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习者翻译语料库中英语被动句汉译特点及其成因研究

时间:2024-07-06

刘小燕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继Granger于1996年提出“综合对比模式”(Integrated contrastive model)之后,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模式(CIA)已经与诸多学科相结合,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对比语料库语言学。[1]15该模式将语料库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翻译研究以及二语习得相融合形成了一个综合研究模式,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共同的研究平台。Xi-ao[2]以被动语态为例,展示了对比语料库语言学和学习者中介语语料相结合,可以为二语习得和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然而,基于该模式的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尝试使用该模式对学习者翻译平行语料库中英语被动句的汉译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从英汉语言差异和“源语透过效应”等方面阐释其成因。

1 研究背景

1.1 学习者被动语态习得研究

英语被动语态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难点,中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不同母语背景下学习者的习得难点。Master[3]发现日本学习者受母语影响,在习得“无生命名词作主语+主动动词”句式时有困难。Hinkel[4]233-260指出在写作和口语等二语输出中,即使是高水平学习者也不能正确使用被动语态,并且不知道如何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Choomthong[5]发现泰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被动语态的难点主要包括被动语态的使用语境、英语的时态、不规则动词、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等。Wu Manfat[6]从中英语言差异,包括语义、句法、生命度、施事、动词及物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学习者的习得困难。肖忠华、戴光荣[7]用对比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以英语被动句式为个案,发现中国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为过少使用被动句、更多使用消极意义被动句、动词变化易出错等。

以上研究主要从写作或口语等方面探讨了学习者使用英语被动句的情况,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从翻译视角观察学习者被动句习得的研究。本文以英语被动句为个案,采用对比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尝试从翻译视角研究中国学习者习得被动句的特点,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人习得英语被动句的全貌。

1.2 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翻译研究②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将“translationese”定义为“贬义术语,用来指因明显依赖源语的语言特色而让人觉得不自然,费解甚至可笑的目标语用法。”

1993年,Mona Baker 教授在“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一文中提出:利用语料库,可以对大量客观存在的翻译语料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翻译文本作为沟通媒介的本质。此文开启了全新的译学研究范式,即“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或“语料库翻译学”。20年来,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探讨,使这一研究途径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8]

随着双语语料库在各国建立起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理论和应用领域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和翻译实 践 等 领 域 的 研 究。国 外 主 要 有Zanettin[9],Monzó[10],Pearson[11]等探讨了双语语料库对译者培训的作用;国内有叶常青[12]、王克非[13]、秦洪武[14]等将双语语料库拓展到翻译教学领域。以上研究大都基于平行语料库,所用译文一般出自名作,而基于学习者翻译语料库的研究仍十分罕见。学习者翻译语料库有别于以上平行语料库的特点是:

1)学习者语料库所收集的语料不是来自名家,也不是专业的翻译者,而是翻译学习者,他们的译文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中介语,它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学习者学英语的全貌具有重大意义;

2)对学习者的翻译研究以往多限于少量随意收集的文本,无法进行系统的量化统计。而学习者翻译语料库中的检索工具,可以对学习者翻译中出现的失误或典型特征进行精确的量化研究,从而发现以前仅凭直觉无法察觉的翻译特点;

3)它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2 研究设计

2.1 英语被动结构

英语被动式的基本结构是“BE+动词过去分词”,其 中“BE”可 以 由“get”,“become”,“feel”,“look”,“remain”等动词替换,在各类文体中经常使用。[15]本研究按照“BE+过去分词”的形式,筛选出源语料中所有形式被动句,“BE”包括is,are,was,were,am,been,be,get,got等;然后人工剔除非核心被动句半被动句和假拟被动句。[16]226-231

例如:Kate was interested in English.(半被动句)

The modern world is getting more highly industrialized.(假拟被动句,即形式上为被动句但分词已失去被动含义)

关于英语被动句所对应汉语译文句式分类,本文参考了胡开宝、陶庆[17]和李鑫[18]的观点,并结合英语被动句翻译相关文献,将其对应汉语结构分为“被”字句、主动句、无主句等。

1)“被”字句:有“被”字标记的形式被动句;

2)完全被动句:有和“被”字意义相同的有标记被动句;

3)主动句:非受事主语+动词+宾语;

4)无主句:主语省略+动词;

5)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动词;

6)零对应:汉译与英语原文无直接对应;

例如:All sorts of animals are found in the Tianshan range.(这天山上有的是各种各样的动物。)

7)增译句:汉译时增加了主语;

8)其他:以上分类以外的其他结构。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学习者翻译平行语料为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PACCEL-W)的子库,其中文学类479篇,非文学类426篇。对比语料库为北外双语对应语料库中英双语在线CEO(测试版)。首先使用中国传媒大学平行语料检索工具“CUaraConc”在学习者语料库中检索出英语被动句;然后人工筛选出其中的核心被动句式,共有7句,并按其汉译特点分为4个考察点:①is+allowed/separated/required;②be+found;③were+published;④BE+discovered/identified。本研究将分别观察其汉译时在学习者翻译语料库和专业翻译语料中的主要类别和频率;最后探讨学习者翻译文本的特点及成因。

2.3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和专业翻译者相比,学习者在这4个考察点上主要有哪些译法,频率为多少?具体有哪些典型的“学习者特征”?

2)造成这些“学习者特征”可能的成因是什么?有何对策?

3 结果与讨论

3.1 考察点①的译法

从表1可知,在考察点①的翻译中,学习者的译句和专业翻译者相比,在类别和比例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习者翻译文本中,有41.7%将其处理为主动句,有30.3%将其处理为“被”字句;在专业翻译者文本中,该考察点的主要译法为无主句(所占比例为54.5%),其次为主动句(所占比例为36.4%),稍低于学习者语料中的主动句比例,最后为少量的“零对应”译法。另外,学习者的译文还具备典型的“学习者”特点,即使用了较多的“被”字句和错译/未译情况。

为了发现更多学习者的翻译特点,笔者选取了考察点①中“be+allowed”的译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例1 Only after this apprenticeshipleave the hive and forage for nectar and pollen.

译文 只有在学徒期满后,成熟的工蜂才能离开蜂房去采集花蜜和花粉。

在这句话的被动句翻译中,有40%以上的学生将其处理为“被”允许;其次,在主动句译法中,他们都未将“允许”省略,而是使用了“才允许”、“才可以允许”、“才获许”(所占比例为27.6%)等结构,来形成译文和原文的对等。相比之下,专业翻译者对这一结构则采取了灵活多变的译法。

例2 The Taiwan question must notto drag on indefinitely.

译文 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该句将被动句处理为汉语的受事主语句。

例3 Is the head of the women’s associationaccuse people without a shed of evidence?

译文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能说理了?

根据汉语口语特点,此处的被动句处理为汉语复合句的省略表达形式(你)当了妇救会主席,(我们)就不能说理了?

表1 考察点①主要译法及比例

3.2 考察点②的译法

表2显示,在学习者翻译文本中,考察点②的主要译法为主动句(达91.7%);而专业翻译者的主要译法则为无主句、零对应结构和主动句(共占90%)。为了发现更多、更具体的学习者翻译特点,笔者对考察点②中“be+found”原句的主动句译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例4 Sadly,every year thousands of other people are less fortunate,dying while they wait for suitable organs to.

译文 让人痛心的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还没等到合适的器官就不幸地死去。

笔者发现,在该句对应的汉语主动句译法中,有55.7%的学生将原文的“to be found”直接译为“找到”、“寻找”、或“找不到”等。而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为了和原文保持对应,将前面的动词短语“wait for”和“to be found”堆叠在一起,译为找到合适的器官”,这样的文本占到主动句译法的23%。实际上,这句话完全可以采用省译策略,灵活译出。

如CEO中有这样一句话:About 70percent of all our industry,both light and heavy,in the costal regions…….译为中文是: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 在沿海。专业翻译者并未将此处的“to be found”忠实地翻译出来,而是采用了省译策略,译为“有约70% 在……”。

表2 考察点②主要译法及比例

3.3 考察点③的译法

据表3 可知,考察点③在学习者翻译文本中只有两种译法,无主句为71.1%,“被”字句为28.9%;而在CEO 中则有四种主要译法,且各种译法分布均匀,最多的为无主句(28.6%),其次是受事主语句(21.5%)和主动句(21.4%),最少的为完全被动句(14.3%);另外还有少量未归类的其他译法。

表3 考察点③的主要译法和比例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习者的翻译特征,笔者对考察点③原文对应的所有汉译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

译文 1996年,至少发布了两份关于此项研究的重要报告,一份在欧洲,另一份在美国。

学习者对无主句的译法基本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不存在典型的“学习者特点”。于是,笔者对其中的“被”字句译法进行观察,发现他们把原文的被动句大都处理为“被发表”、“被报道”、“被公布”等。

3.4 考察点④的译法

表4显示,考察点④在学习者语料中的译法主要有“被”字句(45.5%)、无主句(36.4%)和增译句(15.2%);在专业翻译语料中则为无主句(42.9%)、增译句(21.4%)和完全被动句(14.3%)。学习者最典型的翻译特征是使用了大量的“被”字句。

表4 考察点④的主要译法及比例

在翻译这句英文时,很多学生将句中的被动式翻译为“昆虫…被发现”。而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此句可以译为无主句“在极地的冰冠和高山之巅都”,或采用增译法,译为在地冰冠和高山之巅都发现了昆虫。”

4 学习者翻译特征成因

学习者翻译英语被动式主要有3个特点:①大量使用“被”字句;②译文类型单调;③追求与原文简单对应。笔者将这些翻译特征的成因大致分为3个方面:

1)英汉语法差异。肖忠华、戴光荣[7]从频率、语义、功能、语用等方面对英汉被动语态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主要差异在于汉语有标记被动式主要表达一种消极的语用意义,而英语被动式则主要表达一种客观事实,广泛应用于各类文体中,尤其是正式的书面语体中。[19]475-481由于学习者对这种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缺乏了解,在英译汉中很容易把源语中的带标记被动式照搬到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被”字句。

2)“源语透过效应”的影响。Toury[20]45-46的语言干涉原则认为,在翻译中,源语的语言特征倾向于转移到译语语言中。Teich[21]355-359也认为“在把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时候,译文有可能存在以源语为导向的趋势,即源语透过效应”。戴光荣、肖忠华[22]的研究以英语被动式为个案,检索了北外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汉语译文中的“被”字句受英语原文影响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者汉语译文中大量的“被”字句也可能与“源语透过效应”有关。

3)学习者自身语言能力的局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的英汉语言水平是决定翻译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作为翻译学习者,他们的翻译活动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他们的翻译作品也是一种特殊的中介语。因此,笔者认为他们为了“忠实”地翻译源语而使用了“等待找到器官”这样的表达。

5 结 语

本文基于学习者翻译平行语料库,结合北外双语对应语料库,对其中英语被动式的汉译特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翻译英语被动式的特点主要有大量使用“被”字句、译文类型单调、过于“忠实”源文等。笔者认为,这些典型的学习者特征可能与英汉语言差异、“源语透过效应”以及学习者自身语言能力的局限有关。

[1]Xiao R.Contrastive Corpus Linguistics:Cross-Linguistic Contrast of English and Chinese[G]∥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Corpus Technologies & Applied Linguistics.Suzhou,2012.

[2]Xiao R.What can SLA learn from contrastive corpus linguistics?[J].Indone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07,3(2):1-19.

[3]Master P.Active verbs with inanimate subjects in scientific pros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1,10(1):15-33.

[4]Hinkel E.Why English passive is difficult to teach(and learn)[G]∥E.Hinkel &S.Fotos.New perspectives on grammar teaching.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2.

[5]Choomthong D.A Case Study of Learning English Passive of Thai EFL Learners:Difficulti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EB/OL].2011-04-25[2013-03-18].http://iafor.org/aclplit20110083.

[6]Wu Manfat,M.Problems Faced by Chinese ESL Learners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assiv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ing[EB/OL].2007-08-27[2013-03-08].http://www.telus.net/linguisticsissues/chinesepassive.

[7]肖忠华,戴光荣.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被动句式习得个案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10(6):56-67.

[9]Zanettin F.Bilingual comparable corpora and the training of translators[J].Meta,1998(4):616-630.

[10]Monzó,E.Corpus-based teaching:the use of original and translated texts in the training of legal translators[J].Translation Journal,2003(7):4.

[11]Pearson J.Using parallel texts in the translator training environment[G]∥Zanettin,F.,S.Bernardini &D.Stewart(eds).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Manchester:St.Jerome,2003.

[12]叶常青.自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红楼梦》中英文本用于翻译教学的课堂设计[J].外国语言文学,2003(3):41-44.

[13]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2004(6):27-32.

[14]王克非,秦洪武,王海霞.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7(6):3-8.

[15]Richard X M,Tony & Qian Y.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J].In Language in Contrast,2006,6(1):109-149.

[16]Quirk R S,Greenbaum G,Svartvik L J.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17]胡开宝,陶庆.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翻译,2010(5):49-56.

[18]李鑫.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口译中被动式的应用及动因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1(1):18-23.

[19]Biber D S,Johansson G,Leech S,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0]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21]Teich E.Cross-Linguistic Variation in System and Text:A Methodolog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ranslations and Comparable Texts[M].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3.

[22]戴光荣,肖忠华.译文中“源语透过效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英译汉被动句研究[J].翻译季刊,2011(62):85-1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