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

时间:2024-06-19

刘解放,罗星海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9)

0 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双高计划”。2021年5月湖北省教育厅启动“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首批建设单位。其中,学校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是我国为推进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措施[1-2];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探索“双高计划”高水平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路、目标和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培育智能交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

1 专业群建设思路

1.1 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社会进入崭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改变人类出行方式,智能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需求。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入交通运输传统基础设施为目标,对接交通数字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能交通硬件设备制造、系统及软件开发、网络搭建与运维、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集成与应用、售后服务等岗位。

1.2 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围绕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即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行业办学背景,对接交通数字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湖北交通运输和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智能交通示范新高地、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服务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湖北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前行。专业群与世界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掌握扎实的交通数字化领域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新兴数字产业技术技能,具备智能交通产品制造、开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能力,适应交通数字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5]。

1.3 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专业群以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发展支撑;专业群对接交通数字化产业,把握交通数字化产业发展态势,紧密联系知名企业,共同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专业基础相通:专业群构建了“平台共享、核心分向、拓展互选”的课程体系,共用了电子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综合布线、C语言等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共享电工电子技术、光传输技术、综合布线、软件开发等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训练学生的电路识读与装配、光纤熔接、网络综合布线、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基础相通性好。

技术领域相近:4个专业主要涉及传感器应用、智能终端开发、电子产品检测维修、交通数据采集、移动通信、数据分析与处理、综合布线、网络优化和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领域,均属于智能交通类相关技术。

职业岗位相关:4个专业主要对应智能交通产品制造、开发、检测、维修、安装、调试、维护,5G基站架设和优化,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通信网络设计、部署、管理和维护,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与测试等岗位。针对各个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共建岗位课程资源,形成专业拓展课程。学生通过互选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提高“岗位群”适应能力,拓宽就业空间,保证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相关度高,服务产业能力强。

教学资源共享:专业群共享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建有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学习任务书、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共享多个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开发了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全光网配线端接实训、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训、软件设计与开发等一系列共享实训项目;共享以专业群负责人为核心教师的教学创新团队,根据教师专业特长,成立不同的课程小组,探索模块化教学;共享合作企业教学资源,资源共享度高。

群内各专业优势明显,特点鲜明,集聚效应好,服务交通数字化产业能力强。通过专业群建设,能较好地推进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智能交通产业体系,实现供需相适,全面提高智能交通领域人才培养质量[6-7]。

2 专业群建设目标与举措

2.1 专业群建设目标

专业群立足交通数字化产业发展,服务智能交通产业链,适应职业型、技能型、复合型、多生源、群建设、信息化等高职类型教育的特点,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专业群建设思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专业群打造成为智能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通过全力推进“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十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力争实现短期目标:将专业群建设成交通行业离不开、特色鲜明、省内领先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在产教融合等方面引领全省智能交通职业教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专业群建设的示范高地;实现长期目标:建设成“行业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

2.2 专业群建设举措

2.2.1 “一主线、三递进、五融合”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一主线、三递进、五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通过“企业识岗、企业跟岗、企业顶岗”实施工学交替三递进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拓展能力”;依托校、企双平台,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相融合、专任教师与企业骨干相融合、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相融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促进学生职业“基础、专项、拓展”能力的全面提升;推进“1+X”证书制度,分专业制定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和订单培养等多样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一主线、三递进、五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2.2.2 “优化体系、打造平台、共建共享”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1)行业引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紧跟行业发展,对接智能交通岗位群,依托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湖北交通职教集团和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及科研优势,总结、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共享、核心分向、拓展互选”的专业群课程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根据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的培养需求,围绕“产、教、学、赛、研、创”协调育人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按照“投资多元、功能多样、市场运作”的建设思路,分别构建 “基础、专业和综合”三个层次的能力训练模块,搭建“内涵、硬件和创新”三大支撑平台,形成“三层次、三平台”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

图2 “基础共享、核心分向、拓展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打造课程教学平台

针对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建设目标和要求,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通过引入智能交通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和先进设备,校企共同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打造集学习、考试、培训、在线直播等一体的课程教学平台。

(3)共建共享,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建设包括行业标准、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校本教材、电子教案、产品手册、微课、任务工单、真实生产典型案例等多种教学资源,满足学历教育、社会培训、“1+X”证书培训所需的多功能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重点打造核心课程、网络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用“互联网+智慧学习平台”和展示体验中心,共建包含产业先进元素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资源。

2.2.3 “以德为先、以融为要、以学为本”实施教材与教法改革

(1)落实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改革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创建省厅级红旗党支部,培育党建品牌;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和资源,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奋斗精神,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紧贴职业岗位实际与信息技术发展,实施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改革。

图3 “三层次、三平台”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

(2)校企“双元”合作,开展教材改革

专业群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校企“双元”合作,紧贴职业岗位实际,建设覆盖专业群多数课程的新型校本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针对产业群技术标准以及岗位职业技能规范等学生难以查找和记忆的问题,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将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经编纂整理融入教材内容,开发既满足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又可作为工具书供学生随时翻检的工作手册式教材;针对定向士官班、订单班和行业单招班等不同人才培养需求,精心组织模块化教材内容,打造既具通识基础又极具个性化培养的针对性活页式教材,便于内容动态更新。

(3)借助信息技术,落实教法改革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展示体验中心,持续推进虚拟仿真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不受时空限制的交互式自主学习、实习和实训的高水平网络教学环境;持续开展“交通信息大讲堂”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大国工匠、劳模、优秀职校生进校园、登讲台、上网站,线上线下宣传展示他们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智能交通行业准职业人的工匠精神,开展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

2.2.4 “专家帮扶、重点突破、健全体系”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以“四有”标准培育在智能交通领域有影响力的专业群负责人,重点培育一批能够运用新兴数字技术助力交通运输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交通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骨干教师和具有高超技艺的工匠大师;聘请高校教授和行业专家为领军人才,聘请湖北名师兼职任教,指导教师教学团队结构优化和调整,提供带培项目资源,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混编教学团队;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分类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质量和贡献,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1)专家帮扶,校企协作,培养双带头人

聘请智能交通领域具有高超技艺和权威的工匠大师、高校教授和行业企业专家为校内兼职带头人;依靠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和湖北名师的指导帮扶,培养专业群负责人为校内专业带头人;专兼结合、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带头人“头雁效应”,激发教师干事活力[8-9];打造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混编教师队伍,全面持续优化混编教师队伍的专兼、年龄、学历、职称等各种结构比例,保障教师队伍持续旺盛的战斗力。

(2)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培养骨干教师

鼓励教师加强理论研究,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教师开阔信息化教学视野,启发教师教育教学新思维,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师团队整体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升;重点支持骨干教师参加“职教国培”、发达国家职教培训、企业实践锻炼,以及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带培方式,培养教师的交通数字化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带动和助力教师团队整体能力提升。

(3)健全培训研修体系,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完善教师培训研修体系,实施不同类型的培养计划,循序渐进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实施“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使入职青年教师适应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实施“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施“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职教国培、出国(境)研修、“1+X”证书等各项培训研修,加速培养年轻骨干力量,创建“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增强青年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2.2.5 “功能齐全、服务多样、示范带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1)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功能齐全、服务多样的校内实践基地

对原有校内实训室进行整合,按照专业群内部逻辑关系对专业群实训资源进行重构,实现专业群内实训资源共享;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按行业规范要求,模拟生产实景,利用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等多种新技术,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着力建设智能交通应用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应用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功能齐全、服务多样的专业群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群的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等多样性需求,打造辐射区域、引领全国的开放共享的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

(2)联手优企,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湖北交通职教集团,整合智能交通行业资源,建设具有区域范围内示范带动作用的集实训、实习和就业等多功能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品牌实训基地为示范,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群内每个专业至少有3个以上高质量校外实训基地;聘请校外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担任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专兼教师共同按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教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和学生搭建桥梁,促成学生在海外岗位实习。

2.2.6 “2室1中心”,搭建技术技能平台

联手知名企业,建设名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智能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形成“2室1中心”智能交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应用推广、成果转化等,助推智能交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1)校企协同,建设名师、博士工作室

依托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引入知名企业的大师名匠、高校科研院所输出的拔尖人才,发挥专业群博士团队优势,实施产教协同,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创新,实行人才传帮带,技艺传承,建设1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博士工作室,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展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攻关,形成一批交通数字化产业技术研究成果。

(2)多措并举,搭建智能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依托专业群建设基础和湖北省交通运输研究院平台,坚持“开放、集成、共享”建设原则,按照“共性需求集中,个性需求分散”的建设模式,搭建智能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营造协同创新研究环境,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智能交通技术攻关,重点对5G和北斗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产品研发和成果推广,服务交通数字化产业发展。

2.2.7 “面向交通、持续创新、助推行业”,开展社会服务

(1)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

面向智能交通人才需求,依托校企共建的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华为ICT学院和鲲鹏产业学院,以专业群优质教育资源为支撑,校企合作研发适用交通数字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湖北交通建设培育智能交通人才,服务区域产业。

(2)创新技术应用,服务智慧社会

5G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使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应用不断加速;与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合作成立智能交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成由行业领军人物、专业群带头人共同带领的技术创新团队;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开发推广平台,持续研发智能交通新技术,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促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拓展教育培训,服务行业未来

利用专业群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以VUE考试认证中心、国家级智能交通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为支撑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供实训平台远程调用、远程技能鉴定、技术支持、培训服务、对口交流等共享服务;主动承接各级别技能考试与鉴定,同时承担各级行政部门和行业企业委托的各类相关培训任务。

2.2.8 “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化”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依托行业办学特色,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发达国家智能交通技术优质职教资源;探索智能交通技术专业国际教学标准开发路线,与行业联合开发制定国际版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推动智能交通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提升专业群国际化服务水平,打造国际职教品牌,实现“走出去,引进来”。

(1)引进来,开发中国特色专业标准

依托国际知名合作企业,引进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和国际证书;同时,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申报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开展师生互访、技术人才互培等工作;借助世界技能大赛等平台,加强与国际各种技能组织合作;同时,依托“互联网+”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对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教学标准技术方案进行国际化层面剖析,开发中国特色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助推专业群的国际化,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2)走出去,共享专业群建设成果

聚焦服务中资企业海外本地化人才培养,推动智能交通技术职教标准国际化;紧跟国内企业海外战略布局,配合其智能交通产品、技术、人才标准输出,校企联合构建境外人才和技术服务培养体系,贡献中国特色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专业标准、教学资源,订单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本地化培训的需求;通过向海外提供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派遣教师、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师资和技术员、增加留学生名额等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服务项目,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工具操作方法、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和交通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本土专家团队;结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开展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和课程开发,帮助他们制定智能交通技术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教学标准等,建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满足当地交通数字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3 专业群建设机制保障

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立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群建设,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科学合理地编制专业群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有计划、分层次、成体系推进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交通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指导开展专业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健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管理机制,健全专业群设置与市场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协同管理,确保专业群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诊断与改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根本任务,聚焦新时代专业建设内涵发展,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诊断与改进,健全专业群动态调整和自我完善的建设发展机制;推进构建专业群“8”字螺旋和常态化专业群“诊改”机制;对接交通数字化产业,形成“面向市场,校企协同”的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基于“一主线、三递进、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聚焦师生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激励,推进教师个人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3.3 政行企校多元投入,形成多方协同的新机制

加强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依托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湖北交通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与企业共同建立产业学院、专业实训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室,对接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训紧缺急需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开展对企业职工、退役军人和农村劳动者等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形成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联合世界知名企业共建专业群,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协同推进专业群建设新机制,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确保专业群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至关重要。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紧密对接交通数字化高端产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切实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了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概括归纳出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建设举措和保障机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