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病理实习观察中的干扰现象

时间:2024-07-06

陕西 王永康

论病理实习观察中的干扰现象

陕西 王永康

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的观察是病理实习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变化至关重要。由于学生观察的是经过固定和制作的标本和切片,所产生的一些干扰因素会让学生感到疑惑不解,镜下茫然。因此,在标本与切片的观察中,应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准确掌握病变特点。

病理实习;标本与切片;干扰现象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而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观察则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不但是验证病理学理论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观察与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大体标本要经过甲醛固定,病理切片的制作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难免出现各种干扰现象,常常使学生产生一些疑惑,本文重点归纳和分析由于标本和切片制作可能出现的干扰现象,旨在指导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正确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

1 大体标本固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

新鲜的组织器官颜色都较鲜艳,质地较柔软,然而用10%甲醛固定液固定后,虽然对保持组织器官的原有形态和基本结构效果较为理想,但器官、组织体积则有轻度增大现象,颜色变得较灰暗,质地变得较硬,如肝、脾、甲状腺等。还有些较特殊现象:出血病灶新鲜时清楚鲜艳,固定以后则变得暗褐色、不透明、质地较脆的组织;坏死组织由灰白、灰黄色液体状或粘稠样物质变为质地较脆的豆渣样物质。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大体标本时易出偏差与疑惑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该做出解释。

2 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瑕疵”

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较复杂,要经过切片、摊片、捞片过程,H-E染色过程,树胶封片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必然或人为现象。

2.1 切片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组织断裂和组织缺失。

由组织脱水处理不好、蜡块不平常常造断裂而出现切片不全,一般发生在组织的边缘;如果缺失发生在组织中央(要排除以往在脱水时用大头针穿起来或做标记之用),则组织中央出现圆形空隙,周围组织有受压现象。

2.2 摊片、捞片时最容易出现较多的现象是组织重叠。

在捞片时把漂浮在液面的组织碎片也一同捞起,在组织切片中看到片状或团块状阴影,用显微镜的微调可见上下两层明显的组织结构形态,另外摊片时组织蜡带没有完全展开,组织也发生重叠的较多。

2.3 H-E染色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

由于酒精及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溶解作用,脂肪及胆固醇等被溶解,经染色后组织当中原来脂肪或胆固醇的地方即形成如圆形或菱形的空泡,如肝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结晶空隙。由于苏木素染液的影响,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色素沉积,呈片状或小颗粒样,形态不规则,无折光性,用显微镜微调后该颗粒与组织切片不在同一平面,细胞内外均可见。

2.4 树胶封片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图像。

封片时树胶过多,纠正时没有清除干净,经过长时间氧化后会变黄,在显微镜下常与组织不在同一平面上。另一方面封片时操作不当常产生气泡,呈半月形或不规则形,镜下该处组织细胞形态模糊,难以观察等。

因此,在病理实习教学中,教师应事先指导学生区别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可能存在的干扰现象,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问。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多看、多练,多分析每个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可能存在的问题,排除干扰因素,重点观察病变特点,提高病理实习课的教学质量。

[1]卓丽娟.病理学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30-132.

(编辑 吕智飞)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