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内蒙古 段亚丽 高国天
浅析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内蒙古 段亚丽 高国天
道路交通系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系统中人、车、道路、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失调则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受驾驶员驾驶素质的影响,驾驶素质高会使行车安全性能提高,进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篇论文主要从内蒙古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出发,对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中影响驾驶员驾驶素质的因素进行探讨。
交通安全;驾驶行为;驾驶素质
在交通系统要素中与人直接相关的因素占道路交通事故的比重最大。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我国对2009年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其直接原因,见图1。由图中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与人直接相关的事故次数达91.87%;与驾驶员相关的事故次数达90%以上,虽然不同国家、地区的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不是完全一样,但事故的特点却是一致的。可见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影响整个交通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这样对交通系统安全的研究重点就转向了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研究,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由其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所决定的,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好坏则取决于驾驶员驾驶素质的高低。
图1 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图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内蒙古赤峰市及12个旗县的初考机动车驾驶员3000人和在职驾驶员6000人进行统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状况、驾驶状态、驾驶行为情况等,问卷经调查人员审核后当场收回。
1.2.1 生理素质对驾驶素质的影响
1.2.1.1 性别因素
A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驾驶员持续状态表现根据统计结果通过下面图表来观察不同性别、年龄驾驶员的持续状态表现,见下图所示:
图2 不同年龄男女初考驾驶员持续状态表现
a初考驾驶员的持续状态表现
通过上图可见驾驶员持续状态时间的长短随年龄的增减、性别的差异有所不同,初考驾驶员总体持续状态时间较短,主要原因是心情紧张、恐惧、技术不熟等造成的肢体协调性下降和过早产生疲劳所致。对初考驾驶员来说驾驶技能水平总体不稳定,同时因心理因素受到影响,致使生理机能下降。
b在职驾驶员的持续状态表现
在职驾驶员持续状态时间的长短随年龄的增加有明显变化,女性在职驾驶员持续状态时间在35岁以前要明显高于男性,但在40岁以后却因精神压力和身体素质下降而逐渐低于男性。通常情况女性驾驶员较男性驾驶员有更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即心理因素相对稳定,但生理素质在35岁以后表现出明显下降。
B不同性别不同驾龄肌肉疲劳表现
疲劳首先表现为驾驶员的生理素质下降,对车失去应有的控制水平。驾驶疲劳是驾驶员在生理方面存在不符合安全驾驶作业的重要条件。
a男、女驾驶员颈部疲劳表现
根据调查问卷中驾驶员对自身出现疲劳时主要疲劳部位进行单一项目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段驾驶员颈部疲劳状况不同,下面通过柱状图对比可以更明显看出男、女驾驶员颈部疲劳差别。
图3 不同驾龄驾驶员颈部疲劳
男性驾驶员颈部疲劳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的更加明显。
b男、女驾驶员腰部疲劳表现
随着驾龄的增加男性驾驶员腰部疲劳的发生情况要好于女性,但总体疲劳趋势与年龄的影响关系较大。
c男、女驾驶员腿部疲劳表现
通常情况男性驾驶员腿部疲劳状况要优于女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腿部肌肉反应机能都有所下降。
C不同性别驾驶员的身体恢复状态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理想的睡眠和肌肉放松是保证继续安全驾驶作业的重要保证,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放松与性别、年龄、驾龄和身体条件有关。
不同驾龄女性驾驶员身体恢复状态:女性驾驶员不同驾龄所需睡眠时间有所不同,但总体状况是随着驾龄或年龄的增加恢复身体状况所需睡眠时间逐渐增加。
不同驾龄男性驾驶员身体恢复状态:驾驶员不同驾龄所需睡眠时间有所不同,但总体状况是随着驾龄或年龄的增加恢复身体状况所需睡眠时间逐渐增加。通过调查发现女性驾驶员比男性恢复身体机能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1.2.1.2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肌能要相应下降,整体的生理水平降低。对于驾驶员也不例外,当驾驶时间未超过90分钟时,不同年龄组均无肌肉疲劳表现;90分钟以后,50岁年龄组颈部肌肉较30岁、40岁年龄组更早表现疲劳。通过对作业时间分析,当超过2小时连续驾驶时,局部肌肉疲劳率超过5%,同时情绪开始下滑,故建议连续行驶2小时后间歇10分钟左右。对于年龄较大的驾驶员应给予更长的间歇时间。
1.2.1.3 驾驶时间
A时间负荷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驾驶作业时虽然不需要太强的体力劳动,却是一种紧张的感知作业。持续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脑部供氧不足,导致疲劳产生,可见驾驶时间过长是造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统计对于初考驾驶员由于心情紧张和缺乏驾驶技巧随着驾驶时间增加驾驶状态越来越差。
B时间、速度双重负荷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持续的高速行驶是导致驾驶员疲劳的又一常见因素,一般驾驶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超过110km/h,同时加上驾驶时间的联合作用,驾驶疲劳状态会表现的更为突出。调查表明68%的人认为违章的原因由于持续超速导致的。
C驾驶条件与时间负荷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当驾驶员所处的驾驶环境复杂或所需人机界面信息交换复杂时,驾驶员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再加上时间的持续作用会使驾驶员的驾驶效率迅速降低,疲劳速率加快。很显然驾驶时间越长,环境越复杂或人机界面信息交换复杂度越大,驾驶疲劳出现的越早。
1.2.1.4 睡眠
睡眠与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关系非常密切。睡眠质量不高会使驾驶员的生理状况日渐下降。睡眠不足在不同类型的驾驶员身上都存在,但在职业驾驶员身上尤为多见。据调查驾驶员在规定时间入睡的比例是:短途驾驶员大约为1/3在规定时间入睡,职业驾驶员约2/3在规定时间入睡,一般驾驶员有35%在规定时间入睡。驾驶员晚上睡眠7小时仍然有将近40%的人感觉有疲劳症状。这意味着不科学的时间安排让驾驶员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休息。可见睡眠时间应该在测验与评价后确定。
由上所述,较好的生理素质是从事驾驶工作的必要前提,是驾驶员形成良好驾驶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才能在各种不同的驾驶条件下安全、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
1.2.2 心理素质对驾驶素质的影响
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同时人又是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因此总会不同程度地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因为心理素质方面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驾驶员原因的7.4%,其主要表现有惊恐失措、判断错误和开斗气车。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法律、教育等等。这些环境条件造就了人不同的心理素质,这种不同在驾驶员身上反应出来的就是对驾驶信息感知、分析和处理水平的高低,而这种水平的高低却体现了不同的驾驶素质。心理素质对驾驶员的上述影响以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会给驾驶员的心理造成明显的痕迹。当前交通管理的不完善,监督和控制的力度不够等因素很容易使驾驶员产生侥幸心理,忽视交通安全法规,违章行使,野蛮驾车等现象严重,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大背景和自身特点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1.2.3 驾驶技能对驾驶素质的影响
驾驶技能是评价驾驶员驾驶素质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是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训练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驾驶技能反映的不仅仅是狭义上的驾驶基本操作能力,它反映的是一个驾驶员的综合驾驶能力。驾驶技能的高低主要表现在驾驶技术和安全行车两个方面。当驾驶技能较差时会出现路况估计不足、车距太近、车速过高、措施不当等。驾驶员的瞬间反应及果断处置决定着人车的命运,据统计因驾驶技能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驾驶员原因的40.7%。当驾驶员驾驶技能达到熟练程度时,身体的协调性会不断完善、心理负担减小,特别是应对紧急和复杂的交通状况时更能表现的应对自如。
1.2.4 其它因素对驾驶素质的影响
驾驶员的驾驶素质还受车况、道路、气候、化学作用、成长经历等的影响,可见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因受到刺激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但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方方面面却对驾驶素质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具有良好素质的驾驶员一定离不开良好的成长条件,但想改变和提高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应以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
提高驾驶员驾驶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交通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必须从法律、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的工作。
1.3.1 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3.2 培养驾驶员较强的驾车本领;
1.3.3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1.3.3.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从幼儿做起。
1.3.3.2 严格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的素质教育。
1.3.3.3 根据驾驶员不同身心状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保证驾驶员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从事驾驶作业。
[1]沈婓敏,陈伯辉,雷兢.交通事故中认为因素分析[J].新安全,2006年第十期.
[2]张树林.基于DM642的疲劳驾驶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7.
[3]刘杰.关于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确保行车安全的探讨[J].科技风,2009,(19).
[4]黄伟梧,苏鹏山.驾驶习惯与驾驶安全[J].现代职业安全,2008,(12).
(编辑 李艳华)
(作者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