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黑龙江 王春凤
基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黑龙江 王春凤
本文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任务的对接等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处理能力。
大学语文;工程任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能,由于其课程体系的多样性和工具性,高职语文教育应将人文教育的价值与职业目标联系起来,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植根于职业的土壤,挖掘专业技术的使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大学语文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它对人文精神的传播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素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文精神缺失的今天,对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和类型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大学语文涉及人类文化、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的教育性和育人性作用超越了其课程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倡开放精神,积极稳妥地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开拓语文教学的领域,充实语文教学的内涵和人文特色,最终实现长远的教育目标。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追求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对塑造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要以人文精神为支点,追求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把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第一,大学语文应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丰富的内涵,同样要汲取西方的优秀文化,使学生的精神品格得到全面的提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国人的情怀节操、品格胸怀,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有时代感。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除讲授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特别是具有时代感的内容,以增强时代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案理工科的各专业注重文史结合,介绍文化知识,拓宽其知识面,增强人文精神;文科各专业强调文本细读,重视实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艺术类各专业把文学欣赏作为重点,培植文学素养,培养其文学艺术鉴赏的能力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优秀教师开设一系列的专题讲座,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灵活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营造人文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一,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内化是核心,关键是实践,大学生普遍对语文有共同学习期望:语文课不能光停留在课堂上“说教”,要从“课堂”走向“实践”。而当前大学语文普遍采用讲授法为主,讲授法教学方式本身存在缺陷:老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天花乱坠,但上完课后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全然记不到心上。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激发机智和灵感,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又能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除了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外,采用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讨论甚至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尽可能给学生打开一扇观察人文风景的窗口,或者架起一座思考问题的桥梁,大学语文课程还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公选课、校园网和社会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与公选课相链接。学生可借助公选课,以影视欣赏的形式增加文学名著的阅读,了解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其次,可与校园文化相链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再次,可与校园网进行链接,可以尝试运用校园网络发布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网上提交作业、论文,教师可以进行网上答疑,及时地进行教学信息反馈,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大学语文作为从课堂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做社会调查,搞社会实践,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三)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受制于考试制度的改革,如果考试制度守旧不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再大,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打破单一的需学生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制度。例如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应试能力与综合能力相结合。把学生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课外的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查阅、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待人接物的社交能力与文明素养都纳入到能力考核体系中。由考一张试卷变为考一次作业、一篇文章、一场辩论或是一次演讲。形式不拘,让考试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由考知识变为考能力,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它能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启迪,能有效地弥补当前的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着的严重缺失,是高校中其它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大学语文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课程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独特的综合性功能,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改变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1]谭云华,付红英.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7).
[2]张天健.唐诗答疑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4-5.
[3]纪德裕.汉字拾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5-186.
[4]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1.
[5]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 李艳华)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