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达国家养老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

时间:2024-07-06

于国东,陈 琴,廖永珍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自2000 年起中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17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 亿,占总人口的16.7%;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50 年,老年人口将达4.8 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现在不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老龄化问题,养老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2018 年教育部将养老护理列为民生急需相关专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和法律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养老产业建设经验相对缺乏。养老人才培养起步晚,常常将养老护理人才与保姆、家政等归为一类,缺乏成熟的职业生涯激励体系,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行业意愿不足,高校开设养老专业存在招生困难。截至2018 年全国开设养老相关专业院校仅186 所,平均每年招生人数各不到50 人,有些学校招生人数是个位数,招生困难成为高校开设养老专业难言之痛[2]。对此,我们必须重视养老人才培养,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情的养老人才培养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养老人才培养现状,以期对我国养老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1 发达国家养老人才培养现状

本文选取老龄化起步早、养老产业相对比较成熟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其养老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情况见表1。

德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占23%,老龄化程度高,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样化养老的成熟体系。在养老人才方面护理人才起重要作用,德国养老护理人员分为护理院长、护士长、高级护士、注册护士、助理护士五个级别。注册护士以上资格的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患者,助理护士协助配合工作,护理院长必须是接受过护理高等教育和管理专业训练[3]。护理教育有中专、专科培训和大学本科三个层次,以中专教育为主。德国非常重视继续护理教育,即专科培训,学员来源也非常广泛,有中专毕业生、其他专业转岗生、失业人员甚至工作时间灵活的“全职妈妈”,这些生源经过规范培训,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得相应层次的护理职位,同时德国养老护理培训更重视实践教学,将培训资格的权限下放到政府认可的养老企业,实践培训的特点基本上是采用师带徒的形式,这些企业的培训项目与考核得到国家认可,并作为执业资格认定的依据。

表1 发达国家和地区养老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情况表

日本养老产业人才培养比较完善与成熟,对养老人才进行系统分类:介护福祉士与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福祉士三大类,社会福祉士类似于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介护福祉士类似医疗护理员和生活照料护工,精神保健福祉士类似于精神病专科护士[9]。其中社会福祉士对养老人员的分类、评估与沟通协调中起重要作用,对这类人才要求也比较高,一般要求获得本科学位;介护福祉士一般要求高中或中专毕业即可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根据工作性质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介护士从事简单生活照顾与身体护理等,中级介护士能够开展所有的医疗护理工作;高级介护士除开展护理工作外还兼有部分管理工作。日本养老人才培训业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与培训,高中或中专毕业参加1 600~1 800 个学时的专业培训或者有3 年从事养老服务经验的即可参加介护士资格考试,与德国不同的是必须参加全国统考,企业没有这个权限。

美国养老也充分体现自由组合的特点,居家养老大多采用综合性老人健康护理计划模式(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55 岁以上老人缴纳一定会费后自由组成一个会员组织,会员除了私人住宅外,自由的共享公共设施和医疗护理,在PACE 模式中以医务人员为主组建服务团队,医生是服务团队的核心,承担着决策者的角色,团队成员还包括护士、营养师、理疗师、药剂师、社会工作者,提供医疗、康复和社会支持服务;社区养老更加丰富多彩,美国老人一般独立于子女,喜欢与同龄人组建生活圈,生活在同一社区,社区根据老年人健康程度,分为活跃及独立生活社区、协助生活社区、特殊护理社区及持续护理社区,社内组建完善的医疗护理团队,提供健康保障[10]。基于美国强大的广覆盖的义务社工组织,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美国养老服务特点偏重于“医”,医疗护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较其他国家而言,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中配置的较为高级而齐全。因此在美国养老人才偏重于医养结合人才的培养。虽然初中毕业就可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甚至无学历人员也可以加入养老服务业,但是均要通过严格培训,因为美国对养老护理院的规定仅次于核电站的规定。

新加坡的养老人才也以护理为主,但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细分,将家政类的一并纳入护士管理,从而避免多头管理的缺陷,将护理人员分为六类: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师、助理护士、护工六种[7]。养老护理人员依据自己的职级各司其职,并获得相应的酬劳。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护理服务中,新加坡并不是通过降低从业人员的学位和培训要求,而是通过扩大护理人员的从业权限,不再是医生的附属,强调护理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地位,一些护士可以独立于医生或教师独立开展临床护理与教学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养老服务行业。

2 启示

目前,我国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和国家劳动保障部门。其中高职院校养老人才主要由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和社工等专业培养,但是学生参与意愿不强,招生困难,规模较小。而劳动保障部门培训的养老人才主要来自偏远农村、贫困地区或失业人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下,往往与家政人员混为一谈,专业知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老龄化的加剧,新时代养老呈现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分类培养养老人才,是摆在各高校和职业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明确职业定位,清晰培养口径。

养老人才究竟属于哪个对口专业,在我国一直处于迷茫阶段,老年服务与管理属于最名至实归养老人才培养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招生困难,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同时,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究竟是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难以区分而处于尴尬境地。纵观以上国家,养老人才培养大都倾向于护理专业。德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养老人才以有医学护理(康复)为主要培养内容的护理专业培养为主,其中美国和新加坡做的比较彻底,养老机构基本以护理专业人才或者护理培训后人才为主,这主要与这些国家的推崇医养结合有关。而日本则分开培养,社会福祉士相当于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介护福祉士相当于我国一般护理专业人才,专科护士相当于我国医疗机构执业护士,虽然这样分开培养区分了服务的侧重点,但是依然与护理专业密不可分。

2019 年10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2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11],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和重要内容,也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根据各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目前阶段养老人才培养对口专业应是以护理为主,综合培养,暂不适合以社工专业作为对口专业,待养老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后养老专业再逐渐分化。

2)强化育训结合,分层分类培养。

我国在2016 年以前养老人才以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培训的家政人员为主,随着国家逐步重视养老问题,并密集出台养老扶持政策与法规,各高校才逐渐设立养老相关专业。但是如何选择培养对象来充实养老人才队伍,我国仍是举棋不定的。从表1 可以看出,各国对养老人才培养对象的学历要求比较低,初中以上学历即可参与,其中美国、英国更放低学历要求,着重在培训,培训方式多种多样,考证持证上岗(美国养老护工类无需持证上岗)。德国为解决养老人才缺口问题将老年人的家属或全职妈妈纳入养老培养对象,培训后考证上岗还可以获得政府补贴,但这些人主要参与技术含量低的老年服务。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要求大专及以上方式培养,同时开展各种专业培训与考证,并在轻学历重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

我国应该参考国外培养模式,从中职学校就开始设置养老相关专业,从中专、大专、本科乃至硕博,由低到高设置专业,低技术含量的从中职开始培养,强化社会培训,开展各类培训考证,分层次培养,持证上岗,打开学生职业规划途径,吸引年轻人参与养老产业。

3)厘清发展管道,打通晋升通道。

美国、德国、新加坡均以护理相关为基础建立养老人才队伍为主,着重在医养结合,其优点符合老年人养老特点,适合刚性养老需求;英国[12-13]、日本将照护与护理分开管理,着重在照护,其优点节约公共资源,适合多样化养老需求。虽然这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人才职业管理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管辖,但是两者职业晋升通道都比较明确,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是养老机构留住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的重要因素。

我国由于职业划分隶属不同部门管辖(护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照护、社工、营养等属于劳动部门管辖),存在交叉管理、职业晋升通道不明确,无职业归属感,影响学生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应该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如新加坡),统一管理,打通职业晋升通道,通过各种培训和考证将养老产业相关的不同性质职业岗位串通起来,畅通职业规划通道,从而留住人才,促进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随着社会老龄化,养老人才是个刚需,这个缺口会日益加剧,厘清养老人才的分类培养,使各高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能够有序开展养老人才培养,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养老人才均以护理专业为主线,但是欧美与亚洲仍有明显不同。欧美发达国家护理养老人才培养是建立在强大义工队伍基础上的,老人的许多生活照护都由义工队伍完成,而亚洲国家由于文化的差异义工队伍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但是可以通过设置职业岗位来实现,如日本分化为两类养老职业岗位,新加坡直接将生活护理纳入护理专业(共六类岗位人才)进行统一管理,值得我国学习和探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