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4-07-06

赵凤英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30)

0 引言

高职院校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每个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锻炼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锻炼身体能力和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加快体育教育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1 研究意义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体育教学进程的整体性合理程度的探讨,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体育教学改革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未来的体育教学目标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以教学指导思想、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支撑。基于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在体育教学中要优化组合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哈尔滨市2018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培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参加培训的教师共500人,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0份,占98%。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体育教师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体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体系有所了解,但是还有待加强,说明体育教师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

模式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模拟,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型或策略。

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受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所倡导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其教学结构是以课堂为中心的群体教学。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和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是建立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相联系的相对稳定的策略体系。

2.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明确了它在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即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学科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体育教学实践与体育教学理论之间的“中介”。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下列特点:

2.2.1 直观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的特点

体育教学模式既具有直观的形式,又具有理论的内核,表述一定的体育教学的思想。体育与健康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所有的模式都是围绕这个指导思想进行的,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2.2.2 整体优化的特点

体育教学模式是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基本框架。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场地器材等,且要分析对教学具有影响作用的其它因素,如时间、气候、地点等,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课念、选择教材和规范教师、学生活动的基本框架,这一整体优化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具有示范性的功能,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地区中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3 稳定性的特点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检验的,具有一定层次性和系统化的教学基本框架,因此,其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构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2.4 可操作性的特点

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精心加工、提炼,筛去了许多细节,成为一个可以用简明的线或图、用简单的词来表示的教学基本框架,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能够运用体育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理念。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

通过近几年来对多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应用情况的调查和对体育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1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的整体需要

对于体育学科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其它学科相比,相对薄弱,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历程,体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指引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当前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传统模式的框架束缚当中,因此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3.2 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为师资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体育教学改革的关健在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然而,实际情况是,无论是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还是师范教育的职前培训,都不能尽如人意。另一方面,部分在职体育教师虽然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容易形成一种理论定势,不易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因此要求他们用现代的体育教学理论去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更困难。多种多样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体育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为体育师资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3.3 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确定新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组织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学生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就会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做、敢说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大脑和手脚,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视野开阔、心情愉悦、乐于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4.1 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

4.1.1 模式依据

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为探究欲望、成就欲望和交流欲望,因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促进态度与情感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1.2 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4.1.3 模式分析

“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体育教师依据课本设置各种问题,不仅按知识体系提出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而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置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置各种问题的变式,以启发学生思维,创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通过探讨研究的途径,积极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技巧练习时,从准备活动——入场——练习——学生互评——自我展示,整个练习过程都由学生主持,学生相互做裁判、打分、评价,通过实践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探究都应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的信心。

4.2 自主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4.2.1 模式的依据

主要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在构建自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中,必须充分体现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课堂教学、综合活动的参与实践而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审美观等。

4.2.2 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

感知→理解→探索→巩固→创新。

4.2.3 模式分析

“自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综合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形成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运用创新的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使受教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前滚翻动作时,不是直接让学生去做前滚翻,而是让学生思考学习前滚翻的目的什么。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愉悦性,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才会主动地创造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

4.3.1 模式的依据

模式的依据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有再创造性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评价标准。

4.3.2 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

分工→交流→讨论→价评。

4.3.3 模式分析

“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让合作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成员之间有明确的责任,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找寻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于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加强对合作、团体的认识,增强团体协作意识,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心智方面的成长,从而保证了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4.4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4.4.1 模式的依据

模式的依据是从学生好问、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4.4.2 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

提问→创设情景→探索→总结。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因势利导,运用已知,探求未知,在运用发现体育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动技能基础,提出适当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无疑处激疑,利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消除疑点,标新求异,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

4.5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

4.5.1 模式的依据

它注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注重现代体育教学要树立积极健身的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学生的爱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培养自已锻炼的习惯,解决了主动体育与被动体育的关系问题。

4.5.2 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

激发兴趣→被动学习→主动学习。

4.5.3 模式分析

“俱乐部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体育教学思想,是近年来广泛被认可的一种模式,突出了“激发兴趣”教育和“主动学习”教育的思想主张。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与身心发展并举,强调情境、兴趣、主动学习的作用,使体育教学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产生寓教于乐、愉悦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该模式的教学设计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兴趣”因素。巧妙地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尽量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以兴趣引导进而在情、乐中学习与锻炼。

5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5.1 贯彻实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指出:“健康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正是本着“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提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思想,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探索新时代下的多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加强,身心得以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5.2 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需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以人为本”,具有“健康第一”的意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确立,态度的养成,情感的体验,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5.3 体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期效果,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满足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运动的技能又促进心理品质发展,提高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4 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

《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和实施,确立了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情况下,开始追求提高自身的精神生活,而体育作为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激发生活热情、调节心理、培养人们高尚品德的一个有效手段,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造人类自身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满足学生运动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且能让每个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每个人的自我价值。

6 结语

社会的现代化决定了人的现代化,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如此复杂的体育教学体系,要体现体育的多目标特征,多功能特性,仅采用一种或两种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是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体育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体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在教学中要优化组合多种体育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运动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