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以南京某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4-06-19

邓 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 210000)

0 引言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而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及热情受到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的直接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南京某职业学院在职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基本现状,本文作者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专题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

被访者基本情况如下:南京某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其中男女性别比例为:女生90.48% ,男生9.52% ;其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背景的辅导员比例为33%。年龄结构20~29岁人员占66.67%,30岁以上人员占33.33%。71.43%的被访者毕业后即从事辅导员工作,工作时间1~2年的占42.86%,3~4年的占28.57%,5~6年的占19.05%,7年以上的占9.52%。

根据调查结果,71.43%的被访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前景不好,61.9%的人表示出现了职业倦怠,当被问到如果有机会是否愿意转岗时,100%的辅导员表示愿意转岗。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该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相对来说并不高,队伍不够稳定。下面笔者以该校情况为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1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的主要原因

1.1 日常事务繁多,工作压力大

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相对复杂,普考统招、中职注册、普高注册、提前招生、对口单招等录取方式混合存在,导致高职学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学生素质相对本科学生较低,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校强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早锻炼出勤、上课出勤、文明宿舍创建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严格的要求与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自由散漫的生活学习习惯有较大的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实际上导致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承受了极大的管理压力。除了管理上的压力,辅导员在心理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压力和负担。由于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7天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手机从不关机,也不敢离身。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假期时间,随时随地需要应对学生的各种状况、各种问题。尤其是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辅导员更被要求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直面和处理各种棘手问题。无论校园、医院还是派出所,这些地方都常常出现辅导员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的身影。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工作,势必会影响到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导致他们出现职业倦怠。

1.2 工作边界不清,权责不明

有47.62%和38.1%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很低或者较低,主要是因为辅导员的工作边界还不清晰,工作权责并不明确。实际工作中,任何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指派工作,甚至出现找不到工作责任人都会指向辅导员的现象,辅导员除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外,还时常开展与此无关的工作。很多辅导员反映干了很多教务、内勤、实训老师的活,比如统计教师上课的工作量、复印试卷、登记学生考试成绩、教室设备报修、通知教师上课,等等。行政部门也是经常向辅导员要各种各样的表格,很多表格信息其实是重复的,多的时候辅导员一天甚至要交数十份表格。这种边界不清、权责不明的工作让辅导员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地位较低,职业认同度不高(见图1)。

图1 接受问卷调查的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地位的评价数据

1.3 事业成就感低,收入水平不高

图2 接受问卷调查的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数据

通过调查,只有28.57%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职业成就感较高或者很高(见图2)。相对于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比赛、搞科研,他们的科研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职业成就,而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多数时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学生思想的转变或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这很难量化表现,加之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辅导员的科研热情和科研精力。有的辅导员常常抱怨,一整天都在琐琐碎碎、忙忙碌碌,下班后却说不上来自己都忙了什么,加上部分老师不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认为学生的违纪行为都是辅导员教育不到位,学生的行为问题是辅导员管理水平不行。这些因素都对辅导员的事业成就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本次调研进行深入访谈时,就有辅导员说到只有自己做到100%的成绩才能赢得其他同事的一点点尊重,也侧面反映了辅导员职业成就感低的现实。

根据《2018人才需求最旺的五十城平均月薪》调查显示,南京月薪7790元,另外根据南京市政府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72元,即月均4978元,而在2018年,南京房价均价超过每平方米2.7万元。目前,该校66.67%的辅导员月收入在4000~6000元之间,23.81%的辅导员月收入还不到4000元,只有9.52%的辅导员月收入在6000~8000元。这样的经济收入,不足以让辅导员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且由于辅导员都是硕士毕业,教育成本较高,因此在薪资待遇方面有较高的期待,而现实中辅导员的收入较低,付出与回报存在差距,导致该校辅导员普遍觉得待遇不高,心理不平衡。

1.4 职业前景不明,发展路径不宽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职业身份的界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既可以走教师序列,进行职称评定,也可以走管理序列定职级。南京某职业学院是比较年轻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并不明晰,截止目前,该校还没有针对辅导员的专门职务晋升通道,辅导员并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走上诸如学院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团委副书记等领导岗位,实现自己职务上的晋升。

另外,由于招聘辅导员的时候,有明确要求辅导员应符合学院相关专业背景,所以其实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一致,学历一致,所以对于大部分辅导员来说,他们都希望能转到教师岗位上。目前,该校除一名辅导员外,其他工作超过6年的辅导员都已转岗,或成为一名专任教师,或成为管理人员。

对于一般院校而言,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包括走上行政领导岗位,转到教师岗位,或者作专职辅导员评职称,但该校在此方面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道路就只剩下转岗或者在辅导员岗位上评职称两条道路,这实际上阻碍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这一点也是被访者普遍提出的,学校在此方面的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和不足。

2 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方面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助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2.1 精确分工,打造专家型辅导员

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除了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责,还要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等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辅导员不可能“十项全能”,总有他特别擅长的领域,应该按个人专长鼓励辅导员做某一领域的专家,做专家型的辅导员,面向全校学生服务。不同领域的专家应当分别专门培养,以整体提升学校服务学生的水平,最大化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这种咨询者的身份在国外高校很普遍,经过多年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予以借鉴,将辅导员的一部分工作剥离出来,打造专家型辅导员,面向学生提供公共服务。

2.2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待遇水平

培训是职业发展的重要提升手段。针对教师岗位的培训有省培、国培等,教师还有去企业挂职,去国外培训学习等机会。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主要以省教育厅安排的专项培训为主,一般时间在3天左右。这种小而精的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辅导员某一方面技能,但是辅导员不能深入学习和实践是一种遗憾。除了参加培训,还应该帮助辅导员提升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比如到骨干校、示范校进行挂职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水平。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也是对辅导员劳动和付出的起码尊重,建议尽快实现同工同酬,这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同时也能使辅导员的付出与回报对等,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2.3 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业认同

首先,要分清工作职责和工作界限,把非辅导员的工作剥离出去,让辅导员能够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上来,同时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第二,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关怀,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疏导帮助辅导员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生、面对工作,积极组织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领导应经常性地深入辅导员队伍中间,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对于家庭存在困难的辅导员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辅导员的合理诉求积极响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

3 结语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效能。本文通过调查、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尤其是南京某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认同现状,分析影响其职业认同的原因,提出了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希望通过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为探究辅导员职业发展及保障机制提供有益的帮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