通过规划和管理对海岸带资源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实施管治,为地方、区域和国家层次有关海洋问题的协商和解决提供了手段,具有多种功效。首先,它结束了海洋行政管理与海洋科学研究长期分离的状态,为实际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将利益相关者纳入管理范畴,通过考察研究和技能培训,培养了海洋管理专业人才。另外,还通过开展广泛的活动提高了公众意识和参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活困难者的生计问题。山东半岛在“蓝黄”两区的发展战略下,应当从整体和长远目标、利益上注重合作、协调和综合,保证海岸带综合管理过程的民主化、参与化和透明度。通过协调人与海洋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12/23/content_19120411.htm.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kzgl/2011-05/06/content_22511995.htm.

[3]马彩华.略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公众参与[J].中国软科学,2010,(S1):172-177.

[4]鹿守本.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5]冯士筰等.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熊永柱.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7]阿尔弗雷德·M·杜德.前言[A].蔡程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动力——东亚海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C].周秋麟等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8](马来西亚)蔡程瑛著.周秋麟等译.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动力——东亚海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9](美)约翰·R·克拉克著.吴克勤等译.海岸带管理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10]孙志辉.海岸带综合管理与中国的实践[A].见:蔡程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动力——东亚海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C].周秋麟等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11]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