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包平霞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90后”大学生由于生活和社会大背景的不同,自信、独立反应敏捷,个性张扬。他们出生、成长于网络普及的时代,他们能够快速地从各种渠道获取全方面的信息。随着他们的日渐成长,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突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的文化的影响,思想日渐趋于西方化。“90后”大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上较为优越,他们更多地关注生活品质,乐于享受生活,没有老一辈的吃苦精神。安逸享受的生活导致了他们信仰的缺乏。
在对学生的信仰状况排摸中发现,“90后”大学生对于信仰的认识较模糊,觉得有没有信仰并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有的信仰佛教、有的信仰基督教,但多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不清,更别提马克思主义信仰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调查也显示,他们对信仰的选择持有不同的态度。一些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的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部分没有信仰的学生,更是在精神世界中陷入了迷茫,这就导致学生对未来的无目的性,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与乐趣。他们往往会沉迷于游戏与影视中,没有理想,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的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结果显示,任何信仰都没有的“90后”大学生占比高达40.7%。
社会转型期,价值结构正在重构中,重利的社会风气让很多人拜金并崇尚享乐主义,这种社会大环境无疑会对“90后”大学生的信仰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1]。一些大学生难以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功利化倾向严重。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信仰补足了“精神钙”,才能经受住考验。“90后”大学生对于未来还很迷茫,他们往往会有一些非理性的思想。在学校组织的宗教信仰排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既是团员,又是宗教信仰者[2]。
部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功利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将其视为入党等实际事务的手段,带上了明显的庸俗化、功利化的色彩,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
“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利性[3]。调查结果显示,在申请入党的学生中有78.4%的大学生是为了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个不一样的身份,比别人获得优先权,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精神支柱,想入党的大学生占10.2%;持有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了11.4%。这些调查数据表明现今的“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有待端正,功利化倾向严重。
“90后”大学生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理性的思考,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匮乏。大多数“90后”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没有吸引力。学校安排的马克思理论课程虽然是必修公共课,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寥寥无几,更遑论会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阅读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文献著作。他们缺乏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这种状况也妨碍了他们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也无从说起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引导“90后”确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举措就是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潜移默化的信仰教育氛围。学校可在公共课课程安排中,用固定的学时带他们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历史遗址、革命胜地等教育基地以及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对“90后”大学生开展教育,不断加强“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高校是“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也对他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老师的先进作用;学校的“两课”老师要用掌握的马克思理论武装“90后”大学生的头脑;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时的始业教育中做好正确的引导;班主任要在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4]。
要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就必须做到有耐心、细心、热心,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讲座、专题研讨等,让大学生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家庭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家长们要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信仰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90后”大学生的父母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5]。那么,他们的榜样作用就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有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自我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我教育就是大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边读边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引导和加强“90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单靠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因素是无法达到的,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教育、善于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内涵,深刻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才会真正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自己的信仰。
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实践。没有自我实践,自我教育就是虚的、空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实践中,“90后”大学生要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这样,“90后”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同时提高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冯思洋.“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3]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张乃琴.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参照 [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54-156.
[5]张士海,施秀莉.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求实,2009,(2):8-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