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杨淼森 王微微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都对当前的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中国与非、亚、欧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经验,被很多非洲国家视为榜样。过去二十年间,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九十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2%左右,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平均增长速度却提升到5.5%左右[1]。中国的铁路标准、建筑标准已通过众多项目输出到非洲,并在非洲获得极高的评价。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技术输出已由项目输出向产业转移转变,带动当地人口就业。2016年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有3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涉及金融、电信、能源、制造、农业等诸多领域,为当地直接创造了十余万个就业岗位[2]。但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比,在教育培训方面,目前非洲国家的初级和中级教育参与率仍然较低,与其他地区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非洲国家平均参与率从6.5%上升至8.5%,但仍然只有东南亚国家的1/3左右[3]。非洲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我国对非洲进行教育输出,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输出意义深远。本文根据中非合作的现状和非洲国家的教育特点,对中国职业教育向非洲输出的模式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非洲国家和人民对经济发展的愿望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非洲国家大多比较年轻,非洲目前的54个国家中,近一半于20世纪六十年代获得独立后,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及长年战乱,再加上财力的制约,非洲国家的国家功能建设缓慢,尤其是教育制度尚不完善。非洲的人口结构与发展特点是年轻化与增长快。按照非洲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全球新增加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口中的60%将集中在非洲大陆。到2040年,非洲的劳动力将接近11亿。世界银行报告指出,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及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若非洲大陆政局保持稳定,且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则非洲大陆未来可用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颇为可观[4]。
职业教育将为非洲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非洲国家普遍处于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在其尚不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落后地位。大量的青少年由于得不到适当的职业教育流落街头,成为不安定因素。因此,非洲国家内部蕴含引入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中国一直与非洲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良好的政府与民间交往基础,不附加任何政治附加条件的职业教育援助更容易被非洲国家和人民接受。
非洲具有大量的未开垦耕地,矿产和水利资源。尽管目前非洲很多国家还缺乏深度开发本国资源的能力,但其都把农业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列为未来的目标。由于非洲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全球化这双“无形之手”会将工作机会转移到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非洲将在低端产业方面“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5]。职业教育要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服务。非洲未来的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的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如 “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示范(骨干)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等。这些成果和经验在形成的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以上成果呈现了较明显的“项目化”特征,我国尚缺乏对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归纳,形成可以对外推广的经验或范式。但我国职业教育在部分专业如农业、制造类专业、电子类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优势专业的培养方面有着大量的先进经验。因此,以先进专业建设成果为引领,配合非洲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成果输出,是我国向非洲输出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在我国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的过程发现,某些先进成果需要先进的产业背景进行支撑。非洲的产业现状与我国过去的产业状况极为相似,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积累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先进专业的成功经验更加适应非洲产业升级的需要。
中国向非洲提供的援助,都是以“造血”为主。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项目,为非洲国家创造了近百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中国企业已开始准备升级在非洲的企业加工能力,由原料开采,向就地加工转变。然而目前非洲的职业教育状况,尚不能满足我国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因此,我国职业教育有责任和义务,与我国企业共同走出去,为我国企业的非洲员工提供技能培训。
非洲国家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这主要是由于其发展基数较小。非洲大量人口仍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收入只有几百美元,多数家庭无力培养孩子完成学业。职业教育投入较大,由于教育经费紧张,绝大多数非洲的职业学校的条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此外,非洲青少年文盲率较高,难以选拔合格的职业院校生源。因此,我国职业教育整体输出的难度很大。先期的职业教育输出,以优势专业的技能培训输出为主,利用我国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总结的先进经验,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谋生技能。一方面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合格劳动力,另一方面支持其进行学历深造。按照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职业教育学历认证的路径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输出。
受非洲当地居民经济能力的限制,适龄青少年无力承担学费。因此,在非洲开展的技能培训宜采用准公益的模式。在职业教育输出初期,宜采用严格选拔,免费学习的模式,以保证培训机构有足够的优秀生源。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使我国职业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在当地建立足够的影响力。教育经费由国内多渠道捐赠或由当地用工企业补贴。学院再次进修时可以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支持半工半读。
201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在有色金属行业依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作为“走出去”试点专业主动探索,以国家级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为抓手,进行了优势专业“走出去”的实践。
利用焊接资源库网络平台,赞比亚教学点可以随时访问焊接专业已建成的网络资源,为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培训赞比亚员工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支持。焊接资源库建设团队根据企业培训需求,专门编制了焊接知识手册、中英文对照的施工现场管理教学课件和英文教学录像。同时根据中国焊接专业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了英文的单项焊接技能等级的培训与考核标准。考虑到赞方员工在中企工作,使用的设备和遵循的规范均为中国标准制造,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还组织编写了工业汉语系列教材,将技能培训与语言培训相结合,为赞比亚的员工培训提供了开放、免费教学资源。
我国焊接专业建立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多年来在焊接技能培养方面总结了大量的经验,焊接技能人才培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利用焊接资源库的网络平台优势,学员不分地域和时间,只要有互联网,均可以利用焊接资源库进行学习。结合我国焊接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考核标准,开发专门教学资源,学员的学习经历可以被有效记录,学习成果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技能学习与赞比亚的线下教学结合,保证焊接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焊接专业教学相关标准输出,进而推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化。
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成果,具备向外输出的基础。非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输出地。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在输出过程中,必须与产业输出结合,与输出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业基础相结合,与输出地的人民需求相结合。在政府与行业的支持下,从优势专业入手,借助“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将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输出相结合,将专业教学相关标准输出与职业教育体系输出相结合,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1]Liu Hongwu.African Development Approach:Disputes and Choices[J].Contemporary World,Semi-annual, 2012,(2).
[2]2017非洲国际竞争力报告出炉[EB/OL].http://www.fmprc.gov.cn/zflt/chn/zxxx/t1487697.htm.
[3]2016中非合作稳步前进 [EB/OL].http://www.focac.org/chn/jlydh/mtsy/t1425914.htm.
[4][5]T,Dinh.非洲能否成为下个世界工厂[EB/OL].http://zm.mofcom.gov.cn/article/f/201206/20120608196218.shtml,2012-06-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