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生自身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7-06

李晓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 150076)



学生自身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李晓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 150076)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不仅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不进入旅游企业就业,跳槽、改行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职业素养低、行业认可度低等学生自身因素的分析,提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的对策。

学生自身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

0 引言

目前,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旅游企业急需大批能力强、踏实肯干而又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尽管高校培养出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但其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率偏低,且稳定性差。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择业时纷纷放弃自己的专业,跳槽、改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旅游人才供需严重错位,不仅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而且导致高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不进入旅游企业就业,跳槽、改行等对学生来说,是对本科学习阶段积累的旅游专业优势的一种浪费;对旅游企业来说,会提高其员工专业培训成本;对社会来说,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严重影响到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1 影响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学生自身因素

1.1职业素养低

要胜任一种职业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能力。旅游企业对专业的要求在淡化,但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其一定要明确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忠实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职业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个人与同事、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客人、企业与客人的利益关系,从而在职业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校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实践经验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提高,导致个人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近些年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是80后,大量90后也已经进入市场,他们“有自己十分鲜明的特征和个性,不少毕业生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责任心,缺乏关心他人、换位思考的能力,而这些特质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大忌”。[1]

1.2行业认可度偏低

行业认可度是指对毕业生所学专业和以后所从事工作一致性的认可程度,反映了该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薪水、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归属感等都影响到社会、学生和员工对一个行业的认可度。行业的认可度高,员工进入的积极性高,工作中敬业度也高,工作热情、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也高,反之亦然。

较低的认可度表现在旅游行业中是没有形成一股主流精神。对于员工来说,从事不稳定的、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会让其没有归属感,不利于对其自身发展有长久的设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入职后难以在从事的工作中寄托事业的理想,个人高层次动机无法得到激发,实现人生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愿学习旅游专业,不愿从事旅游工作,即便从事了旅游工作,相当一部分会再次择业。

1.3自我认知不清

在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下,受各高校的教学重点、培养模式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旅游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但是,由于本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大都被分派到一线服务岗位。

过高的自我判断,导致其对就业的整体预期偏高。偏高的自我定位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回报率低的旅游企业基层工作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对旅游企业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对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和他人做比较,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太差,不够体面。相对而言,在旅游行业就业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收益,而且心理付出往往会大于心理收益,很难保证心理的平衡感。所以,越在意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的学生,就越不希望在旅游企业就业。

1.4无法适应工作强度

旅游企业一线员工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初始,通常要从基层岗位做起,这些岗位报酬不高,工作却很辛苦。导游员常年奔波劳顿,餐饮服务员端盘辛苦,客房服务员做房劳累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给他们的特定工作印象。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不能正确认识旅游企业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旅游企业基层工作的辛苦,不愿到旅游企业就业。2012年,90后毕业生已经开始大量进入职场。较之80后,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受教育条件更加良好的90后对于旅游企业工作的接受程度更低。

1.5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弱

一是不善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由于本科生就业时,旅游企业一般是将其安置在基层一线岗位,而一些职高毕业的学生经过几年基层工作,已经成长为领班,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相比,他们年轻而且学历低,一些本科生会心理失衡,不能正确、理智地处理与上司的关系。

二是不善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通常,与本科生同在基层工作的同事要么学历低、年龄大,要么年轻而学历也低。“学习经历不同,成本投入不同,心理收益也不同,容易导致本科生的心理失衡,感觉枉自读了大学,还要承受来自于同事的教导和责难,不免产生抱怨和放弃的念头”。[2]

1.6专业思想不稳定

近年来主动报考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旅游企业工作收入、工作强度、社会舆论偏见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旅游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此外,有些学生入校后逐渐发现本专业和他们最初的想象有很大出入。例如,有些学生报考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并不真正了解旅游行业。他们发现酒店装修得再豪华,那也是提供给客人的,按照酒店的管理规定,自己只能走员工通道,乘坐员工电梯,吃员工食堂,华丽舒适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旅游专业的求知欲降低,毕业时相当多的学生选择放弃所学专业。

2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的对策

2.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在校人数连年创新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要理性对待择业,要以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来选择工作岗位。只要是有社会价值的工作都要去努力争取、认真对待,以求尽快参与社会、实现自我,收获工作和生活的快乐。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的人才机制将越来越完善,人才流动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择业、就业空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首先要对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的种类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正确认识工作岗位,根据社会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2提高自我认知程度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择业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能仅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即“我想做什么”,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能力即“我适合做什么”,更要考虑社会的就业需求即“现阶段社会能够让我做什么”。应该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理性地分析个人条件和社会因素,了解自身的心理特征,了解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有哪些优良品质,还存在哪些不足,是否已经具备了所选择职业的道德要求,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要善于根据自身条件的优势和社会需要的实际来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和行业需要的岗位,而无须因为要修正偏离的目标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3积极适应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员工有激励、凝聚、规范、约束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要想较快地融入旅游企业,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员,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适应性。

要主动、积极地去认同旅游企业价值观,使之成为自己信奉的基本信念和理想追求;遵守旅游企业道德规范,使之成为自己在旅游企业工作过程中协调、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企业与外部关系的有效的行为规范;培植旅游企业精神,形成健康、上进的意识,使之成为发挥自己潜力和凝聚力的原动力。

2.4以自我为主体,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求职能力等要素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一种‘内隐’能力,是整个核心竞争力体系的基石。实践能力、求职能力、就业资源利用能力是一种‘外显’能力,是在‘内隐’能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并在大学生具体求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能力”。[2]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焕发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激情,既要掌握旅游服务的一般性技能,更要掌握更高层次的、带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技能,如营销组织能力、设计旅游线路能力等等。这样,在入职后会很快显现出不同于高中生、中专生、大专生的能力,会更快得到管理者的关注。还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不断学习专业核心知识,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态势,熟悉我国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较为准确地预测、把握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正确确立旅游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

2.5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言,就是在认真分析个体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对将来希望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包括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的研究,也涉及对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就业准备。

必须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主体意识,入学后就要在老师的导引下思考自身的职业生涯,并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清晰、明确。要以职业生涯的设计规划作为学习、择业的切入点,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观等,在择业、就业前就能相对明晰自己更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将来有可能在哪些职业方向获得成功,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形成较明确的职业意向,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3 结语

学生职业素养低、行业认可度低等自身因素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笔者针对这些自身因素提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程度、积极适应企业文化等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

[1]郭倩倩.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6):115-116.

[2]吴卫东.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69-72.

[3]田喜洲,蒲勇健.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旅游科学,2008(1):17-59.

(编辑赵欣宇)

Study on Impact of Students’ Own Factors on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Going into the Tourism Enterprises for Employment

LI Xiaoya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going into the tourism enterprises for employment not only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but also is related to promotion of the student employment quality and realization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phenomena that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choose not to enter the tourism enterprises for employment, job-hopping, and changing careers are very common. Reasons are various. Through analysis of students’ own factors, such as low professional quality, low industry recognition degree, etc.,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to adjust.

students’ own factors;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impact

2016-07-16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完善旅游市场体系的途径与对策研究”(14E012)。

李晓阳(1969—),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旅游高等教育。

G648.1

A

1672-0601(2016)08-0024-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