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陈剑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8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中国制造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智能转型,在转型背景下,国家连续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了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广大群众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激发社会市场的新活力[1]。大学生作为双创的主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采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开发双创课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设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多项措施,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指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内涵需从多个层面进行诠释,首先是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认真尽责、一丝不苟;其次是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再者是对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专注精神;广泛意义上是指工匠对产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也是工匠自身在工作中所具备的务实、严谨、专注的优良品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经济的逐步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以支撑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获得生生不息的活力。
国家相关文件多次提到要在新时代发扬工匠精神,以实现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全面转换。正确理解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国家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高技能的工匠大军,对实现智造升级转换具有重大意义。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为专注、精进、乐业,这种核心价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创业需要对事业的全身心专注、孜孜不倦的精神,在创业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为了自己的目标执着追求,最终才能获得成功[3]。同样,在高职教育中通过对学生合理的引导与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专注的含义,做到对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专注的精神,特别是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目前,不少高职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对专业的学习不够专注。通过这种引导,让学生把精力重新放在自己的学业上,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而精进则体现在对事物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决心,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应做到精益求精、用心雕琢,这样的产品才更具备竞争力,才更能被市场认可,这种认可也是对从业者的认可;乐业指的是:这种前面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让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从业者能从认可中得到身心愉悦。
高职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国家发展建设的储备力量,更需要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中具备工匠精神,具备工匠自身在工作中的务实、严谨、专注的优良品质,这种品质能让学生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性格,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踏实务实、认真负责,在面对创业道路中的各种困难时具有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积极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步提升,而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大学教育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全面提升[4]。首先,工匠精神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为专注、精进、乐业,它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对每件产品和每道工序的精益求精、对细节的耐心和执着的专注品质,这些品质都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其次,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初期,大多充满希望、满腔热情,想法天马行空,但在实践中却存在普遍能力不高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很多想法不切实际、目标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等问题,而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念,让学生拥有爱岗敬业、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等优秀品质,在面临创业的困难时具有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乐观态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为我国成为智造大国的升级转型战略目标做人才储备工作[5]。智造大国既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者,也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产生的驱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全面融入工匠精神,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搭建双创平台以及设计双创实践项目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以“产学制”为根本,以“项目制”为载体,以“导师制”为着力点,全面构建“三制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产学制”主要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盟,以此为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创平台,实现产业与教学深度结合,相互促进;同时依托校企共建的工程应用技术中心和股份制工作室,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共同开发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配套教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项目资源和依托平台。再通过导师的引导、导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目前,我院与中江国际、金螳螂、沪宁钢机等龙头企业组建“中江国际学院”“金螳螂学院”“沪宁钢机学院”3个产业学院,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的“五对接”,校企协同培养能进行精细化、绿色化和智慧化施工与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6]。
图1 “三制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平台的有效构建(如图2所示),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要义,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为重点,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训练项目、社团、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理论教育主要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则以实践训练项目、社团、竞赛为主,多渠道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师”型队伍[7]。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导论、双创实践课以及企业创新创业管理等课程,引入“众创式协同教学模式”为培养主线,提升了大学生的“双创”能力,系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通过专业教学全面渗透创新创业思想教育,逐步形成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100%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和创意碰撞,基于易智教云平台开设“创新讲坛”,开办“创业创意班”“鲁班工坊创意班”“生活力学创意趣味班”,打造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同时定期举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主题征文及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创意素养。
图2 “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
完善不同层次创新平台,依托各类创新大赛和创新性训练项目,不断完善和丰富高层次创新支撑体系,同时注重普及性、基础性创新服务,深入挖掘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围绕现代建筑业的绿色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实施“青苗计划”和“匠人匠心”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组建“技能精英训练营”“技能大赛训练团”“劳模创新工作室”“BIM技术创新工作室”等,将企业一线技能大师请入课堂,将行业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将职业化训练嵌入课堂,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拔尖的技术技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武进人才杯”江苏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专科组特等奖1项、第十五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武进人才杯”江苏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荣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公益组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获三等奖。
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创业课程、选配创业导师、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人、财、物和智力的支持;加强与企业合作,实施大学生创业协同孵化计划,先后孵化出南京中荟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同益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海门市昌益环保设备厂等多家公司并协助完成企业注册。其中,南京中荟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自注册以来,极力拓展各项业务领域,在学校的协助下完成了南京金陵饭店门厅及景观精装修工程、佛吉亚中国南京总部工业园装饰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31103部队装饰工程、南京传媒学院某餐厅装修工程、中国药科大学某食堂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源堂南楼装修工程、南京体育学院健美操馆设计装修工程、南京经贸学院艺术楼改造项目装饰装修项目以及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美食风味餐厅装饰工程等多项创业项目,实现了创业项目面积超3万平方米,创业业绩金额超5千万的亮眼成绩。
图3 “三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2.4.1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发展咨询体系。一是由学校牵头,与政府、行业企业以及校友代表四方成立“人才培养与就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多方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发展;二是成立“建工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为在校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8]。
建成专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一是面向省内建筑行业、龙头企业、校友,聘请优秀的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72人,进一步扩大学生生涯发展导师库;二是培养校内的就业创业专业指导队伍,遴选出6名职业生涯咨询师、12名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师、32名学院就业指导人员。
优化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集职业规划与发展、招聘信息、企业面试、综合指导等多功能一体的“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大数据集成交互,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就业创业生涯伴随功能。
2.4.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实践平台
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以现有的专业工作室为基础打造“创客空间”或创新创业社团;改善办公环境和研发设备,完善工作室运作机制。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中增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功能,建设师生协同创新团队、创新工作室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创业社团。全方位开放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为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创造条件,吸收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研发、校内外技术服务项目,使30%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与中建八局上海总承包公司第二分公司、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建筑产业分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中建二局二公司、江苏沪宁钢机公司、南京一建等龙头企业共建成23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假期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双创”课程的普及与推广中,双创教学团队应更加关注双创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以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驱动,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以云课程为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生动的教学微课、翻转课堂、中国MOOC、双创大赛项目等新课堂理念,云课堂通过网络平台界面有效把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联系到一起,三方实时共享教学资源,如微课动画、仿真教学视频、在线模拟测试、在线任务、技能实操视频等。教师在课前通过云平台发布教学任务与思考题,课中发布小组合作任务,课后发布项目拓展训练,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和教学地点的限制,让双创课程的学习实现了碎片化以及无缝化对接,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反复进行自主式学习。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更好地营造了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主动更快地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的融入“双创”学习当中,也让学生对“双创”课程更感兴趣。
本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对企业进行调研等途径,及时分析现代建筑行业的新发展与企业岗位群的新要求,挖掘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前沿信息,全面融合专业岗位课程和“双创”课程,开发创新创业新项目,鼓励学生能结合专业的新发展动态,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思维约束,争做时代的引领者。
“双创”课程的开发融入专业元素,围绕现代建筑业的绿色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将企业一线技能大师请入课堂,将行业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将职业化训练嵌入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拔尖的技术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需给力,创新是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下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高职院校作为推动双创教育的重要主体,需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课堂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扎实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难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通过创新“三制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集“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三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发展咨询体系等多种方式推动工匠精神和双创教育有效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同行和兄弟院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