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4-07-06

刘刚桥,师建华,张庆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十九大以来,广东围绕“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广东经济行稳致远,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支撑。

1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按照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1]标准(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10 个类别,共涉及238 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测算,2018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7 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 倍,见表1 所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2018 年广东生产性服务占GDP 的比重为27.8%,较2011 年[2]提升3.3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4%,较2011 年提升5.1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自2013 年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近十年始终保持在50%以上,说明生产性服务对广东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内部结构看,2011—2017 年间,以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占比明显提升,2017 年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5.6%、15.5%、21.0%、4.7%,较2011 年占比分别提升1.6、3.7、4.6、1.0 个百分点,见表2 所示,而以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商务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为主的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017 年较2011年分别下降6.3、2.1、1.5、0.5 个百分点,说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持续增强。

表1 2011—2018 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表2 2011—2017 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情况 %

1.3 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

2018 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分别比同期服务业、GDP 增速高0.1、1.1 个百分点,见表3 所示,保持平稳增长。其中,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2018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15.6%、13.3%。尤其是2015—2018 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5%,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3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1%,2018 年广东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89 万亿元,同比增长14.8%,2018 年全省有23 家电子信息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名单[4],14 家软件企业进入全国互联网百强名单。

表3 2011—2018 年广东GDP、服务业、生产性服务增长情况 %

1.4 企业规模上新台阶

从法人单位看,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4—2018 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年均增长34.7%,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0.4%,其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年均增长分别为90.7%、57.2%、52.5%、40.5%、28.5%,2014—2018年资产规模年均增长分别为12.1%、28.4%、40.0%、25.5%、16.3%。从规模以上企业看,见表4 所示,广东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明显增加,营业收入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5—2018 年规模以上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分别为8.3%、22.0%、4.6%、6.2%,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7%、29.9%、8.4%、13.2%,尤其是单位企业营业收入平均水平2018 年比2015 年分别增长0.2、0.5、0.1 、0.2 亿元,2018 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20 家,2019 年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更是同时突破一千亿元,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占服务业骨干企业约八成。

表4 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1.5 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

为进一步加快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 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制造业十九条”。生产性服务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依托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一批面向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集聚化发展的载体。目前,广东相继认定2 批共28 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功能区,建有31 个国家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62 个省级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5]、广东省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走出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等一批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上线运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计算,见表5 所示,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区位商和法人单位数区位商,说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势明显。

表5 2018 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商

1.6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自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各部委从不同层面相继出台系列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广东精准施策,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制定的相关政策主要见表6 所示。

表6 2015 年来广东省出台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相关政策

2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高

从表1 可知,近年来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逐年上升,但自2012 年以来其占服务业的比重却呈明显的缓慢下降态势,2018 年较2012年下降2.4 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占生产性服务业一半份额的金融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增速缓慢,拉低了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与国内经济较高地区相比,见表7 所示,2018 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比天津、北京、浙江、上海分别低19.3、15.2、10.1、8.8 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70%左右相比,当前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2 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企业盈利能力减弱。2018 年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成本为19 403.3 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信息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成本增长最快,高达28.9%,商务服务和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成本均超15.0%,尤其是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费用分别上升11.7%、18.7%,见表8 所示,物流服务、信息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商务服务、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增幅均低于上年,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6.5%,这说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管理水平和营运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另外,根据表2 可知,2017 年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服务业占全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为5.6%、1.7%、4.7%,新兴业态比重还偏低。

表7 广东与国内经济大省(市)生产性服务增加值比重情况 %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区域分布看,广东生产性服务八成以上企业集聚在珠三角核心区。2017 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珠三角占比达到86.7%,比全部法人单位占比、服务业法人单位占比分别高5.7、5.0 个百分点,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珠三角地区集聚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珠三角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市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合计占比达52.7%,见表9 所示。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看,2018 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数占全省比重的91.7%,营业收入占96.3%,利润总额占98.8%,区域间差距仍旧明显。受经济总量、产业规模等区域差异影响,与产业链紧密衔接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更为不平衡。

表8 2017 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区域占比情况 %

2.4 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广东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服务贸易第一大省。2018 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6.1%,比2013 年高8.4 个百分点,见表10 所示。虽然服务贸易总额保持稳步增长,但贸易逆差呈现扩大趋势,其中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均是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说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仍需提升。同时,服务贸易结构亟待优化,2017 年广东运输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总额占全部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3%、1.3%、0.1%、7.8%、8.6%、6.4%,其中运输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占比较同期全国分别低3.4、0.8、0.7、6.4 个百分点,服务贸易结构单一,知识技术含量偏低结构有待改善。

表10 2013—2018 年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2.5 产业融合有效度不足

自2011 年广东印发《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以来,广东积极推动两业融合但进展效果不明显。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可知,见表11 所示,2017 年广东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38 1,低于2012 年的0.042 1,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同样也出现下降,而且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从2012 年0.906 2 下降到2017 年的0.815 6,这与魏作磊[6]的研究结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和中间消耗系数2015 年均低于2012 年一致。另外,2017 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品的相互使用占比分别为13.9%、2.8%,均低于2012 年的21.5%、4.4%,说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还处于较低层次,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支撑与带动作用还有待提升。

表11 广东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比情况

3 促进广东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广东应紧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建设机遇,坚持问题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结构、加深融合、合理布局、扩大开放为路径,多措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3.1 强化制度供给,着力结构优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高质量编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激励。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的平台载体、示范项目、重点任务等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两业融合的关键问题,加强投资引导,优先发展高技术战略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2)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大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培育力度。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二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聚焦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高技术高端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

3.2 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深化两业融合

1)加快生产性服务集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示范工程,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建设的指导,依托现有优势工业集群、工业园区(基地)等,建设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功能区域。二是着力建设两业融合平台载体。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搭建项目对接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产业服务联盟等多元化平台载体,实现两业供需精准对接。

2)加快推动两业深度融合。一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围绕广东制造业“十九条”重点发展的“双十”产业集聚,以供应链应用创新为抓手,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或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鼓励制造企业发展服务外包。二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的渗透。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渗透,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向制造业环节拓展业务,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3.3 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1)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实施市场主体引育工程。围绕高技术、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总部企业引进和本土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营业务突出、引领行业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二是大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加快实施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鼓励优质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兼并、联合、重组,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是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扎实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有关协议,加快建设粤港澳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3.4 合理布局,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落实《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推动珠三角核心区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依托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粤东西北地区的集群集聚化水平。

2)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入落实《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立足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际需求,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提高农资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服务服务水平,推动农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