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孟 跃,钱 俊,马 俊,赵永林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资源进入学校和课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多种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但新媒体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自身意识形态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研究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的出现、发展以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改变了在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与交际方式。但由于很多大学生自身对新媒体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再加上教育者缺乏对大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导致大学生缺乏对于新媒体信息的辨别意识和筛选能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领域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扬州市高校378名学生的有效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子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新媒体主要有微博、微信、QQ空间、博客等,其中微信的普及率最高,大学生对其依赖性最大,有90.5%的学生使用微信,其次是QQ空间,有78.3%的学生使用。在关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的调查中,“非常依赖,一离开它们就无所侍从”的学生占比7.1%,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可以说有一定的“新媒体依赖症”;“比较依赖,无聊的时候就拿来消遣”的学生占比69.6%,所以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比较高。
基于大学生对新媒体比较大的依赖性,所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是比较频繁的,这是因为很多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调查显示,85.2%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更新更有即时性;有58.7%的学生认为新媒体的运作门槛较低,操作简单,较容易地满足大学生自主发布信息的心理;有67.2%的学生认为新媒体上提供的新鲜有趣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打发时间;有58.2%的学生认为新媒体的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46.6%的学生认为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使用它才能够跟上时代潮流。由此可见,新媒体基于自身多方面的优势,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很高的认可度,所以比较受欢迎。同时,有23.2%的学生认为借助新媒体可以实现“敢说现实中不敢说的话也敢做现实中不敢做的事”,还有10.3%的学生认为在媒体环境下“敢做现实中不敢做的事,但是不敢说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发泄各种情绪的一个渠道。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可度、依赖性比较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总体也比较频繁,但是大学生在学习领域应用新媒体却明显偏少。在关于新媒体信息关注的调查中,28.0%的学生会将新媒体信息的关注点放在咨询信息上;有41.0%的学生则是将关注点放在娱乐休闲上;24.1%的学生侧重于社交;只有6.4%的学生会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应用新媒体进行学习还处于非常低的初级阶段。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上,新媒体的应用同样存在很大的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时常登录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络的学生只有9.0%,偶尔登陆的学生占比51.3%,未登陆过的学生占比18.8%,没听说过和听说过但没登陆过的学生分别占比8.0%和13.0%,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综合教育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阵地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意识和筛选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无形中充当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角色,使得一些不良思想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得以无序传播。在关于网络信息真实性判断标准的调查中,41.0%的学生依赖“对信息发布者的了解程度”,11.9%的学生依赖“信息发布者的等级”,39.2%的学生依赖“自己的常识”,此外还有将近8.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关于新媒体上发布信息是否会考虑它的传播价值或传播影响的调查中,只有25.1%的学生表示会慎重考虑,28.6%的学生表示会部分考虑,31.2%的学生表示会稍加考虑,从不考虑的学生也占到5.0%,这就给新媒体环境下不良信息的传播留下了可乘之机。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关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要积极创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从而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阵地。”
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重要的阵地,所以思政教师要切实加强对思政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的变革。如教师应广泛应用多媒体、自媒体等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而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建设。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多种优势,丰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手段与方法,尤其是在隐性教育方面,可以通过新型教育手段或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避免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反感情绪,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自媒体技术,高校可以扩大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范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消除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沟通障碍,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从而让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避免学生对新媒体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泛娱乐化,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校园环境具有育人功能,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抵触情绪,产生深远的教育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内容有效融入进去。如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演讲活动、辩论赛活动等,都能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始逐渐兴起,形成了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媒体并存的局面,并且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社会舆论内在机制和传播形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各异、价值评判多维,对作为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诸多困惑。”对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言,一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抢占网络阵地,这是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对青少年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采取网络教育与沟通手段,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思想、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等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影响。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网络舆论的发展动态,让意识形态工作可管、可控,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可以实现从点到面的多元传播,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手段,大学生接受不良信息会变得更加频繁,这就给教师的有效监管和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难度。对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能力,才可以及时而又准确地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发现教育对象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尽快采取教育对策或干预措施。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针对当前高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和明确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应具有专业教育价值,也要具有意识形态教育价值。”
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不能忽略作为主体自身的学生,他们是新媒体环境下受到不同思潮浸润最多的群体,其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必须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只有内心中的自我认同和对外在环境思潮的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真正起到效果。因此在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导作用中,一是要充分让学生运用新媒体开展各种宣传思想文化活动,对学生群体来说,不论是其话语体系还是精神状态都容易接受,而且在新媒体这种潜移默化的低平化视角的教育引导下,从接受度到忠诚度都会大幅提升;二是要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实现从“我想做”到“我能做、我敢做”的转变。新媒体视域下,人物和事件更加扁平化,更接近学生自己实际情况,这就在教育过程中,增强了其自信,再辅以各种手段提升其个人自我教育能力,就可以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意识和境界。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时,一定要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丰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载体、手段和路径,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成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