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王 原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为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影响力,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中国从2004年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十几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中外友谊合作的桥梁。据中国国家汉办统计,至2018年12月,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4个国家设立了153所孔院和149个孔子课堂。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等七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系统中的这些基本要素互相影响,彼此作用,其所产生的合力最终决定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成效[1]。首先,教师和学生是系统中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并且联系十分紧密的两个要素。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培养者,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另外,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都会对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成效也是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出来。
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它也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确定又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汉语的实际需要等客观情况的制约,而教学方法的选用则主要受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环境的制约[2]。对外汉语教学环境对选用教学方法、能否达到教与学的成效、实现教学目的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得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并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在师生之间不断相互交流和反馈的控制过程,也是教学信息输出、输入、吸收、内化、储存、新信息再输出和信息反馈的过程。根据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信息反馈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反馈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制约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信息反馈是系统稳定性因素,并能推动系统的发展演化。作为一个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系统必然存在着信息交流与反馈[3]。具体地说,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信息在师生之间不断相互交流和反馈的控制动态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信息交流与反馈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复杂过程。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把它变成学生可理解和接受的教学信息,然后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汉语教学信息输出给学生,而学生则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接收教学信息,并输入、加工、内化、存储,形成长时记忆,最终变成学生自己交际需要时可以调用的新信息。同时,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会输出新信息,对教师教学提供信息反馈,教师会根据学生输出的新信息和信息反馈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要求,进而知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强化的地方,并据此来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出正确判断,认清自己的不足、问题和今后学习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从教学信息库中获得相关的教学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加工、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崔永华,2008)[4]。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信息交流与反馈模式对教学策略的采用具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输入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包括汉语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相关文化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等,再对汉语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优化,以增强教师输出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智特点等,选用合适教学方法和策略,精心组织教学,既传授汉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也要对学生进行汉语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形成高效的教师教学信息输出。另外,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相互关心与信任、彼此合作而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反馈,以帮助学生改进汉语学习。
学生是教学信息加工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教学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效率。汉语学习者的年龄、母语、文化背景、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的不同,都会对他们的汉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崔永华,2008)。教师在教学信息输出时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相应的语言交际机会与场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让教学信息被学生高效的吸收和内化,真正做到学中用、用中学。
教学信息传送和反馈的途径主要是从教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教师。教师是学生获得教学信息以及信息反馈的主要来源。学生对接收到的教学信息要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内化,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在需要时运用汉语交际时输出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带给教师信息反馈。因此,教师要了解汉语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接收到的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不断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而学生也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并改进,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除了接收和输入来自教师的教学信息之外,还能通过自主学习去主动获得教学信息,让自己由被动接受者变为汉语信息加工主体和汉语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培养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对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迫切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教学信息相互交流、输入、吸收内化、输出新信息以及信息反馈的主阵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具有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参加的汉语朗读、辩论、写作、阅读等竞赛以及汉语短剧表演、汉语歌曲演唱等第二课堂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汉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汉语实际运用中形成较强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炎昌、刘润清,1989)[5]。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具有各自特点的丰富文化内涵,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文化差异会导致学习者汉语交际信息的失落、误解、甚至文化冲突。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信息实现高效输出和输入,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合力最终决定教学的成效[6]。其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信息在师生之间不断交流和反馈的控制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所输出的教学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7]。学生作为汉语学习的主体,则要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高效输入教学信息,并加工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并及时获取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而不断调节、纠正、强化和改进自己的汉语学习。还要积极参加汉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把自己从教学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汉语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