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沈思远谢虔陈建明
(1.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2.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江苏南通226011)
利益相关者博弈视角下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研究
沈思远1谢虔2陈建明3
(1.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2.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江苏南通22601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利益群体,必须有效地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才能使校企合作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可以从利益相关者博弈视角出发,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冲突,并提出能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的优化措施。
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博弈论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打造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既有利于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又有利于改革和创新当前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也揭示了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办学是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的。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学者弗里曼于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首次提出的。他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2]。与企业类似,高职院校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职校企合作过程中同样具有适切性。校企合作不能只片面追求某些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必须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平衡,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就会造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有效地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得校企合作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高职院校不仅聚集着大量高级专业人才,而且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知识含量、技术提升、观念更新、信息传播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3]。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有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获得合理薪酬、拥有在职进修机会以及实现职业价值等利益诉求;学生有提高职业技能、获得就业机会、取得合理实习报酬等利益诉求,学校领导层关注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术价值和成果的科技转化,以及追求科研实力的提升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等利益诉求。
2.2.1 获得技术创新支持,降低风险
相较于高职院校,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更为充足,但存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高水平人才缺乏等问题。企业大多是风险厌恶者,而技术创新的风险很大,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就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知识聚集的优势,减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的投入,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结合高职人才智力成果进行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寻找适合于企业发展的动力,追求低风险及短期的经济回报。
2.2.2 满足用工需求,降低用人成本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对在校高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水平要求“零对接”,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用人成本获得大量对口的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4]。
2.3.1 活跃地方经济,实现经济效益
政府是突破校企合作体制障碍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对校企合作的态度及思路将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方向与成效。政府部门通过办学方向主导、政策主导、项目主导、资金主导等方式,引导各方资源、各方利益进行合理构架,实行市场化运作,使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就业,进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及竞争力的提升。
2.3.2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实现社会效益
高职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政府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任。在校企合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有助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从而实现社会效益。
3.1.1 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法规
政府作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最大及最终受益者,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政策指导作用,结合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的利益,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框架,明确利益各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责任,强化法律责任,制定必要的处罚性条款,增强利益相关者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心和社会的责任感。此外,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信贷、价格、财政等经济杠杆,形成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倾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政策激励与引导作用,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市场优势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竞争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可获得资金用于科学研究,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3.1.2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政府应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高职院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双方交流机会,促进两者之间的合作。如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交流会,成立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设立“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设置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等,为校企双方深入了解提供良好的平台,增加校企合作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
3.1.3 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投入保障
资金保障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在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中的导向功能,科学制定明确的财政性经费投入目标,明确政府在经费投入中的责任,重点在于合理划分省、地市等各级政府对校企合作投入的责任和比例,保证财政拨款持续增长,使经费投入与校企合作发展相适应。这样既可借此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又可降低政府重复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1 更新观念,全面理解校企合作理念
校企合作是基于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机构、学校与行业协会等组织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锻炼、科研项目研发、职工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活动的一种模式,因此,校企合作的内涵是多重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理解只停留在人才培养的合作上,没有延伸到其他方面,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等方面。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全面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树立服务企业的理念,如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教师所从事的科研能否应用于企业等,扩大合作中企业方的受益度。
3.2.2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存在着学校单方面热情的尴尬现状,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企业与其合作。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如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其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要重视科研,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师资队伍,以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作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资本。
3.2.3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教师是校企合作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与合作践行者,是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如对项目完成人、创新人才、突出贡献人才等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鼓励有才能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为校企知识集成提供人才储备。
3.2.4 开展员工培训,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生产领域和技术领域,还需要扩大校企合作的培训功能,放大校企合作的辐射作用。一方面高职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为合作企业中需要接受学校教育的员工提供各种定制化培训,让企业员工进一步更新知识,感受校园文化,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共同组成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开展社会化培训,更好地发挥出其社会服务功能[5-6]。
3.3.1 摒弃短期思维,正确认识校企合作
由于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当前的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短期利益相对有限,所以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未能投入充分的关注与热情。企业要将眼光放远,要充分认识到,在校企合作的不同阶段,企业的付出与回报是有差别的,不要因为短期利益受损,而拒绝与学校合作或仅仅是“表面上的校企合作”。在合作的初期,学生和教师需要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需要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可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企业的付出会多一些。但随着合作的深入,企业所得的利益会不断加大,一是企业以较低的人工成本换取到实习学生的劳动价值,二是高职院校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能有效节省企业的劳动成本,三是可以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作用。
3.3.2 全方位发挥作用,深度参与校企合作
企业要想真正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利,必须要真正深入地投入和付出,才能受益于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多方参与校企合作,如为高职院校提供教学设备、经费等,改善学校的软硬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师提供科研和实践机会,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可以为学校提供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修订、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增强自身内涵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很多高职院校也都在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大胆改革和锐意创新,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重要纽带,虽然这种利益追求从表面上看往往具有短期、局部的特点,但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和调整会逐步走向均衡,校企合作带来的合作收益将会进一步凸显。校企合作是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只有正确认识到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冲突并建立互利互惠的平衡机制,才能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
[2]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贺星岳.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申晓伟.校企合作共筑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
[5]任君庆.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校企合作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俞学伟,季晓芳,陈亮.高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1):44-48.
【责任编辑:黄素华】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Game
SHEN Si-yuan1XIE Qian2CHEN Jian-ming3
(1.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antong 226007,China;2.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Trade Technology,Nanjing 211168,China;3.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Nantong 226011,China)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s a complicated system,which involves parties such as schools,enterprises,and the government.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must be effectively handled before the acquisition of a healthy and st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game conflict of the main stakeholders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that can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stakeholder;game theory
G718.5
A
1671-9565(2016)04-001-04
2016-11-05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再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编号2016SJD790034),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职院校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5JYDJ-YB0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沈思远(1977-),女,江苏靖江人,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收入增长与企业管理方面研究;
谢虔(1979-),女,安徽无为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方面研究;
陈建明(1974-),男,江苏南通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产业经济等方面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