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体两翼四融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4-07-06

高广宇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1)

1 背景与历程

2010 年以来,广东文化产业迅猛增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市场对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高职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重要。传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等内涵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市场发展需要、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有效地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依托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省特色创新项目等省级项目,开始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于“设计工坊”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2010 年起,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推行校企共同体“设计工坊”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一站式培养、技能竞赛两方面进行了探索,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融合,即企业人员融入教学团队、企业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环境、企业标准融入生产性实训[1],形成了“一体两翼四融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多维、协同、贯通”育人机制,制定了“企业项目分层与学生能力对接”培养手段,有效地将学校与社会对人才的供求情况相衔接,开展了有效的教学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4 年开始进入应用与推广阶段,本阶段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试点应用与辐射推广。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合作,及时捕捉最新行业信息,发现人才培养结构的偏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协同企业以能力导向加强教育,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群进行试点,辐射推广至全国26 所高职院校213 个专业,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取得良好效果。

2 “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为实现大众化生源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成才,适应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立足广东,根据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设计市场需求,对广东多家设计类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这类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尤其是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并对国内优秀艺术设计院校进行调研。根据广东设计艺术行业的职业特点,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四融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一体”即构建了具有广东特色的设计工坊育人平台,两翼即以“一站式培养+技能竞赛”为双翼驱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四融合”即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人员、企业项目、企业文化、企业标准。

图1 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1)依托“设计工坊”,构建校企共同体多维协同育人机制。

以设计工坊(图2)为载体构建了校、行、企利益共同体,整合了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协调好学校、企业和学生角色定位关系,形成校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立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系统,在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参与等多个维度形成协同育人;二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将广东地区企业的需求转换为人才目标、培养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课程;三是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贯通联动,如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联合建设“腾讯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以企业市场项目引领,促进校内外“教方法、做方案、出产品”协同,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设计工坊制多维协同育人机制,超越“灌输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人才培养方案更灵活、高效,学生可以接受由校、企指导老师为其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依托设计工坊,强化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探索性创造以及自主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设计工坊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

2)建立“一站式培养”体系,实现分类分层精细化培养。

学生入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多样化成才及动手能力提高的需要。如图3 所示,一是立足于设计工坊,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架构,为学生提供“理论实操学方法—实训课程练项目—市场实践做方案—顶岗实习出产品—毕业成才显身手”的一站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划。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站式培养”中实施分类分层精细化培养,分类是指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类别,在横向上实施分类教育;分层是指建立以实操项目难易程度分层的项目库平台,实施纵向差别化分层教育,导师结合学生掌握的相应技能,能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匹配训练[3]。三是同时通过开展技术能手进校园、设计大师进课堂、成立企业设计开发部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学校学习计划与企业培训计划相支撑,学生与设计大师同工作、同设计、同分享,专家引领、取长补短,有效地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相衔接,实现精细化培养,学生从“生手”入门到“熟手”毕业的转变。

3)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打造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

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出发,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及行业举办的艺术设计大赛,形成一个分层次、递进式、学生广泛参与的竞赛平台。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技能实践机会,学生在学中赛、赛中学,校、企指导老师共同在比赛中融入理论和市场实战经验,把“赛、学、教”三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图2 设计工坊结构图

图3 一站式培养体系结构图

一是从教学设计入手,将竞赛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实施竞赛常态化,促进竞赛模块化课程的不断开发,实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二是实现多元化教学,通过竞赛项目的驱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每年定期举办“技能竞赛经验分享会”,邀请行业精英进行设计专题分享,进行竞赛反馈总结,以赛促改,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如在2019 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广告设计赛上,设计工坊的学生斩获一等奖1 项,为学校的内涵建设贡献了力量,这是“一体两翼四融合”中“技能竞赛”驱动凸显的成果,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4)借力“四融合”,实现育人资源优化配置。

①融入企业骨干,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引入企业骨干,签订兼职教师劳务合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校企协同团队,组建一支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专家及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设计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一方面,企业骨干发挥市场经验优势,与学校导师共同参与教学方法研究,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系统,为人才培育目标定位,探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时长上进行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明确企业骨干在项目团队中的“导师”身份,要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设计,创新课程设置与内容,参与设计工坊项目指导,监督团队作业的过程和质量。通过以设计工坊为载体,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形成了紧密型的“双导师”教学团队[4]。

② 融入企业项目,推行项目教学。

以社会服务为目的,引入市场企业项目,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立足于行业、企业的特点,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等多家省内设计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项目落地。以“设计工坊”为依托,成立企业设计部,每年可承接大量企业市场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企业项目驱动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为企业提供多种可行方案选择,因此企业引入市场项目积极性大大提高,使推行项目教学成为有源之水。

实践中,由“双导师”联合带领设计工坊的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设计。如主要完成过的项目有: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游戏及网页界面设计、中国邮政春节贺卡设计、康师傅绿茶礼品包装设计、微信耳机包装设计、广州银行信用卡设计、珠江人寿产品海报设计、宝珍堂野山参包装设计、广东投资促进局企业形象系统设计等,同时也承担起校内大量的平面视觉设计,包括历年招生简章、校园网站、宣传海报等设计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设计的很多作品被采用并投入市场,获得使用单位较高评价,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任职,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

③融入企业文化,体验企业职业氛围。

引入企业资源,营造仿真工作氛围,让学生接触职场氛围。从硬件条件上与企业对接,校企协同改善设计工坊软硬件资源,同时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进入工坊就感受到与一般课堂不一样的氛围,进而激发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动性。在项目实施、人员配备、奖罚计算等方面,按照市场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学生以一名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工坊,由“双导师”来共同成立项目团队、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度、合理进行人员调配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面对客户,积累实战经验,不断进行反馈总结,进而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设计作品有机会被企业直接采纳。

④ 融入企业准则,实施生产性实训。

引入企业准则,保证生产性实训质量。市场的设计企业对于作品成果的评价往往严于学校的评价机制。设计工坊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适当参考企业标准进行运作:一是企业的项目流程准则,二是企业对设计作品的执行和评价准则,使学生的创作从流于表面而难以采纳使用,变成了有据可依并且可以实施和验收的成果,大大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成果的质量,保证了设计工坊协同育人平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价值。

3 创新与特色

1)率先推行具有广东特色的设计工坊育人平台。

依托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共建、联合育人,实现“校企共同体”效益最大化。通过“一站式培养”与“技能竞赛”为抓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贯通联动,为学生提供“理论实操学方法—实训课程练项目—市场实践做方案—顶岗实习出产品—毕业成才显身手”的一站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划,学生从生手入门变熟手毕业,有效地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相衔接[5]。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突出了实践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的实训教学特色,构建了具有广东特色的“设计工坊”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设计工坊每年可为专业300 名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服务。该成果获省教育厅立项为“2018 年广东省特色创新项目”。

2)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多维、协同、贯通”育人机制。

一是构建校企共同体,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处理好学校、企业和学生角色定位关系,成立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系统,在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等方面形成多维协同育人机制;二是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促进校内外“教方法、做方案、出产品”协同,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三是实施“校企双轨教学—学生双向成果—角色双重转换”的贯通树人理念,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相互衔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协同育人的企业工作[6]。

3)创新形成了“企业项目分层与学生能力对接”培养手段。

将学生学习阶段划分为基础能力学习、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学徒实践、选拔顶岗实习阶段;建立分层分类的项目库平台,导师将真实项目、竞赛项目难易程度分A、B、C 三个模块,根据学生不同的实践能力进行匹配对接,实行“一项目一导师、一学生一方案”的差异化培养,突出结构层次化、内容模块化、课程项目化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实现从“零基础”到设计精英的蜕变[7]。

4 “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1)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实践成效显著,专业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立项为2014 年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7 届学生中使用,受益学生2000 余人,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据第三方测评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MyCOS)“专业诊断”报告,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均为全校的优势专业,学生起薪点也均高于校内其他专业。

全国有近30 所高校来本专业考察学习交流,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推广应用;推广范围及受益面广泛,对设计类专业教育特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也对促进广东省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新华社、广东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信息时报、广州日报、广东科技报等主流媒体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报道。

2)校企共育人才成效突出。

近年来,学生在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236 项,其中国家级技能大赛15 项,省级一等奖37 项,获奖人次超过570 人,参与学生人数超过1 000 人次。另外,由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教师、企业专家,带领设计工坊的学生为腾讯、中国邮政、广州银行、康师傅等50 多个品牌提供过设计服务。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获同行高度评价,社会影响广泛深远。

5 结语

通过“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设计工坊”为主体平台,以“一站式培养”与“技能竞赛”为双翼驱动,融合企业骨干、项目、文化、准则,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面向市场,全过程深化、全领域实践、全系统推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一体两翼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打造具有应用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要,也是应对教学改革、加强产教融合和补齐自身短板的需要。能有效地将学校与社会对人才的供求情况相衔接,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创一条高职艺术设计人才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